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音乐欣赏材料的一次成功改编

2012-04-29郁玲玲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长音重音蚊子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老师怕上音乐欣赏课,上学期我市幼儿园音乐学科基地进行好课选拔,音乐欣赏课占比极少。有的欣赏课由于教师没有完全理解音乐,把握教材,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教学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中班音乐欣赏《拍蚊子》,由笔者负责展开了优化教学研讨,并在全市进行了优化教学和现场沙龙研讨展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这次优化教学中,笔者把教材音乐标题改成了“小动物和小蚊子”,以对应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下面就以中班音乐欣赏《小动物和小蚊子》为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欣赏材料,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一、细研教材,大胆取舍

《小动物和小蚊子》的音乐改编自奥尔夫音乐《拍蚊子》,原曲音乐形象鲜明突出:主题音乐欢快热烈,仿佛美丽的夏夜小动物快乐的舞会场面;插部音乐中的长音、短音和重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飞和拍蚊子的声音。乐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趣味性、游戏性也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教材。但因为其结构复杂、不工整、过长以及即兴的因素较多等原因,用原曲作为教材不太合适。在好课选拔赛中,执教者直接用原曲作教材,孩子难以把握音乐,仅专注于“拍蚊子”的游戏,游离于音乐之外,导致“活动味”有余,“音乐味”不足。因此在优化研讨中,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原来的音乐进行截选、改编,使其更接近于中班年龄段幼儿的接受能力。

1.精减音乐结构

原曲回旋曲式结构,ABACADAEAFAGAHA,A段主题音乐出现了8次,7个插部音乐,很长且结构复杂,不利于幼儿了解乐曲结构。因此,我们把原曲结构精减为最简单的回旋曲式ABACA。整体段落精减后,乐曲结构更清晰,有利于中班孩子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2.固定音符时值

奥尔夫音乐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就是即兴性,《拍蚊子》也不例外,插部音乐中表现蚊子飞的“sol”的时值是即兴的,长短不固定,时而两拍,时而三拍,时而五拍六拍不等,重音出现很随机。

究竟哪个是长音,哪个是短音,孩子们无所适从,更难把握重音位置。所以,我们将长音和短音的时值固定下来,长音三拍,短音一拍,对比鲜明,减轻了幼儿听辨负担。

3.规律重音位置

原曲中每段插部音乐最后一拍都没有重音,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只蚊子逃走了。但从首次执教情况看,前面蚊子飞和拍蚊子的几次规律性反复让孩子在听觉上形成一种“惯性”,特别是在动作表现时,末拍无重音收不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每段插部的最后一拍都加上重音,修改后跟前面相一致,形成规律,降低幼儿理解和表现音乐的难度。

4.均衡音乐长度

原曲插部音乐中蚊子的数量是递增的,长度不均衡、不工整,如B段2只蚊子,C段3只蚊子,D段4只蚊子,到H段有8只蚊子。这对中班孩子来说显得过于复杂,难以判断某段插部音乐何时结束。

在精减后的音乐结构ABACA的基础上,我们将B段改成四个同样的长音和重音的组合,共4小节16拍;C段改成8个同样的短音和重音的组合,一共也是4小节16拍。这样两个插部音乐的长度均衡了,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二、精选策略,有效诠释

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意识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理解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但是,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他们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反应,但一般不会完全理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选择运用适宜的策略能使孩子徜徉于积极愉快的情绪之中,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开启孩子的智力,特别是为孩子终身学习增加动力、奠定基础。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尤为重要。

教材确定后,我们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为:通过参与有趣的音乐活动,熟悉主题旋律和插部音乐中的长短音及重音。然后,我们针对执教者在好课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指导策略上做了改进。

1.适度的动态图谱

原执教者设计的插部音乐动态图谱是这样的:随音乐出现不同长短的线条,表现长音或短音,以蚊子突然出现表现重音。由于直接用原曲上课,图谱中表现长短音的线条设计很乱,且蚊子的突然出现也不能直观地诠释拍蚊子音乐形象。

音乐改编后,我们这样设计动态图谱:预先呈现固定长度的线段,线段左侧有一只静止的蚊子,右下方一只手掌在候着。音乐响起时,蚊子随音乐沿线条飞,至手掌上方停止,重音出现时,手掌恰到好处地一下子向上遮住蚊子,表示拍蚊子。这样的动态图谱在线条、构图、形象、内容等方面都与音乐一致,很好地解决了长音、短音和重音这个难点。如下图1:

1

2

当难点解决后,动态图谱也就完成了使命,后面听音乐时就只用静态图谱,如上图2。因为我们考虑到欣赏课还是以聆听为主的,如果只有动态图谱没有静态图谱,会喧宾夺主,转移幼儿听的注意力,弱化他们主动聆听和理解音乐的意识,而静态的图谱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容地、反复地去观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音乐。

2.适时的语言引领

优化后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我们采用游戏性语言引领。如欣赏A段音乐前:“夏天的夜晚真美,听听小动物们在干什么?”B段前:“小动物们跳得正高兴时,飞来了一群讨厌的家伙,是谁呀?”C段前:“讨厌的蚊子拍掉了,小动物们又跳起了快乐的舞蹈,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等等。游戏语言的衔接方式,不仅暗示了音乐ABACA的结构,而且游戏化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去聆听音乐,一探究竟。

在用动作体验B段音乐长音和重音时,由于三拍长音时值较长,难以把握,我们就设计运用语言适时提示:如“上面、上面、上面、拍,下面、下面、下面、拍”等;而C段音乐中一拍短音的时值相对较易掌握,就淡化了语言指导的痕迹,让孩子自由创编。

3.适宜的动作体验

A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好课选拔赛中执教者让孩子自由学小动物跳舞,孩子们各学各的:学小兔子的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学大象的则慢动作配快节奏音乐,很别扭。在优化后的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由组合,手拉手围成几个小圆圈,用熟悉的小跑步在圆圈上跳,动作与节奏合拍,很舒服,从容而不紧张,而且更能表现出A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

再如用动作体验长音和重音时,引导幼儿去拍空中不同方位的蚊子;体验短音和重音时,则引导幼儿拍身上不同部位的蚊子,巧妙利用空中和身体两种远近不同距离来诠释音乐中的长音和短音。

4.适当的乐器演奏

奥尔夫认为,“在儿童的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是最容易掌握、最容易获得音乐享受的乐器种类。”优化后的《拍蚊子》活动,增添了铃鼓这种打击乐器。

铃鼓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不论是音乐元素的特点还是音乐形象的特点都与“拍蚊子”的音乐十分吻合,可以一“器”多用。孩子们通过探索,用轻敲铃鼓的方法,随A段主题音乐表现热烈欢快的舞会场景;用摇铃鼓的方法跟随B、C两段音乐演奏长音和短音,表现蚊子飞;用手掌拍铃鼓演奏重音,表现拍蚊子。小小的铃鼓把热烈欢快的舞会、捣乱的蚊子以及小动物大战蚊子的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朋友用铃鼓亲自演绎音乐,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享受了音乐,也体验到了快乐和幸福。

其实,上好音乐欣赏课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认真分析教材,是否在必要时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是否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能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等。如果每次音乐欣赏教学都能认真做好这些,不仅能增强我们上好音乐欣赏课的信心,而且能更好地引领孩子走进音乐欣赏的艺术殿堂。

(郁玲玲,启东市实验幼儿园,226200)

猜你喜欢

长音重音蚊子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熏蚊子
肚有蚊子等
法语长音符号的使用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Ship or Sheep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