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12-04-29王杰芳刘英杰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

王杰芳 刘英杰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民大省,河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河南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素质偏低,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杰芳,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河南新乡,453003;刘英杰,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059-0003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国家或组织通过数量控制、素质提高、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并使之与开发对象有机结合,使特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掘、有效发挥和合理使用的过程。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对现有农村人口开展职业培训和进行科技教育,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挖掘其潜力,提升农业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缩小人力资源的城乡差异,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生产发展”这一新农村建设经济目标的根本途径

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要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就得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而这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即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接受了先进农业科技教育,掌握了现代农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农业劳动者能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理性的判断,捕捉市场信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并组织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农村生产发展。

(二)是实现“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生活宽裕的衡量标准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但能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而且能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保障新农村建设社会目标的实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可以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收入。与此同时,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了基本素质的农民也能更好地适应非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收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三)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

“仓廪实而知礼仪”。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农村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陋习才会逐渐被摒弃,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才会养成;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的逐步强化,团结互助、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才会形成;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民主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其参政议政的意愿和能力才会逐步提升,农村的基层管理才有可能更加民主并形成规范的制度,使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得到保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成因探析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素质较低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104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59.43%。河南农村人口教育水平比较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本省的城市人力资源相比差距非常大,城乡人力资源发展非常不均衡。河南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占到80.2%,而河南城市人口中小学和初中学历所占比重要少得多;河南农村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不及城市的三分之一;河南农村人口中取得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为城市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二)认识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位

1.各级政府认识不到位。虽然早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就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河南省各级政府并未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目标,部分政府官员只关心自己的政绩,在具体实施中急功近利,偏离提高农民素质这一核心,导致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效不理想。

2.农民积极主动性差,自我开发意识不强。囿于自身知识能力和传统观念,河南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缺乏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积极主动性,很多农村父母倾其一生所有供子女读书上学,目标却是孩子能离开农村留在城市工作,导致高素质人才从农村源源不断流向城市。与此同时,由于农村补贴城市,农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农村落后面貌难以改变。

(三)缺乏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河南省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经济较为发达,而广大农村却难以获得资源的优先配置,经济相对落后。根据刘易斯的理论,要想破除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改变河南农村目前的状况,关键是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这就需要加速开发河南现有农村人口。但河南农村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不健全,如缺乏留住优秀师资力量的制度,农民难以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现有的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贫乏,农民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现有的土地制度,无法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也就很难真正保护农民的长期收益。

四、开发河南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广大农村重男轻女观念影响根深蒂固,加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养儿防老思想严重,导致农村超生现象比较普遍。超生及超生处罚一方面使现有农村劳动力由于家庭负担重,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使超生儿童的教育培养水平较低,致使未来劳动力的素质下降。因此,在河南农村地区要积极推广新型生育观念,打破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遏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

2.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开发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必须把握农村教育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建立健全河南农村现行的教育机制,促进农村多种教育形式的协调发展。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要合理布局河南农村地区的教学网点,不应对原有教学网点过多撤并,避免农村适龄儿童因上学困难造成失学;让进城务工的河南农民工子女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能够在就业城市就近入学;河南各级政府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经费;建立诸如农村教师补充制度、跟班学习制度以及优秀教师下乡帮扶等各种激励制度,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素质。此外,还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及农村职业学校等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继续教育,以及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提高认识,注重科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1.政府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各级政府应抛弃形象工程以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第一位,增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河南各级政府还要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农村和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有效规划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积极扶持引导农民走上自我发展道路。

2.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农民生活方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的思想素质决定行为选择。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普及现代文明知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在河南得到大力发展,不断淡化河南农民原有的封闭保守的传统思想。通过提倡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的理念,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和持续的开发。通过有效深入的学习,在河南农民心中树立“知识致富”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努力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实现知识致富。

(三)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制度

1.建立并完善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河南各级政府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投资作用,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的经费保障,满足农民各种培训的需要。

2.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南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切实保障河南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改革并完善河南农村教育体系,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保证农民能够按需参加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实现学有所教。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加深河南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投入,争取把全部农民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来。探索适合河南省情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农村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保证老有所养。改革束缚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打破河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仅为农村劳务输出牵线搭桥,还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拓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领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实践。在河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相互促进的。为实现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本,通过有效开发农村现有的劳动人口,带动河南所有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衡,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覃成林.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赵建梅.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0,(4).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影响
中小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谈信息化建设对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