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研究
2012-04-29李彦立李根旺
李彦立 李根旺
【摘 要】 绩效预算评价是绩效预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向绩效的预算评价系统是高校绩效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校办学效益出发,构建适应高校发展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 绩效预算指标; 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要求“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校战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项目管理和办学成本为衡量的一种评价体系,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建立全面完整的绩效预算指标体系能揭开绩效预算评价的“黑箱”,建立透明、开放的绩效预算评价系统,有利于给管理层提供准确决策依据,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对高校财务状况的有效监控和宏观管理,提升高校整体制度环境,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一、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考核部门预算的执行度及各专项项目实施的效果考核尤为重要,因此,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来设计。
(一)总体优化原则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一个大的指标库。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要考虑高校的总体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各指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侧重,该体系能够反映高校总体绩效情况。
(二)科学性原则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统计理论基础上,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指标的代表性、计算方法、数据收集、指标范围、权重选择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指标之间应具有相互独立性。
(三)重要性原则
适时的绩效指标能反映出内在规律和财务运行状况,指标库中指标应最具有代表性,既重要又不能对某一要素重复评价。
(四)通用性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时一定要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几种评价指标要相互兼容,指标体系可分解、扩展、组合。
(五)动态完善原则
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是动态的、连续的,应充分考虑评价的适时性、趋势性,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
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目标多,系统性很强,科学性与技术性要求也比较高,参评的内容范围广,应符合高校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要求,全面反映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水平。主要包含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和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三方面内容。
(一)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预算计划完成率=某时点实现全部收入/某时点预算收入×100%
支出预算完成率=某时点实际支出/某时点预算数
×100%
2.事业支出结构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100%
生均成本率=在校生人数/事业支出×100%
3.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财务管理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核算制度、内控制度等)、执行财务制度的有效性(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
5.组织创收能力
人均组织创收数=收入/在校职工人数×100%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二)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教学工作情况
(1)师资队伍建设
各学历层次教师人数/教师人数×100%,教师人数/职工人数×100%,各学历层次教师人数/教师人数×100%,折合后的学生人数/教师人数×100%
(2)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数量/一般学科数量×100%
(3)实验室建设(反映实验室有无新增教学科研项目实验)
新增教学科研项目/项目总数×100%
(4)研究生建设
在校研究生总人数/在校学生总人数×100%
2.科研工作情况
(1)学术资源
(博硕点数量、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学科总数×100%
(2)学术成果
(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收录总量/成果总量×100%
(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数量/职工总数×100%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科研成果数量×100%
(4)学生情况
录取学生质量=高分段录取学生数/录取学生总数
×100%
学位获取率=获取学位人数/应届学生实际毕业人数×100%
国家规定考级通过率=通过考级学生数/参加考试学生人数×100%
(三)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学校声誉
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可问卷调查)。
2.社会捐赠
社会捐赠=校友、企业、单位等捐赠收入/学校总收入×100%
3.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离校时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三、绩效指标的权重和量化
按照每个指标对系统重要性和作用不同,特按以下标准划分各指标权重:
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A)占50%、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B)占40%、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C)占1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和设定的权重计算出得分(也可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S值越大,表明绩效越高;反之,则说明绩效越差。
通用公式为:S=A×50%+B×40%+C×10%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一般、合格、差五等,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的成绩。具体对应分值标准为:优秀≥90、90>良≥80、80>一般≥70、70>合格≥60、差<60。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要与预算分配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资金和资源配置,对成绩突出的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对成绩不好的部门进行资金核减,同时对各项目进行单个分析,找出差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高校综合管理水平,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综合卷)(2011)[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课题组.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4).
[5] 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2011年中央部门与布置会上的讲话(2010-06-04)[R].
[6] 谢旭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