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慢教育”

2012-04-29卜庆刚

中国德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慢教育卓别林流水线

我很喜欢老电影,尤其钟爱卓别林的片子,不仅因为他滑稽可笑的表演,还因为他的片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摩登时代》是我的最爱。

相信看过《摩登时代》的人,脑海中一定会留下这样一个镜头:卓别林一手拿一个大扳手,在一排排巨大的齿轮之间专心工作。他饰演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都拿着扳手重复同一个动作——拧螺丝。也许是惯性使然,下班之后他仍然重复着拧螺丝的动作,看见圆的东西就要过去拧两下,甚至是人的脑袋,滑稽之态令人捧腹。

畅笑过后,细细品味,其中很多东西值得思考。这部片子反映的是美国工业化时期真实的生活场景,卓别林拧螺丝的惯性动作折射出了那个年代工业化、流水线般的思维。如今,我国已进入工业化时代,我们的思维与卓别林时代的美国人有相仿之处,就教育而言,就是“快教育”,似乎孩子们就像车间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件,生产效率越高、生产的产品质量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快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健康、快速地成长吗?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突飞猛进,的确为我们带来了物质上前所未有的富足,然而,这不能成为剥夺孩子童年,甚至将其训练成考试机器的理由。华南师范大学张文质教授认为,儿童培养的特点应该是“慢”,万万快不得。“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育者应引导孩子以这样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习,以从容姿态面对高压下的粗暴冷酷,以沉思对峙急功近利的肤浅,以智慧瓦解手忙脚乱的自作聪明,找回诗意生活和学习本应获得的情趣和乐趣。

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要全方位地“慢下来”。首先,课程目标应该“慢下来”,要实现“走进儿童的心灵、丰富儿童的心灵、充实儿童的心灵”。这种目标设定,应该真正解除儿童心灵深处的疑惑,不求儿童将道德认知迅速付诸实践,而力求其道德认知是源于内心的真正认同。其次,相应的课程文本开发要“慢下来”。课程文本要想“慢下来”,就要突破原来思想品德课本的呈现方式,直接用作道德教学的文本要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生的直接经验关联,文本的内容要具有一次阅读体验之后就能引发学生讨论兴趣的属性。文本题目要有可供品味的空间,不能把干涩的价值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语言要儿童化,故事结尾要留有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思索。再次,教学过程需要“慢下来”。教师需要做的是,围绕文本的内容和学生心与心地真实沟通。只有教师说真话了,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这种建立在真心沟通基础上的引导,才会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分教诲,七分等待”。教诲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万万不能求快的。

【卜庆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猜你喜欢

慢教育卓别林流水线
Gen Z Migrant Workers Are Leaving the Assembly Line
流水线
用德浸润学生心灵,让爱点燃孩子梦想
牵着蜗牛去散步
静待花开?呼唤慢教育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享受“慢教育”
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
我的歌
模仿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