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2012-04-29王丽娟

中国市场 2012年49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王丽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物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惑及原因,提出更好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物流高技能人才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22-02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于物流服务的高需求,物流行业在我国市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渴求也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孕育高素质、高能力、高专业水平的物流人才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实践性教学。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来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寻找有效的办法进行改善,以促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更出色的物流管理人才。

1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1盲目扩招,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很多院校为了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加快院校发展,而进行盲目的扩招以解燃眉之急。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院校规模得到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院校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院校规模的急剧扩大,院校学生迅速增加,相应的高学历水平和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却极度缺乏,尤其是物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专业培养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设立时间较短,师资力量显得更加薄弱,这种无法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校无法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致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现象十分严重。

1.2师资力量薄弱,开展校企合作的技术能力有限

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高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尚浅,很多教学手段和经验相较于其他物流发达的国家来说,效果不佳。许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专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转行而来,对于物流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缺乏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功底,对于物流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也是极度缺乏,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因此,在物流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师人才的引进知识为了应付评估,而忽视了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高职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补充知识技能,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无法与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规模和新课标标准相对应,使得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专业水准而难以很好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1.3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实践性作用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引进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对于重技能、重实践的能力训练流于形式,而且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材上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训练。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添加的企业案例中,教师真正切身了解的寥寥无几,因此在传授学生企业实际操作过程和工具时与企业的现实情况相背离。

1.4企业利益的缺失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组织,很多企业在无法看到当前利益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而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占有企业的资源。因此,企业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而真正愿意与校方合作的企业也是少之又少,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只是政府提倡、高职院校一相情愿的愿景,企业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的校企合作难以发挥其实践性作用。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2.1政府加强宏观指导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政府要建立由教育部门引领,积极吸收劳动部门及代表性强的企业集团参与到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当中,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管理;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由政府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和社保部门等组成的校企合作教育的联合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推进校企合作教育的进程及工作,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推进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引导权力下放,使企业、高职院校拥有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所必需的财权和事权。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及推动、促成校企合作,建立高职教育行业、地区基金会,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得到必要的资金保障。

2.2加强院校物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为校企合作提供知识保障

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师人才引进机制要有所创新,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还要吸引具有物流相关工作从业经验的人才来校任教,切实加强物流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在有物流行业背景和物流工作从业经验的教师的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就不再是难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物流专业教师的定期轮流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到物流企业或其他相关工作岗位中进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吸引物流行业中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到物流教师队伍中来,增强院校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为校企合作提供充分的知识保障。

2.3强化高职院校物流服务功能,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院校的物流实践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的运行手段,实现以院校、企业为主体的教师、学生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物流行业环境下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在物流课程的内容安排上,要对高技能岗位群和一般技术岗位群进行不同的需求分析,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所需的物流人才应该具备的具体素质要求,以职业导向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现实岗位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2.4成立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组,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之所以会流于表面形式,除了有企业方面的因素,还有学校自身的原因。很多学校的各级领导没有针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建立专项的项目组,缺少领导者对相关工作具体分管和推动工作,也就更谈不上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形式。因此,高职院校要与相关的物流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企合作专项组织,并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实现专业搭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物流教师要根据物流企业的需要,积极参与物流企业的市场分析、发展规划、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攻关等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到物流课堂教学中。同时,院系可以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和物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创业就业实力。

2.5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实现自身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一定的利益。院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企业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进行职工再教育,提高企业物流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还可引导企业借助院校物流专业的信息网络和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等,提高企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对高校教育的支持手段,提升企业形象,为吸引更多物流人才做好基础性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在此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补偿,可以很好地改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中学校单方面向企业寻求合作的被动现状,提高企业参与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结论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通力合作、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迫切需求的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强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使得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共同实现高效教育与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出更多高专业水平、高技能水平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促进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建飞.多元化校企合作培养国际物流应用型人才探讨[J].现代商业,2010(5).

[2]苟建华.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实践技能课程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3]鞠蕾,高明学,李玉宝.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4]施学良.基于工作过程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5]包根梅.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会计师,2010(1).

[6]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