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责任意识
2012-04-29张勇
张勇
【摘 要】当代高中生都是9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自我意识强烈。但他们的责任意识淡薄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首要策略。
【关键词】责任意识;高中生;道德教育
当今的高中学生,都是90后,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责任
责任是一切良好美德的表现和基础。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同时,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是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的责任意识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更为突出。因此,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所谓责任意识,即责任感、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对所负承责任的积极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通过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的责任。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背景
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到底什么呢?即要培养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道德感化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当代高中生虽然自我意识强烈、叛逆性强,但是民族自豪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美好的情感仍然存在。利用阅读感人的报道,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往往能激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共鸣。
如这样一则报道:在2004年“4.16”湖南娄底矿难中,矿工聂清文最后关头留下这样的遗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按照民间惯例,没有欠条的债务人死后,所欠的债就成了“死债”,债权人的那笔债就成了“无头债”,一种最基本的宽容也要求债权人不再去追究这点利益。然而,聂清文却留下了这样的负责任的遗言。对矿工聂清文的举动,不能不使人萌生一种久违的感动。正如娄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旭曦说的那样:“这就是我们一些老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他使你无法不流泪,无法不感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了人性最耀眼的举动?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倡导,而在市场经济中又被一些人遗忘的责任意识。聂清文可能说不清楚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契约?但他有老百姓最朴素的“良心”,最深厚的“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感动他人,感动中国。同学们阅读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在他们的读后感中深入地阐述了“责任”的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一些爱国影片。面对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杀戮中国百姓的镜头,学生们则无不义愤填膺。在观后感中大部分同学都表明了为祖国和人民一定会挺身而出的决心。而当我兴奋地在班上谈论神州七号成功升天的消息时。全班同学都兴高采烈,无不脸上洋溢着一份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学们纷纷在中华美德的大背景下。演绎责任的丰富内涵。
道德的力量平时蕴藏在我们的血脉里,悄无声息;而一旦被点燃,则能唤起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时不可不重视“道德的力量”。
(二)通过与家长沟通培养对家庭的责任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的家长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如尊敬长辈,关心老人和小孩等,就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另外,让学生在家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能加强他们对家庭负责感。有一些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素质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家长取得共识;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通过参与学校、班级事务培养班集体的责任
学校和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在学校和班级里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职务,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应尽的责任,可以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在班级组建之初,就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组建班委、团支部,自己推选宿舍室长,自己制定班训班规,自己选举年级和学校学生会,自己开展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的管理,通过“值日班长”进行自查自律,甚至由学生给教师打分进行“评教评学”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和班级中的事务虽然都是小事,然而积小流而成江海,这些小事能使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如春风化雨般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
(四)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对自己的责任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对待家庭、社会、国家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因此,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当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三方的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网络。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责任感教育才能真正养成学生的责任意识。
人生是与责任相伴相随的,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因此,对于当代高中学生来说,要想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从“责任”二字做起。因而培养责任意识,应是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首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