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的教育需要惩罚

2012-04-29栗粉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罚惩罚老师

栗粉红

美国“虎妈”以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将大女儿送入哈佛大学,在美国引起轰动;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虎妈”和“狼爸”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对孩子实施强悍的管制教育,他们的成功与当下盛行的赏识教育形成强烈的碰撞,受到口诛笔伐。然而,在国内外他们也有不少的崇拜者、追随者。个别家长干脆把孩子交给中国“狼爸”萧百佑教育。我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虽然不能苟同,但静心潜思,觉得其中也有合理的成分,因为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玉不琢,不成器。惩罚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惩罚不是体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缺钙的教育。

学校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在成长期间说错话、办错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关键是错了之后怎么处理。必要的惩罚是对错误的匡正,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过错责任的追究是教育过程的必要构成,不是为了让犯错者感觉痛苦,而是为了让犯错者知错并且悔改,承担相应的责任。惩罚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所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其实,每个人都有是非标准,当知道自己犯了错时,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思想准备,准备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终生难忘的。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也是其学会承担责任的过程。

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批评、操行扣分、警告、记过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甚至可以把学生请出教室让其反思过错;后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打扫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损坏东西赔偿、办错事后赔礼道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惩罚个别犯错者,正是对绝大多数人的尊重,也是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尊重。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应该把“爱”作为惩罚的内核,以“爱”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到“不管怎样,老师都是为我好”,让学生心服口服。除了表达教师的严厉、责问、焦虑之外,还应赋予惩罚更多的内涵,比如教育的温暖、真心的爱护、尽力的帮助等。从教时间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些在学校里因犯错常被批评、处罚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对老师反而更热情、更尊敬。只要出于“爱”,即使学生当时对所受的惩罚不理解,日久也能释怀与感激。如果时过境迁,若干年后一个学生对当年老师的惩罚仍耿耿于怀,就说明这位老师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情。

惩罚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它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弄不好会伤害人。教育中的惩罚是不得已而为之,应慎之又慎。惩罚,要把握好几个度:

严格区分惩罚与体罚的界限。惩罚是在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底线下进行的常规教育,而体罚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伤害,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惩罚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在学生犯错时,对其适当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能给学生难堪。越是惩罚学生越要尊重学生。要肯定该学生的优点还是多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眼里一无是处。

先有规则,后有惩罚。应先申明各种规则,然后才说谁违反了规则,该受到哪种惩罚。让学生明白应该受到何种惩罚,知道如何改正错误。

不要翻“陈芝麻烂谷子”的老账。切忌学生一旦犯错,就忍不住把学生过去做错的事都拿出来算总账,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惩罚他是为了出气。

要因人适度。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敏感,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比较顽皮,耐受力很强。一定要因人施教,讲究技巧。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即养成教育,而惩罚是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育中的惩罚能在学生的生命里植入“强健基因”,让学生的生命之树长得更挺拔。

(本栏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体罚惩罚老师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真正的惩罚等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