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能够借鉴什么
2012-04-29范建明
范建明
摘要:作为当代西方的一股重要政治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和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因其研究主题和关切的问题不同而同传统马克思主义形成明显区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视角和观点有独特之处,可以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异化;西方革命;新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列宁主义、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等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类型,虽然它们在一些问题的观点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但也有着相同的理论来源和终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借鉴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在西方和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无疑就是今天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好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政治思潮开始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匈牙利革命活动家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作,人们从中看到了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特征。随后,科尔斯、葛兰西、布洛赫、寉克海默、马尔库塞、弗洛姆、、阿尔都塞、列斐伏尔、萨特等人延续了卢卡奇的非正统研究方法,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一个派系众多、观点纷繁的庞大体系。那么,我们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能够借鉴些什么呢?
一、借鉴其新的视野和研究方法,拓宽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
英国新左派评论家佩里·安德森曾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主要是研究主题和关切的问题发生了转移,即从传统的经济、政治为主题转向了以哲学为主题。这一评论是比较切实的。将研究的视野从传统的经济主线转为文化视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同时更有利于扩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对现实问题分析的视野,有利于开拓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并因而得出全面和深刻的结论。例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就不是局限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产关系,而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精神,广泛地运用起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一系列新武器。其方法虽有偏离主题之嫌,观点也难免偏颇之处,但给提供给我们的开拓视野、丰富方法的价值不容否定。我国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于一是对经典著作研究不够;二是研究的视野狭窄,如关注经济、政治理论居多,哲学、文化偏少;三是方法比较简单。这无疑大大局限了对马克思主义丰富理论内容的掌握和深刻理解。理论研究的薄弱又势必会影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创新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有甄别地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方法甚至某些观点,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二、借鉴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深刻矛盾的认识
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用以大力批判资本主义的基本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异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异化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领域,而且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诸领域,已全面蔓延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了民主异化、科学技术异化、意识形态异化、消费异化、娱乐异化、语言异化、人际关系异化等。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人格扭曲、人性丧失的全面异化的、畸形的、病态的社会,已完全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它的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而不是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的对立来寻找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根源,这使得他们的观点难免带有局限性,但这也可以启发我们从多维角度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去除对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妙幻想。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有了极大的发展变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一定程度上迷惑了许多人的双眼。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理论却明确指出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缺陷,这在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与矛盾上无疑又增加了一道锐利的理论武器。
三、借鉴其西方革命理论观点,推动对全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
从分析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结构出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赞同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而是提出了一系列五花八门的西方革命观点。葛兰西从分析东西方社会结构不同出发,提出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进而强调西方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阵地战争夺文化领导权。此后,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葛兰西的思想线路,纷纷形成各种非传统的革命观点。弗洛姆认为要把人从多重异化中解放出来,以“爱”为基础重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尔库塞提出遵循“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把人从全面压抑中解放出来,使“爱欲”得到释放并升华,而具体道路则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批判来达到目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以消费领域作为社会革命的突破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无产阶级已不是西方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列斐弗尔认为,白领工人、妇女、青年人,他们正在变成一股新的激进力量;马尔库塞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将是那些尚未被资本主义完全一体化、对资本主义异化有切肤之痛、厌恶现存生活方式的“新左派”。应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基本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传统路线,不可能找到西方革命的科学路径,但他们毕竟在努力探索如何在西方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实现社会革命或变革、人类解放的路途,其精神不仅可贵,而且其观点对我们也有一定启示和参考。
四、借鉴其“新社会主义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否定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立“新社会主义”的主张。他们认为,“新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从社会关系的异化中解放出来,而且也从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中解放出来,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完全处于和谐状态,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体来说,列斐弗尔称之为“总体人”的社会主义,马尔库塞称之为“自由的社会主义”,萨特称之为“有人性的社会主义”,弗洛姆称之为“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称之为“稳态社会主义”等。“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自由、实现社会生活人道化、充满人类之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主义观”带有极大的主观泛想色彩,内容空洞,又缺乏深入的科学论证,但它是针对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而提出,因此对于我们加强对社会主义经验的反思,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之路显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西方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已近100年的时间,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解读及形成的独特观点,一直受到众多社会主义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成为对当今西方和世界影响最大的一股社会政治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是一种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注意区分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同时也有必要从它里面尽可能吸取有价值的思想养料,来帮助推进我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