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启发思维 诱导谋求多元发展
2012-04-29周在广
周在广
在现代教育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开启知识殿堂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要想打开初中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构思巧妙的问题结构,优化问题的提问方式,是解决初中语文教学难题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产生形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问题的产生一般具有两种形式:其一,问题产生的主体是教师,是由教师结合课堂讲解,配合课文内容所提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是教师直接利用教科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其二,问题产生的主体是学生,是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刻意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解答,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从教学角度上看,这两种问题的产生形式又是一种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由教师们去掌控。
二、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跟随授课进度,从课堂开篇即由问题开始,进而导入授课内容,在讲解过程中针对讲解内容再次产生新的问题,将授课形式由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转化成为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形式,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完成课堂学习,并在课堂总结时对开篇问题进行解答,或是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不同的教学意义,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从正面、侧面、反面等全方位角度去诠释课文,释放课文中的知识。
在课堂上能否把握好课堂节奏,对教师们来说的一种极大的考验。要想做到让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前后贯通,产生一种艺术效果,问题的导入是关键。教师的提问要有技巧,讲实效,把握好课文内容的关键点,在适当的时候切入问题,既要做到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以课文《社戏》一课为例,针对这篇课文,作者在做备课计划时设计了三个问题,并在该课的开篇即对学生们提了出来。问题一:同学们请合上课本,现在大家回忆一下,谁还记得在上一课当中我们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问题二:请大家说说你们都看过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呢?问题三:同学们,当我们在作文中要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该运用哪些方式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课堂学习,看看鲁迅先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描述的。
在随后的教学开展过程中,作者根据课文讲解的进度,再次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以课文的段落为切入点,根据课文三个层次的分段,将课堂讲解也划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相同的问答形式,即分段朗读——提出问题——段落讲解——解答验证。在分段朗读这个环节,由作者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段落精读,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发挥;在第二个环节中提出问题,问题要结合段落内容,以段落的含义、段落中人物的特点等重要部分为题,让学生进行解答;第三个环节进行段落细讲,并通过讲解导入第四个环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验证。如此循环渐进,使整堂课都处在一种积极热情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们的思绪牢牢掌控在课堂范围之内,使学生们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答中了解了课文的内涵,吸收了教材知识。
三、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问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即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诱导学生们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的向导,那么问题即是开发学生自主寻路意识、指明学生人生方向的重要坐标。而对学生们来说,教师的问题启发只存在于他们人生道路上极短的一段路程之中,每个学生最终都将要学会独立,因此只有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他们真正人生意义的体现,也是给自己的老师最好的报答。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问题教学的意义更加重大。问题能够为学生们带来学习动力,使学生们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并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解答方式,这比布置多少的家庭作业更能彰显教学效果,因此,这就更需要教师们开发教材中更多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问题,带领学生们一步一步向着未来的道路上前行。
综上所述,笔者只是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懂得怎样将问题在教学中实施,学会科学运用问题教学法。我们开展教学的主旨是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然而这却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教学工作更大的任务是激发学生们的思维,使他们懂得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并学会创新,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析事物真相。教师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切身体会到开展问题教学的意義。
(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