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数学情
2012-04-29吴爱丽
吴爱丽
摘要经历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学生会有顿悟及重要发现,情感需要释放。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唤醒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一旦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被唤醒,他们就会亲近数学,热爱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关键词亲近;积极;优化;成功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都伴随着情感体验,或积极的,或消极。它们将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足够关注,努力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让学生热爱数学。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营造民主环境,亲近数学课堂
1.摆正师生关系
2.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第7页第10题:有20箱货物,一辆汽车每次运8箱,要运多少次?
生甲说:2次运不完,要3次,所以商是3;3次能运24箱,被除数下面就写24;运了3次全部运完了,余數为0。
生乙说:我意思跟他差不多,就是余数是4,表示3次都运8箱就还缺4箱。
生丙说:他俩被除数下面写24,就不够减了!运2次,运16箱,被除数下写16,余下的4箱还要再运一次,合起来总共3次,所以,商是3。
他们虽然竖式写得不合算理,但讲得却是“合情合理”。交流何等重要!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庆幸刚才自己的忍性。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写出这样的竖式确实是经过一番认真思考的,对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的学习态度我给予了肯定。生活经验毕竟不等同于数学知识,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情理”,帮助他们引“情理”入“算理”,把算式纠正为:
剩下的4箱也要运1次,总共要运3次。
学生的错误中,有时也含着可取之处,有着自己经验性的理解和感受。因为是错的,就否定,就棒喝是错误的做法。老师应该取其之长,因势利导,让发言的学生高高兴兴的站起来,体体面面的坐下去。
二、优化数学活动,感受活动趣味
学生对数学活动没有兴趣,而老师强迫他们去做,很难把活动做好,即便做好了,也是不情不愿,做得很痛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有趣,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合适的情境
数学知识大多从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亲切感。
情境的创设要因学段而异:低年级学生天真、爱幻想,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小游戏,小谜语等;中高年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现实,创设情境可以是他们身边的事物,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同时他们童心未泯,对带有简单推理性质的数学谜语、游戏或故事也感兴趣。
2.利用恰当的组织形式
例如:新教材练习中,常出现这样的练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种开放性的练习,学生很有兴趣,举手提问题的人特别多。我通常这样组织学生:提问后,找你的好朋友解答,但是发现有问题——一旦我点某位同学提问题,其他学生就立即松懈下来,不思考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同学的好朋友是谁,既使思考,也轮不到自己回答。这样组织活动,激发了学生提问的热情,却阻碍了大部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后来我作了改变:提出问题的学生想请谁回答,就请谁回答。回答问题的人选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请到,必须思考,准备回答,这样的组织形式,既为数学活动带来游戏般趣味性,更促进了所有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
三、经历探究过程,享受成功感觉
经历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学生会有顿悟及重要发现,情感需要释放。在交流中让全班同学分享他的发现,这比什么都重要,他会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这样的成功感、满足感能点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兴趣,他比前面提到的靠外因激发起的兴趣要持久。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敲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唤醒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一旦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被唤醒,他们就会亲近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