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意外生成资源,构建灵动高效课堂
2012-04-29严桂丽
严桂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面对课堂中的随机生成,教师应以微笑面对生成,以积极的心态把握生成,以灵活的教学机智处理生成,将生成视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课堂教学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知识学习过程,叶澜教授将其比喻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并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富有激情的,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往往给教学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结合教学活动,谈谈如何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机智地构建动态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由错误生成
1.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人不可能没有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当有学生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及时纠正错误,并可以利用错误,构建动态的课堂。
例如:复习“欧洲一体化”这一知识点时提到“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而受处罚”,我说:“这位老太在菜市场卖东西一定收欧元,否则她又面临再次受罚”,很多学生也点头称是,但有一男生大声表示否定。对此我内心也没底,但我及时肯定这位男生的质疑精神,并坦诚自己在这一知识点上确实没把握,接下来我们一起上网查英国到底加入欧元区没有,最后得出这位男生是对的,我和其他同学则以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肯定和感谢。
其实,学生能发现老师的错误,说明学生不但认真听课,而且积极思考,考虑问题全面,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应该对学生表示赞赏,而不要觉得面子过不去,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加以打压。老师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恰恰能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充满活力,随时可以捕捉到生成性的资源,构建动态课堂。
2.善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不能因此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的错误往往可以生成资源,形成动态课堂。例如: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B.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C.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D.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有学生马上选择B,并讲述选择的理由。于是我发动学生讨论这一问题,并提示结合“欧共体”成立的经济背景考虑问题。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形成统一意见:“欧共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当然其成立的主要目的应是加快成员国经济发展,即C答案正确。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由学生的错误答案引起,但由于老师的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没有受到打击,反而由于他们的错误,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老师善待学生的错误,他们的积极性才会很高,老师才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发现课本的错误或不完善
教科书有些地方并不完善,这时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一定要用接纳的态度与学生共同讨论,从中生成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知识点时课本上出现这样一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学生提出“1876年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怎么中国会在“1875开通第一部电话”呢?我马上对学生能如此仔细阅读课本并能发现问题给予表扬,然后当场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证实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
从上述例子可看出,错误有时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错误,我们可以构建动态的课堂。在纠正错误时,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常规,大胆探索真理,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为在未来的学习中主动探究、发现打下基础。
二、由提问生成
新课程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正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教师如果抓住这些“问题”作为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往往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例如:在学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联系美韩军演及中国的反应时一男生站起来问:“老师,我国外交太软弱,就应该像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待北方四岛一样给美韩以颜色看看!”对此我把问题抛给全体同学,这番讨论虽然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但我也借此机会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题,但国际关系还异常复杂,要冷静处理国际关系”的观点作了总结表述。由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是难点知识,但学生掌握得明显比较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叉开老师的思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理解问题并加以引导。教师要善于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把其作为有效的资源加以利用,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理解结果的机会,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意外生成
虽然教师组织教学要有计划,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尽可能避免意外,但有时往往会因为人为的因素,出现一些意外或与预期效果不同的现象。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的意外,巧妙引导,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新亮点,还课堂以精彩。”
例如:在复习鸦片战争的启示时,学生齐声回答“落后就要挨打”。就在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学生冷不丁地给他同桌一拳,我瞪了他一眼,他却笑着说:“上次历史考试他的成绩不如我,落后就要挨打。”全班哄堂大笑。我灵机一动,反问道:“落后真的就要挨打吗?”同学们纷纷表态,讨论后学生竟得出许多新的结论,如:①落后必然挨打,例证:近代亚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所遭受的屈辱历史等。②落后不会挨打,例证:唐朝对日本开放式的政策,以及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关系,等等。③落后也能打先进,例证:我国古代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攻占中原。④落后不应该是挨打的理由,例证: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等。
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但这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但我们又不能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硬塞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采取“委婉拒绝,搁置生成”的方法,对一些不便在课堂上解决的较难的问题,应转向课外,师生一起探究。如学习英国工业革命背景,分析圈地运动时,突然有一名学生提问:“老师,我的家乡有很多土地抛荒,有耕种的也是几十年不变的生产方式,太落后了,中国是否可以来个圈地运动把土地集中进行规模生产?”学生马上就议论纷纷,有的说:“不行,圈地运动太野蛮了。”有的说:“可以,我们应该进行文明的圈地运动。”对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采用“搁置生成”的方法。搁置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为了师生更明确、更积极地学习。
课堂涌动着的是生命的活力,有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弹性地接纳、处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激活课堂,学生则在生成性的课堂中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积极地动脑、动口,使生命处于激活状态,特别是当他们一次次地享受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时,根本不会厌倦学习,反而会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