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奸雄”特征
2012-04-29段艳理
段艳理
【摘要】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绝”。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他的“奸”体现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和挟天子以令诸侯上。
【关键词】曹操;奸雄;思想;政治;用人
一、思想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乃曹操处世之道。在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曹操却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语点破了这个千古“奸绝”的真面目这两句话正是曹操信奉的人生哲学。在同袁术作战的时候,为稳定军心以“盗窃官粮”的罪名,砍了王垕的头,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这是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的例子,《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赤壁之战中,扬州刺史刘馥说他诗中有“不吉之言”,他“刺死刘馥”,事后却说是酒醉误会。在杀人之后,他又往往表示“极为悲痛”,进行厚葬,亲自祭奠,还要从优抚恤家属。曹操有一套收买人心、笼络部下的手段,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的罪恶企图与残暴行为。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中的奥妙,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对杨修更加厌恶,继而起了杀心。后来,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之心愈发剧烈,终以“惑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这一则则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蕴意深刻,把曹操那副奸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但到洛阳后却发现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尽。他听从荀彧的计策,只因张飞鲁莽而事败。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许田打围”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悬在身边。更为甚者,曹操发觉了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暴露无遗。
三、用人上──“以利己为目的”
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以权术相驭”的能手。这种权术,又是与一定的政治手腕结合在一起的。
(一)打出“仁义”招牌
为了网罗人才,曹操一再打出“仁义”的大旗。在行刺董卓不成外逃后,曹操回家乡竖起义旗,“上书‘忠义二字。”这是一面很有吸引力的旗子。没过多久,“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其中就有一大批很有才能的人,如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为了网罗人才,曹操一再以“忠义”号召于人。
(二)“施厚恩以结其心”
“施厚恩以结其心”,是曹操笼络人心的又一手段。曹操对关羽即是如此。关羽归降后,“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羽髯长,曹操就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看到关羽马瘦,又将赤兔马送给他。关羽每有战功,曹操还封以重金。如此等等。只为笼络人心。可惜曹操未能留住关羽。
(三)“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在笼络人心方面,“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是很常见的手法。作为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政治人物,曹操也具备了这样的气度。张绣,在汉末诸军阀中是相当狡猾而又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几次出尔反尔,依了曹操又反了曹操。最后势单力薄走投无路时,曹操派人去招安他。张绣果然赴许都投降。《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有一段简短而又有分量的描述:“绣见操,拜于阶下。操忙扶起,执其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遂封绣为扬武将军。”曹操这样做,也是其运用权术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那些“有小过失”的各地方势力都会感激他的胸襟和肚量而依附于他。同样,陈琳,尽数曹操之恶。“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当袁绍灭亡后,曹操不记前嫌,收陈琳为从事。陈琳于是走进曹营,为曹操歌功颂德。
当然,曹操的这招也有不灵的时候,他遇到了祢衡的迎头痛击。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裸衣骂曹”的故事。对曹操进行了最无情的揭露与最严厉的鞭笞。曹操不动声色,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借刀杀人。他想除掉祢衡,却又不愿留下“害贤”的话柄。于是曹操把祢衡送给刘表。刘表却没杀祢衡,而是学曹操,把祢衡转送给江夏的黄祖。最终,祢衡因辱骂黄祖而被黄祖所杀。这下,曹操高兴极了,因为他成功实现了他的“借刀杀人”计划。
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是一个“奸雄”,他是一个“大奸大诈”的集大成者;但是他的“奸”本质,有他本性的一面也是那个动乱的时代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
[2] 陈寿著.《三国志》.岳麓书社,2002年8月版;
[3]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4] 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