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怎样创建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2012-04-29寇晓锋
寇晓锋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造一定条件,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进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才能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上的成就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的语言,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对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指导学生讲课法的操作与循序渐进过程
自主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解决学生学的问题,重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指导学生讲课法,恰好能充分地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基本操作过程。(1)提出要求:即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大纲》精神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2)分组讨论:即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阅读、讨论,老师有重点地指导,讨论后抽一组,推选一人上讲台讲课。(3)学生讲述:在讲课中,教师除对某些实验和难点进行辅导外,还要注意全班同学听课情况、讲课同学的思路和存在问题。(4)补充答疑:教师要及时补遗答疑,强调重点和要点。
2.具体指导讲课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阶段:教师在开始阶段不能马上指导学生讲新课,可上完一部分课后,再按照基本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复习提问,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课的技巧。(2)第二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讲要点。即在开始阶段讨论基础上,老师可在黑板上写出若干问题,请学生讨论讲解。(3)第三阶段:指导学生讲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己列出提纲,经过小组讨论后进一步完善。对于其中的实验,教师可带部分同学共同准备,由学生完整讲述新课内容。
三、运用积极的化学学习评价策略
中学化学学习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改革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中学化学学习评价的多种策略要从能否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发展个性、提升品质、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作用来选取。在化学学习评价的实践中,由于化学学习评价与化学学习共同生存,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推进学生发展,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素质,最终发展个性。其方式主要有:①全程式,通过改进的学生学习记录本,师生一天一交流来进行。②专题式,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时,结合新编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就自己的“见、闻、思、惑、悟、得、苦、乐”,自主立意,选题表现,也可结合单元探究实践作业进行。③集体小组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调查或访问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往往针对小组集体进行,学生个体只是小组的代表。
总之,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