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04-29李容
李容
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学校和教师不可忽略的任务,初中美术课堂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场所。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许多学生不爱上美术课,不喜欢画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应试教育下的美术课被学校和教师看作是附属课程,不仅经常被挤占,而且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高,很多教师思想上并没有重视美术课的美育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一节课,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讲课呆板、单调,只让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这样的美术课堂学生怎么会喜欢呢?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从思想上重视美术课的重要美育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同时,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课堂上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佩服美术教师,从而提高教师授课的接受度,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
以前孩子喜欢画画,是因为不管画得好坏都能得到大人的表扬和鼓励,现在孩子不喜欢画画,因为得到的只是冷冰冰的分数。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也被扼杀了。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首先,教师不能用太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学生对美的认识是逐渐发展进步的,一开始可能审美水平并不高,画出的美术作品并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只要画中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有独特性和新颖的表现,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其次,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能对学生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学生看到教师的微笑,情绪就不会紧张,心理比较放松,敢于发言,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回答问题,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的微笑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只要是学生用心制作,哪怕并没有达到标准,教师也不要苛责,而要给予鼓励。用鼓励的话语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学生的表达自然不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反映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心来表现美术作品,激发其创作的热情。如画人物头像时,有些学生想画妈妈,有些学生想画爸爸,还有的学生想画自己,甚至有些学生想画动物的头像。教师对此不要太过于限制,应该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每次只给学生一幅作品,让学生临摹,任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挂图、画册、模型等,让学生看挂图、画册,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或者让学生亲自摸一下模型,在学生心里留下直观的印象等。这样的直观教具必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加乐意学习美术课。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很多农村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有了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有些现实课堂中难以实现的教学方式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成。如在教学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如果教师亲自示范,课堂时间有限制,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不能在教师的绘画过程中得到有效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在大屏幕上先让学生欣赏完整的作品,再逐步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教师边播放边讲解,遇到学生有疑难的地方,可以放大、定格进行重点说明讲解。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因为多媒体教学的新奇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结合民间艺术,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由于农村没有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相关教材资料缺乏,学生没有条件进行欣赏学习,所以有些美术课程不能开展。但是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只有在这些场所,利用这些手段才能完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结合民间艺术,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乡土美术教育,如麦秸、树根、石子、泥土等。这些材料在农村随处可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这些东西非常熟悉。如果在美术课堂上看到这些材料,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知道这些平常随处可见的东西竟然可以走进课堂,在老师的手里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学生高兴并且愿意学习这样的技能,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再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没有橡皮泥,那怎么来做雕塑练习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挖红泥——学生孩提时经常玩的一种泥巴,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儿童时代的捏泥巴讲起,引入到雕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效率很高。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美术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合理评价,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独特的乡土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