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兰德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2012-04-29时树奎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5期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的理论要点,及如何利用该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选择与职业设计,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霍兰德理论;人格类型论;职业生涯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02-02

职业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活动,解决好职业问题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首先,职业作为个体谋生手段,个体通过职业来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其次,职业为个体提供社交场所,使人获得对社会、行业、集体的归属感,满足人们对爱和归属的需要;再次,择业的成功和职业上的成就,人们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满足了受到社会尊重的需要;最后,职业的选择,使人发挥自身的特长,满足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职业生涯的成功是人生幸福的基础。而要使人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以人职匹配为理念的职业生涯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作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国家建设与发展主要力量,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幸福而充实地生活,则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践,就如何运用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辅导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霍兰德人格类型论要点

“人格类型论”是霍兰德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其发展的基础是特质因素论。人格类型论是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其包括以下原则: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一种延伸;有相同职业的人,就有相似的人格。因为一种职业的人有相似的人格,所以他们对各种问题所作出的反应也大致相同,因此就塑造出特有的人际环境。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职业的稳定性与成就感,都由个人的人格与环境特性间的适配性决定。

1.霍兰德提出的主要假设与衍生假设。

(1)主要假设。霍兰德将美国社会的职业归纳为六大类型,相应的,也自然有六种不同类型的人,会去从事和自己类型相同的职业。其主要假设包括:①在美国,大多数人用六种类型来概括:研究型(I)、社会型(S)、现实型(R)、企业型(E)、艺术型(A)和常规型(C)。②在美国社会环境下,职业同样被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他们按照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RIASEC(见图1),两个类型之间是过渡类型。③人都在寻求某类工作环境,这类环境能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能展示个人的的态度与价值,能胜任问题解决和角色的扮演。④人的行为表现,是由人格与所处环境交互作用所决定。

六种类型内容如下所示:现实型(Realistic type)。现实型的人喜爱具体明确、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情绪稳定、忍耐力强,给人的印象是谦和、节俭、脚踏实地。喜欢用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表达,重视现在胜于重视未来。对于操作机械、修理仪器等需要技术、体力的活动表现浓厚的兴趣。喜欢从事机械、电子、建筑、农事等方面的工作,较不喜欢社交、与人接触的活动。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研究型的人擅长运用心智能力去观察、分析、推理,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他们个性独立、温和、谨慎、保守、内向、头脑聪明,思考理性、有逻辑。在工作上,表现出优异的科学能力,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喜欢从事理化、生物、医药、程序设计等需要动脑的研究工作,较不喜欢领导、竞争等需要企业能力的工作。艺术型(Artistic type)。艺术型的人喜欢自由自在、富有创意的工作环境。他们喜欢借助文字、声音、动作或色彩来表达内心想法和对美的感受。个性热情、冲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工作上,乐于独立思考、创作,不喜欢受人支配。他们对美的事物有敏锐的直觉,喜欢从事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艺术气息浓厚的工作,较不喜欢从事文书处理等方面的传统性工作。社会型(Social type)。社会型的人喜欢从事与人接触的活动。他们个性温暖、友善,乐于助人,容易与人相处。对人慷慨、仁慈,喜欢倾听和关心别人,能敏锐察觉别人的感受。在团体中,乐于与人合作,有责任感,喜欢和大家一起完成工作,不爱竞争。他们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喜欢从事教师、辅导、护理、宗教等与帮助他人有关的工作,较不喜欢从事需要技术、体力等机械操作方面的工作。企业型(Enterprising type)。企业型的人喜爱冒险、竞争,精力充沛、生活紧凑,个性积极、有冲劲。他们的社交能力强,是沟通协调的高手。在工作上表现出强烈的野心,希望拥有权力、受人注意并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做事有组织、有计划,喜欢立刻采取行动,领导人们达成工作目标、赚取利益。喜欢从事销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活动,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做科学研究。常规型(Conventional type)。常规型的人个性保守谨慎,注意细节,有责任感。做事按部就班、精打细算、清清楚楚。他们喜欢安定,奉公守法,不喜欢改变创新和冒险。在工作上,表现出有秩序、做事仔细、有效率、尽本分、值得信赖。他们喜欢在别人的领导下工作,乐于配合和服从。喜欢从事会计、秘书、银行等数字计算、文字处理方面的工作,较不喜欢从事艺术活动。

(2)衍生假设。霍兰德为了测量这六个类型,发展出《职业自我探索量表》(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从SDS中,可以得到六个不同的分数,分别代表六个类型的强度。从这六个类型中,霍兰德提出以下几个在理论操作上的假设。①一致性。一致性(consistency)指每一个人第一个类型与第二个类型之间在心理上一致的程度。霍兰德认为,如果分数最高的这两个类型,在六边型上的位置相邻,距离最近,即表示其心理上相似的程度最高。反之,如果这两个类型的位置相对,则距离最远,即表示其心理上相似的程度最低。居中者是相隔的位置。通常一个人的一致性程度愈高,表示其内在兴趣范围的同质性愈高。“霍兰德代码”是取三个排列分数最高的码。因此,“霍兰德代码”中所呈现出来是三个强势的类型,表示这三个类型较常被使用。相对的,其他三个类型并不是不重要,而是较少被使用。因此,从一致的角度来看,类型与类型之间无冲突可言,只是人们在使用这些兴趣的强度上,有弱势与强势之别。②分化性。分化性(differentiation)系指内在六种兴趣强度差别的程度:分化性愈高,表示这六个类型中,有的兴趣组型特别突出;分化性愈低,表示六种兴趣的类型之间的差别不大。分化性低的人有两种情形特别注意:一种是六个类型分数普遍很高,另一种则是普遍很低。前者显现出这个人对什么都有兴趣;后者则是对什么都没兴趣。③适配性。适配性(congruence)系指个人类型与环境特性配合适当与否的程度,这是霍兰德理论三个衍生假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与工作配合得当,如R型的人在R型的工作环境,其适配性就高;反之,R型的选择了S型的工作环境,则适配程度最低。根据霍兰德的假设,适配高低可以预测个人的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以及职业成就。④统整性。统整性(identity)包括个人统整性与环境统整性两类。个人统整性(personal identity)系指个人在生涯目标、兴趣及能力各方面的清晰度与稳定度。环境统整性(environment identity)则是指某一类型的环境或职业是否有清楚的目标、任务与报酬系统。

2.霍兰德人格类型论的补充。①霍兰德认为六类型的一种可概述大多数人。但是由于人们有很强的适应力,所以他的人格类型也能趋向于另外两种,因此也就能适应另外两种职业的工作。②六角形模式可以用来解释各种类型或环境的关系。a.其中一种类型都有与之相近的两种类型,如与现实型相近的就是常规型与研究型。这说明类型之间有相互一致的地方。b.每一种类型都有与其保持中性关系的两种类型,如与现实型保持中性关系的就是企业型及艺术型。这说明类型之间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c.每一种类型都有与其相斥的一种类型,如与现实型相斥的就是社会型。这说明类型之间没有共同之处。③个人找到与其人格相重合的职业环境称之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如艺术型人格的人在艺术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就说明其“一致性”。④假如一个人工作在与他的人格类型一致的职业环境中,那么他就容易感到满足,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⑤假如一个人工作在与他的人格类型相似的职业环境中,那么经过长期的努力,就能适应此种环境的工作。⑥假如一个人工作在与他的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环境中,那么他将感到压抑,难于适应,甚至将影响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霍兰德理论的应用

第一,霍兰德人格类型论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中起引导作用。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是人格的呈现,职业兴趣测验是一种人格的测验。其中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兴趣测验可以使职业者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职业环境。据霍兰德人格类型论,个人的职业兴趣将影响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如果个人职业兴趣类型和从事的职业相一致时,职业者的才能将充分发挥出来,工作业绩将大大提高。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好的认知,因此,通过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测试,使他们能做好职业选择,在以后的工作中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二,霍兰德人格类型论是大学生确立职业方面的理论依据。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职业定位,把自我认知与职业选择相结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在职业辅导中,引导他们确定正确的职业方向。职业者所学的专业与职业兴趣共同确定了职业方向,但现实中,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按照自己所学专业来选择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就要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修正自己的专业定位。

第三,霍兰德人格类型论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中起指导作用。首先,大学生选择职业,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倾向、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估,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知道哪些职业具有好的发展前景,了解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职业需要的素质与条件等。再次,寻求职业与个体的理想契合点,用来满足“人职匹配”的职业原则。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职业者所选择的理想行业应根据自己人格类型与霍兰德理论中六角形的一个顶点相一致,若不能重合,则应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选择与之相邻的两个顶点之一类型的工作。最后,职业的校正与调整。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发展应该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相关的职业意识。随着个体对自身认识的深入,职业者就会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取向,选择职业中具有核心价值的东西,并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而寻求到个体职业兴趣与职业环境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目前,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指导、商业领域及社会科学,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我们认真分析、借鉴这些已有成果,会帮助我国职业生涯辅导研究的发展。当然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是针对美国社会设计的,有些地方并不适合中国人,还需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作者简介:时树奎(1973-),男,江苏涟水人,淮海工学院,讲师,研究方面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辅导。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李可.霍兰德兴趣类型理论与大学生专业、职业选择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3).

[4]刘海玲,王利山.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价值分析[J].职业时空,2005,(22).

[5]王来顺.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J].求索,2009,(7).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淮海工学2012年思政课题

作者简介:时树奎(1973-),男,江苏涟水人,淮海工学院,讲师,研究方面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