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探
2012-04-29王兴伟
王兴伟
一、激发动机,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意识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从而引发出学生的思维动机。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再次,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是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是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概括的理解;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
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可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获得结构性的认识。
二、理清脉络,重视思维方向的寻求,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1)顺向性。这种思维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根据概括的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
(2)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3)横向性。这种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
(4)散向性。这种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新颖的设想和答案。
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1)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是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2)依据基础知识机芯思维活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由旧知识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①分析与综合。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扎起认识中分解开来。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②具体与抽象。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③求同与求异。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对易混知识的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④一般与特殊。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重视思维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完善和调整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道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教材前面的例题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经获得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的教学的重点是是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的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杜立新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