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投入比较与启示
2012-04-29秦志飞
秦志飞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高等教育投入政策也日益国际化。我国教育经费的短缺是长期难题。文章通过分析美、英、俄在筹集高等教育经费上的优势和特点,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加强财政投入、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完善捐赠制度和发展留学生教育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投入; 财政役入; 教育募捐
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各国政府财政困难,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筹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促使各国不断拓宽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来源渠道,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成为普遍的趋势。同样,我国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刚刚完成超常规发展的阶段,很多学校还在负债运转,深入分析国外高等学校的经费筹措体制,详细研究各国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措施,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来源及特点
美国、俄罗斯、英国三个国家,虽然历史、经济、文化各异,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但其主要来源渠道却大致一样,主要由政府投入、学费收取、个人和社会捐赠以及学校自身经营、教育服务收入等方面构成,只是不同国家这四种来源的构成比例有所不同,具体的实施办法也有区别。
(一)成熟的美国高等教育投入体系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教育投资体制健全,向社会筹措资金的渠道广泛。美国没有国立高校,公立高校主要是州立高校。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较早,由于哈佛等私立大学比美国的公立高校建立早了200多年,社会资金投入高校的意识深入人心。因此美国公立高校从创建开始就没有完全依赖政府拨款,经费来源一直是多元化的。但公立和私立院校经费来源也有很大区别,不同收入所占的比例差别很大。公立高校一般以拨款为主,拨款占总收入的50%左右,但政府拨款在私立院校却只能占到15%,私立院校的经费来源主体是学费收入。
捐资助学是美国的一种传统,捐赠收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经费来源,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都是由私人捐赠建成。但捐赠收入在私立院校收入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公立高校,一般私立学校捐赠收入可达到年收入的13%,而公立院校一般为5%左右。美国政府鼓励捐赠活动,在给学校捐赠上有很宽的优惠政策。
美国高校的学费多年来都比较稳定,但近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收费标准提高迅速,学费在经费来源中占有很大份额。同时美国是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来留学生的国家,每年留学生带来的收入相当可观。
(二)改革中的英国高等教育投入体系
与美国不同,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大部分是国立的,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只有1976年成立的白金汉大学一所,该国大学大多形成和完善于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发达时期,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为高等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因此高校都形成了依赖政府拨款的习惯。该国高等教育的拨款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分配,各学校所得拨款因学校的规模、历史和地位差异等有所不同。在确定拨款数目后,各高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资金使用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查后方可拨款。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投入在发达国家中也位居前列,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政府财政赤字严重,高等教育也未能幸免,遭到了40亿元的消减,占目前英国高等教育经费110亿元总拨款的36%。为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行,政府宣布从2012年大幅提高大学学费,英格兰大学上涨为每年6 000到9 000英镑,学费收入将成为英国高校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英国的留学生教育开始向产业化发展,外国留学生已占在校生的13.4%,海外留学生学费一般是英国本土学生的4—5倍,留学生缴纳的学费已经占到英国大学经费来源的10%。
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英国虽然收入水平较高,但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政府的责任,理应由政府提供相应的经费,因此英国对高等教育的捐赠远远低于美国。
(三)发展中的俄罗斯高等教育投入体系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投入在苏联时期是完全由国家包办,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体制开始转型,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经费来源。虽然经费渠道有所扩大,但财政拨款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而且拨款制度有别于其他国家,实行的是实名制国家财证券,它将财政补助与学生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成绩紧密结合,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将财政拨款划分为5个等级,即一级为80—100分、二级为68—80分、三级为52—68分、四级为43—52分、五级为35—43分,学生分数越高补助越多。以2004年为例,一至五级每生补助标准为12 500、7 200、3 200、1 200、700卢布,学校按录取学生的档次和数量获得财政拨款,招收等级高的学生数量越多,得到的拨款就越多,这种制度可以鼓励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以争取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俄罗斯高校实行学分制,有公费生和自费生之分,近年政府教育投入不足,高校招收自费生人数逐年增加,已由原来招生人数的一少半转变为一多半,学费标准因专业和学校所在地域差别较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加大招收国外留学生的力度,2006年俄罗斯成为继美、英、德、法等国之后的第八大世界留学生目的国,在国际教育出口和教育服务的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出口,在《2006年—2010年俄罗斯联邦专项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外国留学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由1.5%提高到2010年的1.8%。
俄罗斯鼓励高校通过服务开展创收活动,赋予高校相当宽泛的商业经营范围。如,开办工厂、转让科研成果、出租学校闲置设施以及从事股票和有价证券等活动;开展有偿的教育服务也是高校创收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在社会捐赠上,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发表演讲,呼吁企业、组织、个人对教育投入资金,为了规范捐赠资金管理,还成立了非商业性教育基金组织,吸纳国内外社会捐赠和资助。尽管目前社会捐赠在高校收入中占的比重还不大,但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国内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情况分析
通过与以上三个国家的教育投入现状相比较,可以看到我国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自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公共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以来,由于缺少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障,一直未能实现。近年原本就紧张的教育经费,由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重大政策,占用了大量资金,使财政能够划拨给高等教育的经费更是有限。随着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财政拨款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很多地方院校的学费收入已经超过财政拨款,成为高校收入的主体。高校在扩招过程中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纷纷向银行举债,形成了巨大的债务负担。近两年国家为高校化债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高等教育经费的窘况略有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5%,在校生达到3 000万人以上。但毛入学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要实现2020年毛入学率40%的目标就必须扩充高等教育资源。纵观国际教育发展历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也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但目前我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缓慢,政府对民办高校几乎没有任何投入,民办高校基本是完全依赖学费收入。
(二)收费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收费标准制定不科学。2002年国家实行“一刀切”的政策,禁止高校上调学费标准,至今十年了,我国高校的学费标准都没有调整过,有些省份,如河北省,普通本科学费标准是3 500元/生年,而现在河北省重点中学的学费都已过万,这种倒挂现象值得深思。二是研究生收费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招收的国家任务生不收取学费,政府也没有给高校安排相应的资金,但在招生计划中国家任务生占大半甚至更多,少部分的自费生收费标准又较低,造成了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越多,学校的负担就越重,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招生积极性。近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贫富不均现象严重,从2000年我国基尼系数就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6年已升至0.46,如果总是以低收入者的标准来评价高校学费的高低,对高校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亟待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和相应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三)留学生教育规模较小
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远远超过到我国留学的学生人数,2010年在华留学生人数23万,2011年我国到国外的留学生是127万,是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这不仅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我国学术地位的提升。在美、英、俄等国家留学生学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美国2011年国际学生数量达到了72万,我国与之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因此在扩大留学生教育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四)缺乏相应捐赠机制和政策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收入始终在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缺乏对教育捐赠的管理,没有专门的教育捐赠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二是税收优惠力度不大,我国企业用于公益性捐赠只有在所得税年度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才准予税收减免,而美国对企业免税的比例是11%。我国这种制度严重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三、国外经验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系的启示
(一)加强财政教育投入,兼顾民办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仍然是政府的投入。经费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建立高水平大学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国家应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财政在资金分配过程中要保持高等教育投入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合理比重,保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费来源基本是单纯依靠收取学费,因此国家在重点投入公立高等院校的同时,还应兼顾民办高校,给予民办高校适当的补助,国家投入资金可调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性。
(二)确定合理学费标准,重构学费价格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应适当提高学费标准,研究生教育全部实行收费制度,并构筑“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助学体系。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由2002年的 856美元增长为4 382美元,以5 000元/生年的收费标准计算,分别占2002和2011年人均GDP的100%和18%,国民购买力的快速增长显示国内学生学费仍有上涨的空间。我国应当重新确定各地的学生学费收取标准,按照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地域,以及成本补偿原则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提高学费后,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采取延长贷款还款期限、提高奖学金额度等措施保障贫困学生正常完成学业。
(三)建立教育募捐制度,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我国的社会捐赠还在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已出台了一些鼓励捐赠的法规,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成立专门的教育募捐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多形式、多渠道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国家应加大对社会捐赠的宣传力度,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行为,逐步形成社会捐资助学的风尚。
(四)加强高校教育出口,扩充办学经费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招收国外留学生,我国高校也应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宣传,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就读。同时应扩大对留学生收费的自主权,给学校更大的灵活性,借以筹集资金缓解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局面,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和盘活其他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也可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继华.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及我国高等教育筹措体制的完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71-75.
[2] 王正惠.国际化视域下英国政府消减高等教育经费的动因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31-34.
[3] 陈汉强.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渠道多元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6):79-82.
[4] 刘淑华,等.俄罗斯公立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改革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11(6):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