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儿防老”到“老有所养”
2012-04-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养老,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在对面的问题,关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百姓安康。
春秋时期,孟子在拜见梁惠王时,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样的经典论述。百姓将养老的希望寄托在贤明的君主身上。此外,家庭的传承与繁衍也是普通百姓通行的养老方式。宋代陈元靓提出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名言,流传至今。
近些年,现代社会的人们日益感受到巨大的养老压力。歌手汪峰演唱的歌曲《春天里》中那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这春天里”用极度暗哑而绝望的声音,来营造和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巨大反差,听起来都充满震撼,也反映出现代人对“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不安与担忧。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渐入中年,同为独生子女的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四位老人,这种无疑压力是巨大的。在老龄化逐渐来临的时代,如何减轻养老压力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在当前中国的养老制度和体系下,养老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股份。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养老保险框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搭建,覆盖面尚未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处于“窗口期”,期间收入大于支出是常态,但“窗口期”结束后,养老金大规模集中支取的压力将陡增,缺口开始凸显。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养老金正面临资产价值缩水和缺口放大风险,其保值增值问题已上升为保障民生的紧迫课题。
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关乎亿万民众福祉,值得政府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值得全社会各部门群策群力,尽早建立起完善的养老金投资体制。而改变养老金资产缩水的最好办法是尽快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可将全国近2万亿的养老保险资金和2万亿多的住房公积金组织起来或者委托给一个机构,学习社保基金进行投资。几天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也表示,建议社保养老基金投入运营,“地方养老金如果收上来,有一部分用来买股票还是可以的”。
知情人士也表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保体系的一道坎,高层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投资,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支付困难。
然而,养老金入市却遭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不应该让养老金进入到高风险的中国股市中。财经评论员叶檀就说,中国证券市场丑闻频频,以人们的养老金与住房保障金投入这样的市场,无异羊入虎口。
我们认为,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也是静态的。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始终是存在波动的。A股最近数年的调整既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自身发展中重融资、轻回报的政策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连续多年的调整,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回到相对较低的位置。从常识来看,作为长期投资者,在这样的点位入市,风险完全是可控的。
其次,A股市场之所以波动性大于成熟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缺乏长期投资者的进入。美国股市经历2008年的金融海啸,但整体波幅远远小于中国股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401K计划为代表的长期资金熨平了市场的波动。如果因为A股市场波动大就否定养老金入市,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
从养老金入市的目标来看,是出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考虑,通过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获得稳定的回报,并非救急式的托市救市,也不是题材、概念的炒作。只要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长期来看,获得较好的回报是大概率事件。
老有所养,是中国老百姓人几千年来的理想。只有积极推动养老金入市,才能够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养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从“养儿防老”到“老有所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