争夺北极
2012-04-29
加拿大北极军演
加拿大北部群岛之一的巴芬岛的庞尼尔唐,每年的8月都如冰冻般寒冷。
“暴风雪来了!”早晨5点半,看着飘浮在碧蓝天空与岩石之上的带状云,52岁的土著居民、伊努伊特人扎卡.奥修塔比克说。扎卡是加拿大陆军下属北极某地区的向导,加入巡逻队已经14年了。巡逻队长史蒂夫?科贝尔的命令不可违抗,他说:“我们得按照计划划船到达宿营地。大家需要穿好防寒服,6点半准时出发。全体人员都得抓紧时间准备。”半小时后,36名手持来福枪的巡逻队员在海岸集结。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云变成了灰色,凛冽的寒风扫遍海港每个角落。士兵们在科尔队长“要迟到了,快点!”的怒吼下急忙将帐篷和粮食等物品搬上小船。年轻力壮的教官德里克?韦勃此时开着玩笑缓解着紧张的气氛,他说:“那里可是体温感觉在零下10度的地方呀。如果温度稍高,我们还不去了呢!”
这是加拿大于最近举行的由600名陆海空士兵和海上警备队员及警察参加的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
北极圈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地球变暖导致冰雪融化,并将出现新的航线,这会使得欧洲与日本的距离缩短40%,对经济的影响无法计算。据统计,北极圈蕴藏以及未经确认的天然气和石油埋藏量约占整个地球的1/4。对于这样一块肥肉,周边国家自然不会坐等,他们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开发,并且主张各自的领土权。
去年8月,身为海洋学家的俄罗斯下议院副议长阿图尔.奇林加洛夫下令用机器手臂在尚未确认归属国的北极点海底竖起了俄罗斯国旗。随即,加拿大首相斯蒂芬.哈珀说:“主张北极主权的大原则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做的,要不然的话,我们的主权就会丧失。”而加拿大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目的就在于此。
在最北部某州举行的开始仪式上,加拿大国防部长彼得.麦凯面对众多记者说:“此次军演是加拿大行使自己主权的演习。”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有多大?”时,麦凯说:“我对俄罗斯最近的动向感到担忧。如果其战略轰炸机盘旋在加拿大领空,我们只有用F-18战斗机来迎战,要让他们知道‘这里是加拿大统治下的领空,他们才会返回去。但是很不幸,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士兵们上船离开海岸不久,天空下起了雪。小船在强风与巨浪的拍打下摇来晃去,突然前面出现了无数巨大的浮冰,战士们赶紧划着小船不停地避让这些白色的怪物。经过两个小时的航行,战士们终于到达宿营地——一个温度在零下50度的荒岛。
尽管天寒地冻,但这些有如哥伦布到达新大陆般的战士们内心有一个强烈的信念,那就是他们在“为加拿大主权而战,要在北极留下加拿大的足迹”。
一位手握加拿大国旗的士兵踩着长满青苔的岩石,好容易才登上了一座较高的岩石。由于岩面太硬无法安置,只好将许多小块岩石堆积起来固定国旗。可是没有多久,国旗就被强风吹倒。没有办法,战士们只好将国旗立在低处的帐篷旁边。
俄罗斯在北极点海底竖立国旗,目的是为了确保其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罗蒙诺索夫海岭的权益。该海岭一旦被国际上承认为是俄罗斯大陆架的延长线,它将可以在包括北极点在内的广大海域内进行海底资源开发。加拿大与丹麦自然不甘沉默,并分别紧急派遣调查队前往罗蒙诺索夫海岭,主张其为本国的大陆架范围。尽管上述三国目前并未引发武力争端,但照此下去,今后联合国在海洋公约框架下制定各国大陆架范围时,真不知会有怎样的冲突。
在伊魁特港停泊着一艘名为“HMCS多伦多”(4795吨)的护卫舰,该舰长134米,宽16.5米,高5层,共有300个房间,可以容纳225人。军舰上的士兵与陆军不同,他们不用野外搭帐篷,可以躺在床上睡觉。但是,夜里他们同样要在“啵啵”的警报声中紧急集合。早晨7点,在节奏强劲的说唱乐“早安多伦多!”和气象预报中起床开始训练。夜晚,当铁锚沉入水里之后,士兵们陆续到达餐厅坐下,翻看着面前摆放着印有“机密”字样的文件。这是海军的“训练场景”:夜里9点20分,俄罗斯破冰船引擎起火,向“多伦多”号发出求救信号,海军立刻投入营救战斗。
格兰德舰长是此次模拟训练的总指挥。他知道哈珀首相经常对他说的“在北极行使自己的主权,不要失去它”的深意。他说:“对于海军来说,首相所说‘行使主权可以理解为‘在北极巡逻,以显示加拿大的存在。尽管俄罗斯人进入北极,可能会用武器攻击我们,但其它国家的船也同样不断地进入北极。俄罗斯、挪威、丹麦和美国等国家都主张‘北极是自己的领地。加拿大当然要为了国家主权与权益进行侦察、巡逻,以防不明者的入侵。”
格兰德船长继续说:“北极冰正在不断融化。不久的将来,西北航线就可以开通。然而,这样可能会造成客船沉没导致人员伤亡或油轮触礁导致燃油泄漏,对环境的影响不可估量。我们要时刻预防最坏事态的发生。”
俄罗斯的北极计划
面积相当于两个教室大而且宽敞的摩尔曼斯克州州长办公室里鸦雀无声。州长尤里强?埃卜多奇莫夫用有力的声音说:“北极是俄罗斯的领土,在这点上我们的意识很强烈。无论如何都要以科学的论据来让世界承认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要派奇林加洛夫副议长亲自去探险的原因。”
去年夏天,奇林加洛夫乘坐核动力破冰船到达北极极点,并且用潜水艇潜入深达4300米的北极点附近海底,用机械手臂将一枚钛制俄罗斯国旗竖立在那里,开始了将北极点作为俄罗斯大陆架的一部分的科学调查。自然,俄罗斯这一举动并非只为了向世界宣告对北极点的拥有权,而是为了监视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举一动和为自己的军事行动铺路。不久前,俄罗斯国防部不仅宣布扩大位于摩尔曼斯克基地的北方舰队的活动范围,而且还重新让轰炸机在北极圈地进行警戒飞行。
俄罗斯将摩尔曼斯克作为进军北极的基地,原因是该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正如俄罗斯人所说的,“摩尔曼斯克就像美国的休斯顿”,该州目前已经开始建设新的深水港。今后,这里将成为俄罗斯把从北极圏运来的石油进行精制,停泊大型油轮的出口基地。据预测,到2020年,摩尔曼斯克港的年吞吐能力将为现在的5倍,超过目前日本的横滨。
预测天然气总储量达38000亿立方米的摩尔曼斯克海域,已经由俄罗斯半官方半民间的方式着手开发。届时将通过铺设在海底的一条长550公里的管道运输天然气。不过,由于技术原因,该计划可能要在2013年以后才能真正付诸实施。
限于技术上的原因,俄罗斯对其在北极所属的大陆架所进行的调查只有5%,它当然希望扩大探查范围,以寻找到更多的海底资源。这就需要花费巨资建造大型破冰机械,以防止钻井船与浮冰相撞。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附属研究所教授迪里扬?米尔佐耶夫说:“我们想在海底150米或者更深处建造主体与基础可以分离的采掘设备。这样可以在预测到前方数十公里处的浮冰时,将钻井平台像船那样移动,可以避开巨大的浮冰。”
除了开发方式外,该国还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和挪威StatoilHydro ASA公司组成联合公司,共同开发天然气田。不过,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所有权归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至于与上述两个大公司的合作,俄罗斯方面解释说,这样做“只是为了获得近海开发和液化天然气的技术”。俄罗斯公司完全出资,吸引外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这种做法显然为其开发北极提供了巨大帮助。
美国开始重视北极
已经退役的美国海军上校乔治.纽顿在冷战时期曾经担任核潜艇舰长,带领士兵们出入北极海冰之下。退役后,他又任职总统咨询机关的北极问题研究委员会,对北极政策了如指掌。纽顿在被记者问及“加拿大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是要主张其在北极圏西北航线的主权。这点你怎么看?”时,他的回答非常模糊。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我不想刺激加拿大的友人。”
作为加拿大的友邦,美国显然不想破坏与之的关系。不过,对于加拿大提出协助其维护“西北航线”的主权以及对通过其航线的船舶予以放行等要求广开绿灯。面对俄罗斯与加拿大程度日益加剧的北极开发,美国一些议员感到忧虑,认为“美国议会和总统没有对北极引起足够重视,以至于落后于他国。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美国外交问题评议会客座研究员科斯特.博加松曾经是美国海岸警务队队员,对于军事非常了解。他也对此深感危机。他在自己的论文中警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国不能在多国框架内针对外交问题发挥主导权,将引发北极军事争端。”
对于英国前外相贝克托提出的用冻结各国拥有权的《南极条约》的办法来处理北极问题,博加松表示反对。他说:“北极与南极完全不同。北极海底蕴藏着占世界总储量22%的石油和天然气。要制止俄罗斯对其开发就等于要其放弃数万亿美元的资源,显然不可能。”
美国并非在北极无所作为。每年与英国共同进行潜水艇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其在北极圈的存在。然而,与俄罗斯在北极有18艘和加拿大有6艘破冰船的数量相比,美国只有4艘,而且通常只有一艘破冰船在北极海域活动,可以说,美国在协助科研人员对大陆架的调查和处理海难等方面尚显乏力。由于伊拉克战争耗费美国巨额财力,使得其对北极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从去年秋天开始,美国政府首次将北极的重要性纳入其“海洋战略”中。
此外,美国政府与海军已经开始讨论北极海域存在的“危机”。比如,处理俄罗斯核破冰船遭遇的危险、石油钻井平台遭受的恐怖袭击、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派遣航母在北极西北航线和大西洋之间巡弋等等。最近在华盛顿国防大学召开的会议上,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针对俄罗斯在北极拥有多艘破冰船一事说,“美国也必须武装起来”。
挪威与日本的合作
在争夺北极的行动中,同样位于北极圈的挪威也不甘落后。挪威政府对温室气体排出企业实施征收碳税制度,并且将其作为防止地球变暖的一项政策。去年,该国开始在汉莫菲斯特海域实施对位于世界最北的“气田”的开发计划。该计划规定挪威的石油企业要从天然气中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埋于地下。这一计划可以使挪威政府投资于设备的资金很快收回。
作为世界第五大原油输出国,挪威主要依靠的是与英国之间的北海油田。但是,目前该油田已经开始减产,预计数十年后就将枯竭。挪威政府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把目光投向北极圈的巴伦支海域。与俄罗斯相同的是,挪威一边向世界说明自己“重视环境”的开发计划,一边向国外企业广开门户,鼓励境外投资。该国实施的是一种软性资源战略。
挪威石油能源部副大臣利普莫尼卡.斯托夫霍尔特说:“我们不仅要推进北极圈的开发,而且还要‘注意深度。挪威向世界敞开开发的大门,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挪威企业在开发石油时,要被征收包括法人税在内的特别税,税率合计高达78%。如果进驻企业不能生产的话,其投资可能受到巨大亏损,因此,引进国外大型企业参与开发,可以在税收及技术方面获得更多益处。目前,挪威已经引进全球60多个企业参与其石油开发,比10年前增加了两倍以上。
在众多大型石化企业当中,日本出光兴产集团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始建于1989年,当时是为了开发北海。作为首个参与北极海底开发的日本公司,出光公司副社长大岛肈说出了理由:“如果日本不加入北极圈的开发,将落后于世界潮流,10年后就可能失去这一可以获得巨大利益的场所。”
最近,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常务理事寺岛宏士在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召开的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上说:“作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应该更注重北极航线的开拓。”
为了争夺北极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一场没有硝烟的“主权之战”已经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