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女性主义

2012-04-29周也君

群文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茨威格

第一次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已经是大学了,这或许也是一个遗憾吧。到了大学,我已经不再是十三四岁那种春心萌动的小女生了,我有了理性、有了自己特定的世界观,所以,对于茨威格所塑造的那个故事不再单纯地沉迷于剧情。

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还在豆蔻年华的时候,就疯狂地爱上了一个作家。她在单相思中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和青春。之后她离开家庭,无视其他的求爱者,只希望有一天能够和那个作家在一起。她费尽心机的终于和那个作家发生了关系,但却独自一人在贫民医院里生下了他的孩子,而后为了养活孩子卖身于有钱人。那个风流的作家再次和她多次幽会却始终没有认出她来, 最后她在失去孩子的凄楚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直到读完她死后的遗书,他也无法确切地记忆起她的形象,只是朦胧地想起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

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一个单恋故事呀,放在今日,这本小说依旧不差于现在市面上卖地正畅销的言情小说。不过,这本小说的作者竟然是一名男性,当然,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极端者不会因此对这本小说带有有色眼镜。只是,当我知道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名男性时,我就开始重新审视这部作品。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茨威格刻画了一位一生都沉湎于爱情乌托邦里的陌生女人。茨威格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所谓的女性主义在当时的环境下远没有今日开放,但是作家却在最大限度上塑造了一个自尊勇敢的女性。作家茨威格刻画的这个女主人公或许就是他心目中的一个完美女性主义形象。

1923年,高尔基在致茨威格的信中写到“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 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 他还赞扬茨威格的“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这段话是高尔基对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高度评价。不可否认,茨威格是极其擅长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煽情功力实足的,尤其是他竟然从一个女性主人公的角度写成了这样一篇小说,确实令人震撼。

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女权运动和随之而起的女性主义潮流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鉴赏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女性作家、女性主义的作品。斯蒂芬·茨威格是位对女性描写情有独钟的作家。他致力于女性心灵充满生命激情和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仅表达了茨威格的性情、牺牲精神,而且蕴有作者自身遭际的悲剧性内涵。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们发现:《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的“陌生女子”是茨威格笔下最富于人性光彩和魅力的形象。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说:“我要让你一辈子想起我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因此我不会栓住你。”她不求他对孩子承担责任,她给予他充分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其实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作为一个女人在这种环境下是处于一个弱者的位置,起码她得自己去养活孩子,对她而言是不公平的。她的反抗是特殊的,她没有去找这个作家负责,哪怕是拿回点钱或者争回名分,说不定作家真的娶了她。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知道他喜欢自由、逍遥自在。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是个身陷泥淖仍保持纯洁心灵、濒于困顿仍维持人的尊严的痴情女子。陌生女人顽强而执着的情感追求、无所企图的深情与风流且无热情、虚伪、消极冷漠的作家形成鲜明的对照。

再看看徐静蕾导演的电影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看女性改变这本原著的视角是如何的。 看完徐静蕾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我不得说,一个女导演导出来的戏确实带有女性色彩。从故事的女主人公来看,女主人的状况明显有了改变。电影里的那个女子显然更有知识,因为她读过了大学而且可以上街和同学一起游行,本应该很落魄的她却是被一个军官包养了,而且社会地位也不同了,不同于原来文本中的“高级妓女”身份,交际花这一角色显然更加好看。这些变化虽然看上去不大,但我能感受到徐静蕾是在有意提高她,加之是徐静蕾本身饰演,徐静蕾本人也缺乏那种落魄的气息更显得这女子境遇之大不同。

徐静蕾这样细微的改变其实无时不刻不再提醒着我们一个女导演的作品不可能等同于男性。我曾经揣测过导演这个电影的时候徐静蕾的私心。徐静蕾在娱乐圈里面大家都称她为“老徐”,同辈的女星都嫁了的时候,她还是单独一个人。她在娱乐圈里面被大家公认为是有素养的女人,徐静蕾在导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时候,或许就是想一举多得的,一方面是给自己找部戏拍,另一方面也是使自己更具档次感。有了一个自己导演的电影,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在自己导演的电影中,徐静蕾并不想把自己的境地处理地非常落魄,所以她尝试着改变了一些细节,就是这些改变,让电影失去了原著的味道。徐静蕾算不上很漂亮,自身也不像爱一个人能底到尘埃里的样子。她把影片中的女子设置成了她自己,并把其改造成了一个美貌、痴情、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强人,另外,电影中的作家也不再如此高不可攀了,原著里的作家,简直跟神一样完美,即使是花花公子也不能减弱他给读者的优质形象;但电影中作家的扮演者姜文显然没有作家的气质,即使西装革履也显得那么不协调。徐静蕾或许是希望通过缩短男女主角的差别来带给陌生女子更多的尊严,希望这场爱情可以平等一些,愿望是美好的,但我却觉得无比别扭,比原著更别扭。虽然别扭,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确实看到了不安于降低女性身份的女性形象——徐静蕾。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们可以看到茨威格和徐静蕾对于女性主义的维护,即使他们对于人物的理解各具不同,但是留给读者的都是一个自尊极具个性的女子形象。

其实女主过的日子几乎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除了儿子的死。她美丽,她可以在有了一个孩子之后依旧徘徊在上游社会之中,她有男人,有人给她钱,因为她的美貌很多男人都想跟她结婚。但就连宠着她跟她同居两年的工厂主,她也像对别人一样拒绝他,那些男人永远得不到自己,就算得到肉体精神上也无法占有。而那些富有的、功成名就的男人却连个妓女也得不到,这似乎是给男权的一种莫大的嘲讽,更何况有那么多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茨威格写爱情与其他某些作家不同,他并不沉湎于爱情,而是通过描写她们充满了纯净、圣洁和抒情性的爱情,来揭示出她们比别人显得更高尚更有人性的品质。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女主人公对于作家的爱恋虽然痴但是有极大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权利。她不会因为几个风流的夜晚造成的怀孕去找作家提出条件,她选择自己生下孩子,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在那个男权主义社会,作家应该不会认为一个女人怀孕了肚子里的就一定是自己的孩子,或许作家还会恼羞成怒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女主人公死了,但是她在死之前还是写信给这个作家了。作家在读完这封信后“两手哆嗦,把信放下”“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这个女人是聪明的,她以自己的方式对命运进行了反抗,小说最后的结局近乎是开放式的,我们不知道作家以后的生活状态,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以后只要是看到那个空荡荡的花瓶,作家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记忆又将开启。

(作者简介 :周也君(1991.7-),女,汉,江苏省盐城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从事新闻学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茨威格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徐静蕾和黄立行:为何他们的七年一点都不痒
徐静蕾:40岁也可以很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改编缺失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