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导航

2012-04-29许艳秋

成才之路 2012年32期
关键词:做客加点含义

许艳秋

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和小说,尤其是散文,一直是中考命题的最爱。以2011年江苏省13市为例,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共33篇(段),除6篇说明文外,其余均为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包括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抒情言志散文、议论说理散文、人文文化散文等。另有小说2篇)。所以文学作品阅读水平的考查是各地中考现代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由于广泛自由的关照视野、丰富深邃的内涵涵盖、多样灵活的写作手法、隽永凝练的文字语言等带来的对考生各种素养考查之便利,文学作品还将继续受到中考命题者的特别青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纵观2011年各地中考,文学作品考查点依据课程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筛选、概括类

此类题目属于考查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思路结构、主旨观点及感情倾向、写作特色及写作方法的整体把握的能力。主要侧重于考查把握文本重要显性信息的宏观有机再现能力。

如淮安卷第13题:“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請简要概括。”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看是内容理解的还是方法分析的,是概括观点的还是分析表现的,问题涉及的文本区域,是篇章段落的还是重要语句的,等等,然后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归纳组织概括,舍枝节,排干扰,抓要点,不遗漏,一定可以得出准确全面的正确答案。

二、理解、评析类

此类题目侧重于考查文本隐性信息的挖掘探究能力。文学作品讲究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表现作者,话不说透不说满是其主要特点。关键人物的品性特点、关键事物的意义作用、深蕴其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别具匠心的材料安排手段手法,都应该成为阅读文学作品思考理解并评品的对象。

如宿迁卷第18题:“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句子中加点的短语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联系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理解、体会,领悟加点词在对应语境中的含义。

该题中加点的词相同,但语境不同,其含义也就不同,它们依次分别是指:突出事情发生时间的偶然性;突出陈乐平岗位工作的平凡;强调陈乐平身份的平凡。若只笼统答出“平凡”的含义,而不答具体的区别,那就远未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这类题目中尤其要关注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题。

如扬州卷第19题:“请你结合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

解答这种题首先需要站立着阅读文本,防止只见树木,剑走偏锋,抓不住主要特征。还有就是要蹲下身子对重要词句设置问题﹑仔细研磨,尤其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如针对“轻敲”一词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老人为什么要“轻敲”各家的门?研磨一下,“老人有较好的修养,有礼仪,尽量不打扰别人”的答案自然就出来了。有时还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所处的环境做细致分析。而文中有些关键句,还会有意无意地把较为明确的重要信息泄露给我们。如上题中第(2)题如果抓住文中“义务巡逻”“刚……就……”, 再抓住“‘急促设疑:老头为何急促吹响哨子?”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老人“反应敏捷,为大家尽心尽力做好义务巡逻”的性格特点了。

三、鉴赏、品味类

这类题目主要指向文本字词句等的细部,主要包括对含蓄蕴藉词句含义的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妙词妙句的赏析等。

如盐城卷第18题:“‘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1)‘做客有什么含义?(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随着青青口中“做客”一词的出现,不仅眼镜叔叔的眼睛湿润了,我内心最柔软的一角也被触痛了!但若不结合全文理解“做客”一词的丰富意蕴,是不会有这种震撼的。本文“做客”非普通意义上的“做客”,而是“家人做客”,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鉴赏、品味类考题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但答题总有一些规矩不可改变。比如赏析句子,一般应遵照下面的公式,亦步亦趋地写出答案。句子赏析=识别特点+阐述作用+结合内容。识别特点即识别句子类型或运用的手法,如是否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描写句、抒情句、哲理句、修辞句、整散句;阐述作用即尽可能用专业术语讲清楚上述各类型句子的特定作用,如中心句的概括凝练、点睛句的深化主题点明题旨、过渡句的承上启下、描写句烘托渲染、抒情句的情感倾向、哲理句的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修辞句的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整散句的整齐和谐或错落有致等,有时还要谈及语言风格,如自然简明、含蓄深沉、幽默辛辣等。

四、感受、体验类

这类考题旨在体现鼓励考生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表达独特的感受或体验的新课标精神。答题时赞成开放性的创见,讨厌人云亦云。它几乎都在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出现。

如宿迁卷第21题:“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字以内)。”

该题的评分标准是:谈启示2分,联系生活或结合文本2分,谈看法2分。所以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观点明确,不可模棱两可。要有理有据,不可只说套话空话。要紧扣题目要求,不可放任自流。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总是在“变”与“不变”中彰显其魅力,使万千考生绞尽脑汁。如果我们能透过文本和试题外在纷繁的现象,以研究规律替代盲目做题,高屋建瓴鉴赏文本的情致理趣,审题上“意而能致”,表述上“言而能论”,那就能达到“庖丁解牛”的化境,游刃有余了。

(睢宁县梁集中学)

猜你喜欢

做客加点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给地球加点绿
给电影加点特效
“做客之道”
做客
泡脚可以加点药
来我家做客吧
为腼腆胆怯加点“料”,秀出你的不同凡响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