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2-04-29洪映君廖传景
洪映君 廖传景
摘要: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在温州3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开展关于创业心理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普遍的关注和兴趣,对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有较清晰的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表现出多元化特征;有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明确的创业期待。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完善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强化创业动机,激发大学生创业愿望;创设条件,扶持创业项目。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4-0102-06お
所谓“创业”,简而言之就是创办企业,它是一个人们发现、捕捉机会并且由此创造新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过程[1]。近年来,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开展的教育与指导已经普遍得到国家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可和重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培训和指导比较多的倾向于为创业领域的介绍,创业机会的供给,创业项目的指导,创业平台的建设和创业风险的评估等等,很少专门涉及创业心理品质方面的内容,使创业教育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趋向,这种现状应引起高校的广泛重视,充分认识创业心理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认真探索其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新发展[2]。
众所周知,大学生创业是艰难的,并非一帆风顺。创业能否成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于是否具有创业心理品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的接轨,要求高校致力于培养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和雄才大略的创业者,要求学校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市场、把握机遇的事业敏感性,同时还要有更深层次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立足于培养创业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心理素养。创业心理是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品质[3]。当前大学生面对创业活动表现出什么样的认知特点,其创业动机与创业观念有什么具体表现,大学生对创业成功的期待又如何等等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来解析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对温州3所高校(高教园区)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2份,回收率为89%,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632份,有效率为79%。被调查对象中,文史艺术类专业学生占151%,师范类占201%,理工类占289%,医学类占109%,经管类占250%;一年级占299%,二年级占331%,三年级占229%,四年级占141%。其他分布情况详见表1。
(二)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韩力争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4],自编“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问卷”展开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内涵,韩力争“将创业心理素质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相关知识”[5]。借鉴既有观点,结合创业实践,本文将创业心理的内涵确定为“创业认知”、“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和“创业期待”4个方面。
(一) 直观清晰的创业认知
1 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创业作为近年来大学教育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调查发现,逾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可以叫创业”,23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8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发一个前沿的科技项目”,而另有7%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将创业理解为“自己给自己打工”、“自己出来闯”、“在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干出一番成绩”,也有比较直接的观点,觉得“赚钱”就是创业。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是比较直观、直接与务实的。
2 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对于大学生创业,532%的大学生认为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437%的人认为“至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只有少数人认为“大学生毕竟是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比较看好大学生创业,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体现在“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322%)、“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308%)、“网络信息能力强”(205%)和“专业素质较高”(165%)。以上大学生对于投身创业事业的理解,与他们的视角非常吻合,充满了阳光、乐观和上进气息。
3 对成功创业要素的认识。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经济条件、个人能力、市场环境、政府支持、创业伙伴和创业机遇等,本次调查特地设计让大学生对以上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发现,373%的大学生将“个人能力”排在第一位,320%将“家庭经济条件”列第一位,尔后是“市场环境”(289%)、“创业机遇”(224%)、“政府支持”(162%)和“合作伙伴”(92%)。从这个调查来看,大学生对创业成功与否首先考虑内在的因素,然后才是外在的因素,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创业与自我的关系。
4 對创业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的认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来确定创业方向应该是个合宜的选择,也是高校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如能结合自己大学时所学的专业进行,更有利于进行创业实践。对此,本研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认为创业未必一定与所学专业要密切相关,专业和创业之间“没什么相关”和“完全没关系”的占了总数的341%,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一般都是结合诸多的因素做出最慎重的选择和考虑的,但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专业学习与创业时间之间的结合不是很紧密,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思想观念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创业意识逐渐提高和深入,学生的一些价值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
对二者关系做进一步调查,发现仅57%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能满足创业的要求”,选择“基本满足”的比例为158%,近一半大学生认为现有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创业的要求”(481%),另有304%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清楚”。以上调查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在与市场接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方面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二) 多元取向的创业动机
1 较为浓厚的创业兴趣。动机是一个人行为的原因,而兴趣则常常成为人们行动原因的一个源头。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冲动,但存在强创业动机和弱创业实践的矛盾[6]。创业兴趣决定着一个人对创业的热情,使人们产生积极的行动力量,投入到创业实践中。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显示出对创业实践较为浓厚的兴趣,576%的大学生对创业“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详见表3所示。
222%的大学生对创业“非常感兴趣”,可以被看作是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与重商文化熏染校园以及学校里部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事例吸引在校大学生的结果,也是高等学校开展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要求。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政府更多的扶持以及学校的继续引导下,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表现出对创业的浓厚兴趣。
2 多元化的创业动机。对于创业,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中,位列第一位的是“获取更多财富”(424%),其次是“挑战自我”(329%),第三位是“解决就业问题”(190%),“寻找刺激”(36%)列最后。将获取更多的财富作为创业的出发点,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也折射出大学生受到温州经济发展和民间观念的影响,在这个价值追求多元化的社会,在民营经济发展充分的温州,大学生的这种价值取向,已经逐渐内化为他们的态度。
(三) 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
1 较高比例的创业意愿。关于大学生创业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对创业怀有浓厚的兴趣,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能更有利于把握大学生从事创业行为倾向的程度[7]。在问及“是否有意愿在大学读书期间创业”时,186%的大学生选择了“是”,这个比例与222%的大学生对创业“非常感兴趣”基本吻合,显示出大学里拥有巨大的潜在创业力量。303%选择了“暂时没有,若有合适的项目、条件成熟会尝试创业”,另511%选择了“否”。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表现出低年级相对集中,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分化的特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一年级时比例最高,而四年级则降至最低(详见图1)。有关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的创业信念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8]。低年级大学生处于青年初期,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很明显,即“理想自我”远高于“现实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重新定位“理想自我”,使其与“现实自我”的距离拉近;同时,随着对创业的进一步了解,创业的风险、责任、困难也会冷却当初的创业热情。
2 合理化的创业准备。在问到创业前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时,受调查大学生的选择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450%的大学生选择了“到企业实习”,310%的大学生选择了“看创业书籍”,160%的大学生选择了要“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来积累经验和知识。详见图2。
从以上结果分布来看,大学生一方面懂得实习、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看重创业知识的学习,正努力为创业积极合理筹备。
3 对创业过程的感知。如何评价同龄人的创业过程?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同学或自己从事创业实践的感知依次是“有压力”(475%)、“迷惘”(316%)、“较自信”(108%)和“赌博感”(101%)。如此结果反映出对于创业更多的大学生感到的是压力和迷惘。由于在校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还显得相对稚嫩,社会经验不足,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毕竟身处校园,不能很好地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因此对于创业倍感压力和迷惘。
4 对创业形式的选择。在问到“若有创业意愿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创业形式”时,487%的大学生选择了“合伙创业”,367%的大學生选择“自主创业”,101%的大学生选择“家庭企业”。在选择合伙同伴时,大学生依次选择的是“有成功经验的人”(532%)、“有资金基础的人”(278%)、“同龄人”(100%),在合作伙伴选择时,很少考虑学历因素(仅50%选择“更高学历”)。对“成功经验”情有独钟,热切期待有“资金基础”的人加盟,显示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活动有比较务实的态度。
(四) 明确的创业期待
1 对外在创业条件的期许。成功创业需要有许多外在条件的支持,关于创业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支持(多选),大学生首选还是“资金”(373%),然后是“学校提供的培训和指导”(300%),再次是“社会上专业管理机构的服务”(275%)、“政策扶持”(239%)和“市场照顾”(158%)。
2 对创业培训(指导)的需求。由前分析得知大学生创业常常表现出不成熟的特点,因此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扶持,在问及“是否希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时,747%的大学生选择了“是”,在问及“希望接受哪一种人的指导”时,848%的大学生选择了“企业家”,“希望指导师给予什么形式的指导”时排列第一位的是“亲身实践”(506%),其次是“参加训练”(348%),最后才是“理论授课”(120%)。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强烈的求知愿望,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更倾向于接受企业家的言传身教。究其原因,企业家对于创业的指导更注重现实性而教师更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授,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企业家的讲授更多的是出于其自身对于创业的切身体会和经验,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在回答“为成功创业,希望接受什么内容的培训与指导”时,学生对于“市场营销”、“个性化辅导”、“人际沟通技巧”的需求相对更加迫切一点。创业需要面向市场,注重营销的策略和手段才能获得生存和立足。同时,个性化的辅导和沟通交流技巧的传授使创业者认识到自身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做出创业选择和判断创业方向。
3 对创业困难的预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困难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创业碰到的困难(多选题)排第一位的是“资金不足”(567%),然后依次是“没有好的创业项目”(442%)、“经验不足”(385%)、“社会关系缺乏”(306%)、“面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232%)、“创业知识不够”(181%),最后是“家人反对”(125%)。以上诸多因素的排列位序说明,启动或运行资金的筹集、合适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经验的积累以及社会关系的营建等都是大学生成功创业应着力排除的障碍。
4 对创业领域的选择。对于创业的领域选择,是创业之初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创业的方向所在。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首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589%),其次是“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41%),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占119%,热门领域仅51%的大学生选择。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领域的选择还是比较明智和谨慎的,大学生创业刚开始不要贪大,而是要根据市场的供需状况稳中求发展。
三、 对策与思考
根据以上面向在温州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调查结果及分析,继续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关注是学校教育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新课题。
(一) 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完善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
从调查的结果看,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很浅显,所掌握的创业相关知识比较薄弱,这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实践环节较少的特点决定的。当前有些高校单纯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开展创业教育,急功近利的色彩较浓,脱离大学生的知能实际,高校应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并创造各种创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5]。高校可以根据创业教育的实际要求,在设置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普及创业基本知识为主的基本教育课程,做到有层次、多类型,使得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创业所需要做的能力准备及心理准备,掌握制定科学创业计划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不定期举行各种有关创业能力、创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在大学阶段就能有意识地进行创业准备,保证学生可以多层次、多类型的接受创业教育[9]。
(二) 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激发他们的创业愿望
从结果分析来看,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水平整体较高,对创业活动的认识是积极的,但在抉择自己是否创业时有畏难情绪,怕承担风险和责任,尤其是高年级同学这种心态更加明显。调查发现高年级学生的创业动机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数据的降低或许是令人担忧的,但另一方面却意味着学生的成熟。高年级的大学生知识面会越来越宽,专业技能逐步提高,个性人格趋向成熟,各种能力历经锻炼,对社会人生的认知也不断延展,他们投身创业实践,成功的概率往往会更高。高校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每个年级,同时也应考虑大学生的年级特点,特别要加强对高年级学生的创业引导和扶持,强化高年级学生的创业动机教育,创设良好条件帮助其创业成功。
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1)专业学习是培养大学生成熟创业动机的摇篮,要主动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的要素,重点介绍专业的实践性内容。(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寻求社会兼职,使他们在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中培养创业动机。(3)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为学生讲述创业经历,通过与各类成功人士的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在高峰体验中激发创业动机和创业热情。
(三) 创设条件,积极扶持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急需创业资金、培训与相关管理机构的扶持与帮助。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等,社会各界及学校组织帮助创设这些条件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来讲是有效的诱导,为他们成功创业铺垫基础,强化他们的创業信心。此外,各高校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扶持措施,温州大学由学校统筹设立“创业园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管理、服务与指导。创业园主推“工作室”这样一种创业模式,学校为学生提供场地,帮助解决资金问题,甚至提供创业项目。现创业园中有30多个工作室,创业内容包括艺术设计、工厂信息服务、综合服务等,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商场“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温州模式。这是一种比较有益的尝试,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育旺,杨惠仪,陈斯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224-227
[2]徐双俊,董红燕创业心理品质的界定与培养模式构建[J]价值工程,2010(34):217-218
[3]陈小娟,赵力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培养[J]社科纵横,2008(2):163-164
[4]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P3][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3):154-156
[5]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
[6]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5):46-48
[7]龚丽,谢丽芸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09(3):68-72
[8]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信念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78-82
[9]任丹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6-158お
(责任编辑 马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