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2012-04-29宋立文刘东秀

中国德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贵阳市师德德育

宋立文 刘东秀

入行第二年,他就在自己的日记中郑重地写下了“为教育事业奋斗六十年”,四十年风雨砥砺,有悲有喜,而践行诺言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如今,他已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教育管理者,他就是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

深邃犀利的目光,平实又不乏深刻的道理,言行中流露出的亲切和善……诸多智慧的积淀已在他身上糅合为一股强大的气场,让人无形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贵阳的冬日阴雨连绵,而与李局长的对话却让记者心中泛起了层层暖意。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贵阳市2011—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增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教育局长,您是如何看待当前德育实效性这一问题的呢?

李秉中: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有两个特点,第一,都是民办教育起步;第二,都是德育活动。德育本身就是学科教学中一个分量很重的部分。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差强人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德育重说教,轻体验,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却没有创造适合的场景和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第二方面是学科教学的功利性。长期以来学科教学的目的本末倒置,忽略了人的存在,把传授知识当作教育的终极目的,只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却不问学到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用来干什么。基于这两点,我认为应该构建生活德育、生命德育和生态德育,用这样的“三生德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德育:德育的起点应该是人的生活,也是为了生活。生活德育就是要通过给孩子们讲一些朴实的道理,创设贴近实际的生活场景,让他体验到通过帮助别人自己也可以获得幸福感。像我小时候,母亲没什么知识,但是我从她身上获得的那种支撑我一生的动力是无可比拟的。我们小时候没有幼儿园,但是我们能在和伙伴们的玩耍中学到知识。现在有了幼儿园,孩子却不愿意去,为什么?从学校和教育者的角度来反思,会发现我们的德育和学生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再简单地照搬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了,应该还原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生命德育: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禀赋、兴趣和情感,学校就是要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而现今学校的关注点往往是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最后能不能上北大清华。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毕业之后该怎么办。我常讲一句话,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是暂时的。所以说德行是一个人的根基,做人才是第一位的,我们所倡导的生命德育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校门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具备饱满的信心和坚定的理想。

生态德育: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生态资源,我们不能都开发完,一个人不仅要与自己,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而且还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贵州的资源特点就像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给我们总结的那样:“当全人类都在为沙漠化而发愁的时候,唯有中国贵阳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当全球都在为变暖而痛苦的时候,唯有中国贵阳获得了‘避暑之都称号。妙不可言!”这其中肯定有溢美之词,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的前提是心态文明,所以我们的德育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理念,激励和引导学生体悟生态道德的真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

中国德育:任何德育形式只有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够具备持久的生命力。2011年贵阳市把“三创一办”作为载体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学校的生态德育理念是如何具体落实的呢?(“三创一办”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李秉中:我市教育系统紧紧抓住“三创一办”这一良好工作契机,专门成立了贵阳市教育局“三创一办”领导小组,力争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标准化的水平,着重开展了“平安校园、卫生校园、绿色校园、管理标准化校园和生态文明校园”的建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切实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一方面组建教师“爱生护生队”。每天在学校校门外、校门口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监督学生、家长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乱停放接送学生的车辆,为学生的安全尽责,为校园周边的环境整洁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遵章氛围;另一方面组建学生义务监督员队伍。对校园内外的师生、家长文明行为、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在家争做“小小义务宣讲员”,对家庭成员进行“三创一办”相关知识的宣讲,以提高学生自身和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二是优化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我们主动协调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拉送学生的黑车、无证摊点等进行清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通过开展“祖国好、家乡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步行日”“排队日”“让座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关爱未成年人,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试点建设工作,丰富农村未成年人课余生活,提高素质教育,缩短城乡差距;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三是我们全市中小学继续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校园内设立了环境教育宣传专栏,对环保热线“12369”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教育,在校园内开展了污染物及放射性物质、设施的全面排查,通过节水宣传日,“地球一小时”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绿色学校的评比,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

这些活动和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文明习惯,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

中国德育:师德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贵阳市提出要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评估和校长考核体系中,并积极探索教师职称评定师德“一票否决制”。请您谈一谈贵阳市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李秉中: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对“教育”二字体悟出这样的含义:“教”,左边“孝”右边“文”,“孝”上边“土”下边“子”,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生命意义的生活,必须把养育自己的土地敬奉为天,命运要与这片土地相连,并紧紧地依靠文化;“育”在古代是“毓”,左边“每”是人和母亲,右边上半部分是一个倒立的“子”,下半部分是儿子头朝下从母亲的产道顺利出生。“教育”二字的启示就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与土地相联,必须依赖文化,必须有母亲般伟大的爱!所以教育教养与生育养育是紧密相连的。

人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母亲,另一个就是学校的老师。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母亲般的爱,怎么配当老师呢?什么岗位都可以将就,唯独教师不可以。因为一旦教师不合格就很可能耽误孩子一辈子。教师的评价考核实际上是个良心活,不能仅根据教学质量即“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判,而应该通过学生进入学校时的初始水平和毕业时的综合素质之间的“入口出口对比”来看增值影响。教育也应该考虑对学生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终极关怀就是把人的存在和人的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最高命题。对学生成长的终极关怀就是对教师自身发展的终极关怀。当教师能够达到这样境界的时候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市始终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先后开展了“师德专项教育年”活动、“干部下基层、教师大家访”活动,召开贵阳市师德师风建设现场会议,通过在教师节评选“贵阳市十佳师德标兵”,表彰师德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老师,通过制定执行教师“坐班制” “师德承诺制”等一系列有益于师德教育的规章制度,来树立先进典型、激励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全市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成长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德育:无论是您提出的“三生德育”还是您对师德问题的思考都让我们感受到贵阳市德育工作的重心真正放在了学生的身上。教育不能目中无“人”,贵阳市在关注“人”的发展方面还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李秉中:教育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如果被问到自己的职业,很多教师的回答是“教书”。仔细想想,书是没有生命的物件,怎么能成为教育的对象呢?实际上教师是通过“书”这个媒介来教“人”的,所以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人的问题,而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般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一般发展指的就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我们给出两种选择:一种特懂事,学习不好,身体也差点;另一种身体很棒,又聪明,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人。多数父母会选择第一种。所以,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德行是孩子发展的根基。我们要克服教育的这种功利性心理,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去为他们设计道路。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当前,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我市从2007 年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的“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实现了“根据招生计划和学生分数,自由选校,自动排序,随时改报,自然录取”。实践证明,所有家长和考生均十分满意。为什么我们的招生方式改革如此受老百姓的欢迎?原因就是把权力还给了老百姓。我在很多年前就讲过一句话:“什么时候教育局长没权利了,什么时候工作就干好了。”还有就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往他们被称为“农民工子女”,明显具有歧视色彩。对待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有一个“公共”的概念,假如因为我们工作不得力,有些孩子长大后成为犯罪分子,那么他们的影响就会波及到周围的人。所以,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首先就要建立起“我们和这些孩子分不开”的和谐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市今年准备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校,在扩大城区义务教育规模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尽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德育:贵阳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德育需要理想,更需要理性。当德育的理想和现实相互碰撞的时候,您认为应该如何来平衡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关系?

李秉中:一直以来,我们教育说得更多的是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应该在能够做什么的前提下向着应该做什么的方向努力。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界被奉为经典命题,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根源就是人力资源的欠缺。所以,贵阳的教育事业依然任重道远。进入教育行业的第二年也是我刚满十八岁的那天,我就在日记本中郑重地写下了:为教育事业奋斗六十年!至今,已是四十年,我还只有短暂的二十年……

中国德育:您对教育事业的独特认识和执著奉献让我们感动之余又多了几分敬意。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也衷心地祝愿贵阳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宋立文

猜你喜欢

贵阳市师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