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2012-04-29刘海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生命老师课堂教学

刘海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所以,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确立,影响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尽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经过了10多年的大胆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年初,鹤壁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了高效的、生态化的“生命课堂”工程。此项举措,给我们鹤壁市第七中学这样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相对薄弱的初级中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一年来,我校在构建“生命课堂”、打造幸福人文校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开创了校本教科研的新局面,学校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一、狠抓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是实现课堂观念及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操作者,直接关系着“生命课堂”构建的成败。因此,我校以狠抓教师专业成长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启迪者。

2011年年初,为保证构建“生命课堂”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构建“生命课堂”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中层领导、教研组长以及年级长组成。小组成员带头系统学习“生命课堂”理论,进行课堂实践探索,为广大教师做表率;并深入课堂多听课,与任课教师多交流,和学生多沟通,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给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学校还修订了教师业务量化考核制度、听课制度和评课制度,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构建“生命课堂”活动的热情。

搞好专题培训和校本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实施“生命课堂”改革的重要保障。近一年来,学校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和理解构建“生命课堂”的意义,转变教育思想,认识到课堂中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构建“生命课堂”校本科研工作,一方面,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在相互观摩、反思的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校认真开展构建“生命课堂”课题研究与实验,引导教师积极探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现在我校有4项市级构建“生命课堂”的课题正在实施,共有近30位教师参加。以上各项措施,确保了“生命课堂”的健康发展。

二、把“知识课堂”转变成充满情感的“人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的确,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因此,我校在实施“生命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出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成长。

来看一段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陈敏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与学生的精彩对话。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各自陈述了意见后,老师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辩论更趋激烈。在结论逐渐明显时,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通过对折使两边的图形重合,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

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少一些命令,多一些交流;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师生共同打造出真正充满情趣、平等和谐的“生命课堂”。

三、让课堂充满趣味,让快乐在课堂飞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否则就兴味索然。所以,“生命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永远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

青年教师王静在《游戏公平不公平》一课的教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上某些抽奖、摇奖游戏是否公平?这个课本之外的问题一抖出,学生便忙活起来,急切地想用数学方法揭露某些骗子的把戏。设置这样有价值的趣味问题,切合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经验,防止学生上当受骗。

幽默是教师第一位的“助手”,它可以使课堂充满快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市级骨干教师苗阳军在教写作课时,任选班上的一名学生作为描写对象,要求大家写出这位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写作前,他和学生轻松地聊了起来:“以前,我教过一个学生,他的作文让我记忆深刻——在班里,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有一个头,头上有头发,两只眼睛上面都有眉毛,还有一个鼻子,有两个鼻孔,鼻子下面是嘴巴,头的两边各有一个耳朵……”话还没有讲完,学生们已经哈哈大笑,纷纷说道:“说的全是废话!”“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苗老师微笑着说:“说得好,介绍一个人,必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创作,看谁的文章能在没透露姓名的情况下,让我看出描写的是谁。”就这样,几句话一改课堂的沉闷,学生在笑声中得到了启迪,也激起了写作文的兴趣。

四、“生命课堂”是互动的课堂

在“生命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始终关注生活世界,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人格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则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中互动、在经历中成长。这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包括师与书本、生与书本、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有热情和意愿向教师、伙伴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思维的碰撞。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

青年教师杨军爱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让学生讨论大树在倒地过程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的问题。有学生认为树与地面垂直时影子最长,还有学生认为树与光线垂直时影子最长。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垂线的知识、平行线的知识,还学到了物理知识。这不仅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生命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讲究多样化,教学目标注重互动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求感悟、求创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

五、动态生成,让课堂更加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和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命课堂”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升华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教师预设好教学方案,又要求教师在面临多变的课堂教学环境时,针对学生的非预设提问、突发事件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而巧妙地利用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市优秀教师杨宏振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诚信的重要性时,有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医生是不是要把病人的病情如实告诉病人呢?”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全班学生都把质疑的目光投向了老师。这时候,杨老师没有按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而是立刻表扬了这名学生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并且顺势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出医生有时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安慰病人,这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技巧,与讲诚信不矛盾。杨老师还进一步使问题深化,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思考在讲诚信的前提下,哪些时候要注意交际技巧。再例如市优秀教师白芳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教学中,讲到“管夷吾举于士”这一句时,突然有个学生喊了一句:“老师,像武松、阮小二这种梁山好汉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其他学生也跟着嚷嚷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形,白芳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说:“同学们提了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先分析课文,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接着讲解,归纳完课文,白芳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刚才的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他们才能不一样,一个会谋略,一个只会武功,意气用事。”“社会背景不一样,社会制度也不一样。”“齐王是明君,宋朝的皇帝是昏君……”快要下课的时候,白芳老师总结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英雄,不同的人物性格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课堂上常会遇到意外情况,有些学生的问题的确具有讨论的价值,是深化教材、引发讨论很好的契机。如果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学生动态的生成,那么课堂的精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此,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其主动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作者系鹤壁市第七中学校长)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生命老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老师,节日快乐!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