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更贴近生活
2012-04-29章晓霞
章晓霞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此,教师应以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用教材,强化学生的体验;开展活动,深化学生的行为。
关键词:品德;生活情境;体验活动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们是为了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传统的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而事实上,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光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行,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道德源于生活,藏于生活,我们必须以“生活为本”,积极倡导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世界、生活的空间。有效的品德课教学必须把学生的生命体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帮助他们将生活经验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迁移、提炼和升华,使孩子们的生活更有质量,更具光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种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而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精心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接受道德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紧扣学习目标,把学生引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集录像、录音、图片等功能于一身,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有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如教学《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时,如果仅仅局限教师和学生的讲述,课堂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不能从多角度、深层次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之大。王老师利用课件介绍了乐清吸毒人员的具体数据等,学生被震撼了。特别是“丢丢的故事”,丢丢3岁即被吸毒的母亲作抵押品丢掉。被发现时,孩子身上有300多处烫伤,体无完肤……配上震撼学生心弦的音乐以及相关受伤后的照片,孩子被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所感染,眼眶湿润了。当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整个班级都沉浸在了毒品造成的伤感的情感氛围中,教师适时渗透拒绝毒品的意识,效果非常好。
2. 举行竞赛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竞赛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奥林匹克的故乡》这一课,老师让学生通过两个环节的“PK”来渗透教学内容。“小小奥运第一关”是用智力竞赛的形式来复习上一节课对希腊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希腊的国树是什么树?希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哪个?“小小奥运第二关”是通过小组交流来学习奥林匹克故事。答对,交流得好都可以为自己的小队争得一面小旗。最后评选出“金牌获得者”,也就是夺冠的小队。奥运精神也在竞赛活动中得以體现,得以渗透。
启迪学生情感的方法还有很多,小品、表演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关键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老师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二、活用教材,强化学生的体验
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他们愿意也能够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参与进来,积极自主地去体验。
1. 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资料,获得亲身体验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如在《圆明园在哭泣》一课的教学中,我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项作业:一是让学生对圆明园在毁灭前的辉煌壮观上网查看图片,寻找资料。经过认真、仔细的查阅,学生不仅了解到圆明园建筑宏伟,而且认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圆明园有了一个较清晰的了解。我发现学生通过实践所认识的知识远远多于老师所能告诉他们的。课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课堂上的深入了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要求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请学生在课堂上说说看后的感受,在讨论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各国列强对祖国的侵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评议圆明园兽首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
2. 捕捉鲜活教育内容,激发兴趣,加深学生体验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都向我们道出了同样的心声,那就是生活和教育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辅相成。作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局限于一个学期十几课品德教材的教学内容,况且教材上很多内容不都是紧跟时代的脉搏,要把新鲜血液融入到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去。如在欢庆“60周年国庆”期间,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国庆的各种资料,观看新闻,畅谈心目中的祖国,制作国庆小报,开展“国情知识知多少”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全身心参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我国喜迎国庆这一盛事,从中自然能感受民族的自豪感、为国效力的荣誉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课程。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社会处处皆品德与生活。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着的活动的因素,使它成为品德与生活和社会联系的纽带,为学生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只有这样, 品德的天地才会异彩纷呈!
(乐清市清江镇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