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AHP的高校新生入学绩效评估模型
2012-04-29曾莉笪学军吴蓓
曾莉 笪学军 吴蓓
摘要文章以高等教育中的新生入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剖析平衡计分卡(BSC)和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礎上,将二者进行优势互补,构建了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评估BSC-AHP评估模型,为客观评估新生入学教育绩效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选择东部地区某高校为代表,运用BSC-AHP评估模型对其进行了绩效评估,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合,从而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评估;BSC-AHP模型;平衡积分卡;层次分析法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常规性,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帮助新生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自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 ,由此伴随大量新生涌入大学,给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10年我国政府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将达到40%,这无疑给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学者们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探讨主要围绕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模式、内容或对策等方面,而鲜有涉及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进行评估的。建立良好的考评制度和确定适当的考评指标,对评估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意义重大。本文在国家提出教育改革和规划未来发展的背景下,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BSC-AHP模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并选取X大学为样本进行验证。
一、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新生入学教育效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机制设计的基础和难点所在,它是评估操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反映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整体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目的性、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原则,根据平衡计分卡基于战略发展的理念,结合我国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如下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二、基于BSC-AHP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评估模型
1. BSC-AHP模型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是最理想的绩效评估,笔者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对各层次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确定各指标因素对总指标的相对权重百分比,以减少指标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广泛的运用于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一些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估。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Renaissance Worldwide)的创始人兼总裁大卫·P·诺顿(David P. Norton)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综合平衡计分卡——良好绩效的测评》一文中。它将组织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突破了传统以财务为主的方法,形成了基于战略的一套完整的业绩指标体系,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方法是有效的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和合理性,让决策人员充分运用现有的经验和判断力,从而为许多不规则决策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2.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绩效评估BSC-AHP模型
(1)构建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
设有相关专家,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并用1-9标度表述出来,则专家的评分就构成了对称评判矩阵A, 其中, 表示Ai对Aj的相对重要性。
三、案例评估
为了验证上述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笔者选取了东部地区某高校作为评估样本,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估。评估打分采用百分制,得分设置为五个档,60以下的为不及格。
四、结语
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关于高等教育的绩效评估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而关于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估才刚刚开始。本文将BSC-AHP相结合,针对新生入学教育问题建构了BSC-AHP评估模型,并以X高校为例进行了有效验证,结果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估也必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4.
[2]教育部发布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gov.cn/gzdt/2010-08/03/content_1670245.htm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方振邦.绩效管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2-110.
[5]Kaplan R S,Norton D P. The balance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1-72.
[6]T. L. 萨蒂. 层次分析法[M].许树柏等译.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8: 1-7.
[7]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8]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1-7.
作者简介:曾 莉(1982-),女,硕士,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