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初步认识

2012-04-29罗显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程

罗显华

在我国传统中,教师所承担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其角色形象通常被喻为“君子”、“圣人”、“蜡烛”、“工程师”、“园丁”等等。可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多样化的,并且都带有一种倾向:从结构——功能主义出发,设置一种处在于教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角色系统,将教师形象引向完善主义和理想化,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虚像”。教师总是作为一种规范、被要求、被塑造的对象,造成了严重的角色冲突和主体性的缺失。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片面追求人的平均化、统一化和所谓的全面发展,重静态的课本知识而轻主动的实践能力,重知识的承继与复制而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整合出来的往往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产品”,而不是才情横溢、创意鲜明、能力高强的“才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尤其要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科技、文化和教育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这表明课程价值的重心发生着重要的位移,即从单纯突出国家教育意志到兼顾学习者个体的充分发展,不能偏废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优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在新“课标”环境下,教师角色要完成多方面的转变,主动、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并进行新的角色定位。在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的几种角色是: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单纯接受式转变为注重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它已不再是教师唯一或常规的角色。现在新课标确认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这里,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首先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是人本意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人本出发,教师就应当以全面发展其情境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促进者的角色具体的表现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无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程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同追寻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开发水工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然后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和新教材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教师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所学学科的成绩,更要关注并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身体、智慧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尤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职业的这种特性给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突出的一点是: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确立融甘于奉献与追求自我发展为一体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必须加强专业学习,养成专业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总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究其实质,是要求教师从既往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式、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这是语文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阶段和新境界。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语文课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