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克“白板说”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2012-04-29王彩霞

理论观察 2012年3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洛克

王彩霞

[摘要]约翰·洛克坚决反对“天赋观念”,提出双重经验论。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它包括感觉和反省两个方面。建立在经验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上,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在涉及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洛克;白板说;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B5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10 — 02

约翰·洛克——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先驱,在哲学认识论上,坚决反对“天赋观念”说,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类的知识和观念源自于后天的生活经验。他一方面强调经验是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同时又把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双重经验论”。洛克把经验看作是知识的惟一来源,因此他特别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和实践教育的发展,其教育思想中的某些成分甚至对于我们今天儿童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白板说

最早提出“白板说”的是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感觉前,人们的灵魂犹如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认识是由于受外物刺激,是由于感官接受了事物的可感觉的形式,正如蜡块接受图章的印迹一样。亚里士多德提出“先天白板说”后也许连他自已都感到很难自圆其说,于是他谈到了“理性灵魂”。“他将理性灵魂分为被动的理性和主动的理性。被动的理性指“印在蜡块上的图章印迹”,即感官受外界事物作用而形成的观念;主动的理性其对象是理性本身,意思是说:人的观念中有一部分是只能靠感觉才能形成的,但还有一部分则是先天存在的,这便是“主动理性”。”〔1〕与亚里士多德不同,洛克坚决反对理智里面存在着某些天赋东西之说。在他看来,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观念只能靠“经验”得来,“人们单凭运用他们的自然能力,不必借助于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基础上, 指出:“人的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心灵如同一张白板,理性和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来,“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知识归根到底源于经验”。真理性的知识是从经验得来。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人的心灵就象一块白板一样,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痕迹和记号,便形成了后天的知识和观念。”〔2〕这就是洛克著名的“白板说”。

二、白板说隐含人类与生俱来的反思能力

在认识论上,洛克一方面坚决反对天赋观念,充分肯定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把经验分成两类:感觉和反省。感觉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发生的活动,反省则是心灵自发的活动。感觉与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可以共同起作用。洛克将它们视为观念的来源,提出了双重经验论。

1.观念的感觉来源

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它是通过外面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感觉依赖的器官是人体的五官,它的对象是外来的物质东西,它能直接把握的是物质性质。感觉的结果是通过感觉既产生了简单观念,又产生了复杂观念。”〔3〕这些简单观念就是一切知识的材料,复杂观念是被人心由简单观念造成的。因此,感觉为思维提供了一部分材料,形成一部分观念。

2.感觉的反省来源

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地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反省就是我们在运用理解以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知觉到自己各种心理活动,心灵通过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新观念;它还会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得到与情感有关的另外一些观念,这一类观念不能由外面得到,它们包括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意欲等。洛克把反省看作是主体对其内心的注意,把由感觉得到的观念作为反省这一认识的主观形式思维的对象,主体仍是反省者,客体却成了感觉观念。

三、“白板说”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作为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对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洛克坚持“白板论”,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4〕虽然他也承认有一些凭借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但他认为这类人为数极少,就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便是使儿童成长为绅士,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洛克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绅士”,“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是具备“勇敢”、“礼仪”、“智慧”、“克欲”等品质的人。不过,洛克主张的是贵族子弟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教育。”〔5〕洛克认为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所以,培养绅士即是要培养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绅士的教育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四、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儿童教育的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洛克一方面坚决反对体罚,他认为“普遍对于儿童有一种贪便取巧的惩罚方法,就是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体罚“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棍棒惩罚自然会使儿童对导师要他们爱好的东西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想要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那么棍棒以及其他种种奴隶性的体罚便是不合适的管教方法”,这种方法所造成的结果是“会使导师盼望儿童去爱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儿童的厌恶”。另一方面,洛克强调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爱好自由的天性,使儿童自主、快乐地学习,成为具有自主性的人。“你无论希望他去学习什么你都可以设法引起他的愿望”。凡是有益于儿童的事情,还应该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去做。因此,他特别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洛克建立在其双重经验论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思想是他极力强调在儿童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儿童内心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学习主体在其知识获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照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多鼓励、多诱导,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二)提倡儿童早期教育

洛克在论述教育作用时曾提到: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充分表明了洛克幼儿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对于早期教育的提倡,这与现当代对于学前教育的强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尤其在农村教育中,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广大农村家长并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深远意义,幼儿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幼儿教育,要么不存在要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尽到幼儿教育本该尽到的责任,这是需要当前教育进一步反思的。

(三)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洛克主张对于儿童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贯穿洛克教育思想始终的一条教育原则,与当前我们所极力倡导的“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知识总量的增加和质量更新速度的加快,过去那种“一劳永逸”的方式再也不能胜任社会对于我们提出的学习要求。为了跟上时代步伐而不至于被淘汰,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这是在当时现实社会对于每个人的未来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思维能力,应极力培养受教育者自由思考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德育、智育、体育要明确区分

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

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洛克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父母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但洛克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

在智育方面,洛克强调培养有学问的人。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一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6〕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再读《教育漫话》,洛克教育思想的高瞻性和先进性,让我体会的更为深刻。

(四)注重儿童主体性意识的启发

洛克在论述知识来源的时候,一方面强调感观,另一方面极为关注主体的自我反省,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我们今天,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认识儿童学的学习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其自主地行为,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总之,以“白板说”为基石的洛克的这种教育理念,他特别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实践对儿童成长的巨大影响。虽然后人有批驳说人本来具有遗传的因素,也把“白板”演变成为“带有不同纹路的大理石”,但是洛克的这种理念对教育的影响深远,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可以使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有更深切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韩震.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3〕洛克.人类理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5〕〔6〕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洛克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浅谈动画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