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德育:让生命绽放诗意

2012-04-29宋立文周建新

中国德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诗意校园生命

宋立文 周建新

2011年12月20日,在中央文明委召开的命名表彰大会上,贵阳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历时12年的“创文”努力终于结出硕果,全市上下欢欣鼓舞。据了解,“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综合评价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贵阳能够从全国诸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可见其自身的魅力。打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环境是七个测评项目之一。可以说,一个城市是否文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人文素质。

文明是什么?英国著名作家罗斯金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而人的修养离不开德育。近年来,贵阳市教育系统以“创文”为契机,在全面提升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着力开展富有生命质感和活力的德育,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让学校成为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神圣殿堂,力求每个生命都能在充满灵性、智慧和情感的世界里获得感悟与成长。岁末,记者来到享有“高原明珠”美誉的贵阳,带您一同感受学校德育散发出的诗意芬芳。

开掘校园诗意文化流

唐刘长卿的《送士元》诗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鲜花落地听无声。”看似明白如话,实则韵味无穷,让人眼前凭空生出一副两人席地谈天的场景。笑谈之际,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看到树上花瓣纷纷飘落,认真去听,却也听不到半点声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细雨湿衣”“鲜花落地”,于悄无声息中,影响学生的价值养成与价值选择。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是耐人寻味的诗意磁场。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在校门口石雕上大红的“甲”字。原来十八中坐落在著名的甲秀楼风景区旁,古人在四百多年前就修建了“甲秀楼”,寓意贵州“科甲挺秀”“人文秀天下”。该校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把“甲”作为学校的文化之“根”,着力打造追求卓越的“甲”文化,并以“甲”文化为引领,努力在师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培养臻于卓越的新一代学子。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和谐发展的持久动力。校园文化的品味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味,进而决定了学校造就的人的品味。十八中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穿透力,优美雅致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里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空气清新、书声琅琅;涵义丰富的博学楼、慎思楼和笃行楼庄重、静穆;文化墙上“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折射出古代德育教化作用的经典句段启人心智;展室中的布置力求“高雅”“精致”,给人以美的享受;楼道墙壁上诸如 “拾起一片废纸,净化一颗心灵”等标语随处可见;优秀教师和学生的照片以及先进事迹构成了学校催人奋进的橱窗文化……移步换景,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高尚文化的气息;触景生情,每一个细节都弥漫着诗情画意。

在人文环境的营造上,贵阳市新华希望小学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选择有效的育人突破口,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发展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辟了有趣的乐学栏目,颇受学生喜爱。比如“字谜大全”栏目,推出348个汉字字谜,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巧妙记住常用汉字;又如“数学乐园”栏目,设置了200多个趣味数学题,吸引了广大数学爱好者走进数学乐园;而“古诗园”栏目,将近百首古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引进诗歌王国……这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校园文化展示,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把学生带进了童话般的美好世界。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向细节要质量,更要向特色要品味。以经典诵读为主要载体的“书香校园”建设,是贵阳市小河区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浓郁的书香世界,学校不断美化、绿化校园,建设文化走廊,校园内张贴横幅、刊出黑板报、布置宣传窗,开展“书香校园”主题宣传;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学校采取班队会、流动红旗、“文明小天使”“校园之星”等形式,将道德建设、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孩子的文明行为变得自觉,不少学生成长为生活中的小能手、学习上的尖子生。

学校校长刘秀丽说:“学校不仅要具备教育性、人文性、艺术性相融合的校园物质环境,而且要有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广大教职员工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团结协作,才能把学校变成教师的家园,学生的乐园。”

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融艺术性和启示性于一体的多彩活动构成了优美雅致的诗意文化“场”,师生徜徉其间,在感受美的同时自觉地创造美,学生的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锻造出诗意的心境和情怀。

教师要做孩子心灵的“按摩师”

刚转入金阳新区第二实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小瑞上学经常迟到,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且经常无法完成,整天脏得像只小花猫,有一次没来上课,班主任吴建勤老师苦苦寻找了两天,终于在水电八局机械厂的食堂后发现了脏得像煤球的他……被吴老师搂入怀中的他怯怯地说:“我饿,我都两天没吃饭了。”

经了解,吴老师才得知小瑞的父亲工作在国外,母亲有间歇性精神障碍,孩子最起码的日常生活都无人顾及。长期生活在缺乏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小瑞这样的留守儿童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此后,吴老师从关心小瑞的学习、生活入手,每天都抽时间单独辅导他的作业,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孩子的母亲犯病不知所踪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引导他自立自强;以母爱的胸怀呵护他,鼓励他报名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发掘他的兴趣和潜力……在吴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瑞的身心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活泼开朗、阳光进取的小瑞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它促使教育要回归生命本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孕育和培养鲜活生命、完整生命的摇篮。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学生都有崇尚真善美的秉性,教育的艺术还体现于用唤醒和激励来弹拨学生德育的琴弦,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和力量。教师要学会抓住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点,对孩子进行生动、细微的教育。

九(2)班班主任手术住院,代班主任张学慧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对孩子们适时进行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在遭遇困境时不轻言放弃,在他人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的教育,从师生间的交往和情感,谈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极大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纷纷提笔给躺在病床上的老师送去了关心:

“我们亲爱的印老师,希望您快好起来,教我们一辈子。”

“动完手术要好好休息,多吃肉、多吃水果、蔬菜。”

“信虽简短,代表的却是我的一颗真挚的心,印老师加油!加油!”

……

在二年级的语文课《假如》一课中,李星蓉老师借“马良的神笔”带领孩子们感受作者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李老师从教学内容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做一名有爱心的好孩子。课文的最后,李老师给学生们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拥有这支神笔,你想做些什么?”学生们的回答丰富感人:

“我要画好多画,送给在汶川地震中受灾的小朋友们。”

“我要画好多大水窖,帮助那些没水喝的人们。”

“我要画好多好吃的,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人们。”

……

李星蓉老师在课后教育反思中感慨:“我发现要给学生足够的信任,为他们发挥才华创造空间。我一直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不会回答,事实告诉我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看你如何开发”。

这种含蓄的唤醒教育给学生提供了自我修正的时空,袒露出的是教育者的高尚动机。正如诗哲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爱,不仅需要艺术的表达,还需要孩子在这种鼓励和唤醒下去积极地体验,让这种爱在传递和流转中内化为孩子的道德自觉。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六(1)班同学在得知“贵阳一中王业钤同学身患红斑狼疮、生命垂危”的消息之后,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细心和成熟:有的同学负责联系王业钤的父母和一中的学生、老师,以便核实信息;有的同学负责在学校各班发起募捐倡议;有的同学则利用放学时间顶着寒风冷雨到学校周边商店和小卖店进行募捐……当孩子们把募捐到的1000元钱和写满祝福的亲笔信送到王业钤父母的手中时,他们眼中闪烁的是感动的泪花。

做好教育工作,既要耐心,又要爱心,也少不了一定的技巧。而学校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创造一片心灵的沃土,做孩子心灵的“按摩师”,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感受中获得启迪和成长。

营造生命自由呼吸的空间

2011年12月3日,第三届国际冬韵管乐节比赛现场,贵阳市花溪二小管乐团作为贵州省唯一代表参加了比赛,这支刚成立一年多的管乐队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乐曲的完美演绎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各国观众,一举获得银奖,首开贵州小学生管乐团队在国际赛事获奖历史之先河。而在贵阳,像花溪二小这样把艺术熏陶和学生德育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的学校不止一家。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实现生命自由健康成长,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基已成为贵阳教育人的普遍共识。

自由是生命的内在需求,是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生命的自由首先应该建立在学会自我约束的基础之上。

在实验三中的老师们看来,高中阶段所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除了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里,高三年级的纪律是老师们最放心的,因为他们在高一、高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到了高三,就能自觉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情绪,克服自身的缺点,处处做低年级学生的榜样。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得益于实验三中的“三全精细化管理”,即“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程监控”。强调人人都有管理的内容,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学校工作全部纳入管理系统,事事有人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处于管理状态,无管理盲点,时时有人管。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学校制订了德育目标体系,要求学生在高一时拟订《新我计划》,高二拟订《修身计划》,高三拟订《冲刺计划》,通过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计划体系,整体规划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学生进校之初,学校加强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在“他律”中实现初高中的过渡,同时学校逐步撤出自习课的教师,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为,并在自主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中培养学生干部,组成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通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

“一个对自己学业能够自主的孩子,将来才可能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自主,而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一种拥有强大内心的自由。”杨丽华校长的思考不无道理。

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数是从,把学生变成了用既定的模式和流程加工的产品,使校园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浪漫和诗意,学生的生活也失去了先天赐予的色彩与激情。处于如此生存状态下的学生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学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考试分数第一”,而是“完善人格第一”。基于此,贵阳一中从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生存技能和热爱生活的教育,力求使学生在接受三年的教育后具有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良的性格、强健的体格。

“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而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贵阳一中副校长石艳梅道出了一中教师的育人思路。在科学可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之外,学校还设置了拓展型课程,以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各种学科竞赛、兴趣活动、科技活动、专题讲座、校园电视台、校园报社,以及模型协会、话剧社、天文社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舞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个性特长得以培育,天赋和能力得以发挥。

法国哲学家加缪认为,没有亲身经历的,就形不成经验。只有亲身去体验才能把经历转化为财富。因此,贵阳一中还特别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暑假“三创一办”和“文明使者进万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走进工厂、到达社区、深入农村,围绕环境保护、交通、社会文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进行课题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六百余份,使贵阳一中的学生人人做崇尚文明的向导、践行文明的示范、传播文明的使者,真正做到了“进入万家门、联系十万人、共建文明城”。拥有健全的人格,学会自主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品性的完整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存。正像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教育的结果是要培育一棵枝繁叶茂的快乐的生命树,而不是一株被修剪捆绑得伤痕累累的盆景。”生命只有获得自由,才能健康地成长。同样,我们的德育只有营造出一片自由的生命绿洲,才能让孩子们的生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西方哲学家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自由的状态。何谓诗意?诗意就是一颗自由超脱的心,在美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的动人时刻。在贵阳我们感受到,是优美雅致的文化环境滋养了这份诗意,是触动心灵的关爱呵护点缀了这份诗意,是自由呼吸的成长空间成就了这份诗意。

责任编辑/南 丽

猜你喜欢

诗意校园生命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被耽搁的诗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