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评二则

2012-04-29曹纪祖

青年作家 2012年4期
关键词:雅安家园四川省

温婉抒情中的哲理感悟

两千多年前,恺撒自信地向罗马元老院说:“我至,我见,我胜。”今天,在喧嚣而匆忙的俗世里,一个女子对着时光静静地说:“我在,我爱,我悟。”在钟春燕(笔名“钟渔”)的诗集《时光停下来》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对时光极度敏感并思考着感悟着的背影,渐行渐远,却又永远也走不出时光的视线。

钟春燕诗歌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温婉的抒情中,蕴含着哲理的感悟,这使她的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意味。她因时光的眷顾,穿越生命,穿越已知和未知的空间。她在一首诗中写道:“黄昏时分的海/是我想成为的样子。”生活中没有,但可以有;生活中不是这样,但应该是这样。这正是许多诗人创造生活的理由,也是钟春燕生活在自己诗歌中的理由。她说:“从书上抬起头/一个星期天就结束了/从一次怀想中抽身/一次旅行就圆满了。”她总是在自己的心路上徜徉,历经曲折又观看风景。她就是她自己的路人,“轻轻点一下刹车/人生就有一次相逢”。爱,或者被爱;得到,或者失去。她钟情而迷惘,孤独而情深。她和她的诗,因之而美丽。

诗歌的意境是诗歌至美的形态。钟春燕于哲思中创造着诗的意境,故而她的诗具有相当的感染力,达到一定的境界。“一个小石头扔进海,成了我微笑的酒窝。”“诗歌响起时,鸽飞、钟鸣、暮色趋于缓和/这才是,至高的归去。”她的诗,没有干巴巴的概念和直白的诉说,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营造出了超越现实、令人向往的意境。“当你注意到月光/我已走出了月色/身后余音/全都送与晚风/任人演奏” “有的水是水/有的水是酒/而有的水是眼神”“山间的风,展开宣纸,随便几笔写意/就勾勒出最恬淡的风景”等等,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也许她自己都没有觉察,她的《时光停下来》一组诗,自然而流畅,轻慢而舒缓,情致自在其中,轻与淡,忧与伤,如歌吟般浅唱,如清泉般流淌,是很可以一读的作品。她随性而为,率性而至,所以她的诗写得很从容。行走在外的时候,无处不风景,“年华似水/水之上是廊桥/水之下是云烟/俯首从容流淌的是/时光的绵远”“闭上眼睛,风景永远在心上”。当她深入内心时,巴不得“在时光设下的陷阱里/让全世界陪我一起迷失”;而当她回到日常生活中时,她说,“那些带着真诚上路的人/个个面目祥和,对我熟视无睹——但他们个个是我的亲人”。只有对生活抱有爱心的人,才会有如许心境。

思维的独特与表达的独特,肯定是一个诗人区别于其他诗人的个性所在。在对时光独特的理解和对诗歌意象的创造之外,钟春燕在语言表达上,总是从细微的感触入手,直达外物与内心的深处。她在组诗《镜中》中写道:“反反复复地擦拭镜子/只为看到一个更清晰的过去/拂开浓雾,他一侧身倒下/风景就无比明朗起来。”诗人以特殊的物体“镜”为意象,成全诗思。她究竟以什么为镜?这其中似乎有现实的镜,也有自我内心的镜,更有与整个世界参照对比的镜;镜中的景象,折射出怎样的人生与情感?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与存在?都留给读者宽广的思索空间。而她除了温婉的表达外,也时时透露出一种近乎残酷的、女性罕见的冷峻和直接。“一朵花开的时间/十万个念头熄灭”“拜见上苍的同时也就拜会了人类/识别原始之美与虚伪之美是何等重要”等,充满了对人性的拷问。“迷恋某一刻,就失却了全部时光。”“选择了嘴唇/就意味着放弃双腿”。在这些独特的表达背后,她思考着人生的归宿,并尝试着释然。

在这些充满张力的语境背后,钟春燕想表达的,已远远超出字面上的含义。她的诗,洋溢着作为独特个体的用心感受和主体性反思,又蕴含与世界的冷静对话。“骑上一匹奔驰的马/就可以到达梦想中的草原/所以我紧紧拉住你的缰绳/生怕你被梦牵走”“带一抹晨曦上路/他在永恒的对岸”“不谈过去,也不涉及未来/譬如割断了绳索,先放/春天一条活路”……这些交出自我的倾诉,一方面向读者暗示出袒露自己的内心是何等艰难而又幸福,另一方面昭示着生活正超越语言呈现着极大的多样性与矛盾性。

诗是一种宿命。“用生命写作”,是不少优秀诗人的共同体验。从我要写诗到诗来写我,是一种质的飞跃与升华。而诗对语言近乎残酷的要求,也使许多人对诗充满敬畏。钟春燕笔力所至,试图达到。她的努力是令人尊重和赞赏的。而在现实生活中,钟春燕供职于报社。作为媒体人,她触及的生活层面应是多样的。她以诗的形式表达生活与思考,是难能可贵的,但在她的诗中,世事变迁、人间冷暖、众生百相、生活况味,又似嫌少了些。也许她有意追求诗歌的“纯粹”,淡化物象而注重精神。她试图与自己的生命约见,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故而身在其中而又抽身其外,以便在时光不可停留的永恒中,更自由地飞翔。但我仍然认为:热爱生活,忧患民生,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时代诗人不可或缺的素质。正因为如此,钟春燕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期待。

读散文集《守望家园》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家园的守望是一生的守望,家园的依恋是永远的依恋。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奉献于斯,从而魂系于斯,情钟于斯,是赵良冶先生《守望家园》之于美丽雅安的不解之缘。在这部以家乡旅游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深深爱意为灵魂、以幽微之心为观照、以细致笔触为勾勒的散文集中,我们读出了历史、文化、人生、情感和生命的几许惆怅。

苏轼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是“在路上”的诗意行走。而良冶先生则不然,他扎根于西蜀这方热土,在地方的山水万物中流连。他把家园的珍藏一一翻检给人们看。在他的倾情笔触中,我们进一步感知了蒙山茶、清溪风、二郎山红叶、白马寺流泉、思接千载的高颐阙、名留百代的姜侯祠、古远的茶马道、悲壮的安顺场,还有雨城钟声、水墨上里、红豆古树、赶羊秋韵;特别是关于大熊猫的传奇,更是他书中的亮点。他于无形中,为地方旅游文化的彰显,付出了不可替代的努力。

良冶先生是十分认真的写作者,是倾毕生精力于一的专注者。在他的笔下,雅安的旅游资源几无遗漏,而他的行踪步步踏实。除了现实的描写外,他的散文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味。这是因为他在文化部门工作多年,对文化的认知有一定的深度。他深深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作品必然流于浅表,而不可能成为历史的积淀。桃花源般的上里古镇、饶有诗味的相思红豆、古镇瑞雪等自不必说,而《守望清溪》《无言的高颐阙》《品味蒙顶》等,则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他试图写出散文的哲理,写出散文的诗意,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写出别人未曾发掘的新鲜。尤为难得的是,他于现实中回望历史,查《史记》、查《西南夷列传》、查《华阳国志》等,引经据典,考辨真伪,使其创作具有历史感和史料价值。无论是边茶换马还是背二哥的歌声,无论是茶马古道还是严道古城遗址,在清风雅雨间,雅安交通枢纽和物贸中转的历史地位已然显现。而汉高颐阙的文物价值,更是令世人惊叹。正因为雅安山水秀丽,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故能吸引不少名家前往。郭沫若题诗王晖石棺、王朝闻为高颐阙默然动容、谢晋来雅安物色电影拍摄基地、余秋雨访旧问友、彭丽媛倾情放歌……这些风流人物绰约其间,增添了良冶散文的文化意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冶先生多年追踪大熊猫的故事,并著有《国宝传奇》一书,将大熊猫在雅安的传奇史实诉诸文字,使更多的人得以知晓其中真实。这不仅张扬了雅安特有的熊猫文化,更为世人了解大熊猫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在《守望家园》这部散文集中,再次描述了“5.12”汶川大地震后,人们抢救和保护大熊猫、建设碧峰峽熊猫家园的故事,为这部散文集增添了重要的内容。

良冶先生试图以散文的方式,深入地域文化的厚重历史,展现西蜀独特的文化风韵,追求思想与艺术的和美,故而他行文从容,笔调轻慢,艺术表现上不甚刻意,多以实感、真情、顿悟、思索使之成立。例如对蒙山茶文化,他写道:关于吴理真,“佛家说他是和尚,为之披上袈裟;道家说他是道士,头上挽起发髻;儒家说他是书生,一把扇儿取代锄头。佛家追求茶禅一体,道家讲究清心寡欲,儒家崇尚宁静致远……不同文化对茶的感悟与诠译,共创了多元的茶文化”。这一段,颇有鲁迅先生言说《红楼梦》的那种意味,是思考的结果,是其散文中思想内涵的体现。也许良冶先生所追求的,是一部文化的历史、一部史料的美文。如是,让我们祝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功。

无须讳言,良冶先生在文中隐隐透露出一种淡出于世的思想,这也许与他的经历有关:他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且较长时期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工作。如今回首往事,感慨人生,心向自然,寄情山水,叩问生命真谛,多些人生思考,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与他曾经同事,经历同中有异,正因为如此,在良冶先生的诚请下,勉为其难,约略点评,也算是了却一番家乡的情结了。

曹纪祖,四川成都人。历任四川省百丈中心校教师,四川省名山县文化局、四川省雅安地区文化局干部,四川省作协理事、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获“四川省文学奖”“四川省文艺评论奖”“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四川省首届“天府文学奖”优秀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等。

猜你喜欢

雅安家园四川省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寻找失落的家园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绿家园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