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优质教学的标准探析

2012-04-29王志明

考试周刊 2012年30期
关键词:研究性优质师生

王志明

新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束缚的希望,也是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升华与突破。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冲击和变革,特别是对当前基础教育第一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起实质性的反思和指导作用,必将促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调整、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在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行为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努力开创优质教学的新局面。下面我将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探讨优质教学的标准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以往优质教学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体系设计本身和教师对课程意义的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许多局限性。一系列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只停留在如何加强教师的基本功、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甚至越来越倾向于把教师如何设计教案、如何最有效地呈现知识内容、如何把握教学节奏、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师如何表演等形式化的东西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优劣的标准,忽视了对课堂教学情景中最重要的、活生生的、最具生命活力的因素──学生的评价。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如何感受知识、如何学习、怎样思考问题、如何终生发展、如何体验人生、如何展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等教学的深层意义,而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才是优质教学的根本标准。

以往的课程设计和教师教学没有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整体发展。没有使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优质教学标准定位中忽略了教师对课程意义的理解。

(二)优质教学目标思考

我国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和教学目标标准,在理论和政策上实现了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整合,改变了课程游离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这样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背景要求基础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重新确立优质教学目标理念,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化和定位反思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在这三方面素质目标的整体实现作为衡量优质教学的目标标准。

二、把引导性、研究性、合作性作为优质教学的过程标准。

教学的引导性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具有无限创新意味的话题。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的迅猛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师教学的引导性显得更加重要。教师想把所教领域的全部知识在一定时间内教给学生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师能够做而且只能做的是引导学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引导他们在变化过程中去学习。教师的引导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评价教师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不能只看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会做多少练习,还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学习过程中是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的研究性,指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教师的探究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具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教师教的方面体现为:一是教师以教育的“行动研究”思想作为自己整个教学思想的指导,知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依靠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专家型的教师。二是要使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单元充满研究性和创造性。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创造性地解决教学情景中的各种问题;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上,要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的学习风格,形成研究性的学习思维。在学生学的方面体现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一种符合自己学习的个性化的研究方式,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形成研究的兴趣、探究的愿望。

教学的合作性,指教学是师生之间积极合作、共同发展的实践性活动,是师生双方主体性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合作教学”。一方面师生的彼此合作与相互配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教学预期成功实现的基础,师生双方在教学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存在谁主谁次,谁主动谁被动的问题,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的平台。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教学是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过程,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均得到最大的发挥。换句话说,合作教学既包含教师的成长又包含学生的发展,教学并非为教师和学生两者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存在,也并非教师成就了学生或学生成就了教师,而是师生双方相互成就,相互发展的过程。优质教学的评价要着眼于师生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三、优质教学标准应该落实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生成与相互生命意义的建构上。

课程标准只规定国民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规定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评价哪些基本素质和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则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从根本上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在根本上解决了课程、教学与教师生活方式和学生生活方式相背离的状况问题。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课程。课程内容不仅仅是规定了教学实施导向的文本课程,更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共同建构的、体验式的知识体系和生命意义体系,赋予了教师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权和教学自主权;使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师生共同生活而融入到课程意义中去,新课程的这一重大改革思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已经不再外在于学生的生活,而是在师生具体的教学交往活动中生成。知识由僵化的存在方式转变为学生可体验的生活世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师教的内容与学生学的内容已深深扎根在对生活的理解、体验和升华上。第二,教学过程既要改造学生的生活世界,又要重塑教师的生活方式,把教师的生活方式与教学方式统一起来,把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统一起来,并在共同的教学交往活动中改造各自的生活世界。第三,教师和学生要在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共同提高自己生活的价值,建构生命的意义。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优质教学更深层次的标准。

本次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设计的国家化、专家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从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的经验,已不再游离于教师和学生之外,教师和学生能真切地体验课程、感受课程,课程内容已不再是预设性的而是生成性的,生成于特定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生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猜你喜欢

研究性优质师生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麻辣师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