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扬琴演奏中音质控制的技巧
2012-04-29潘仲华
潘仲华
扬琴是兼有世界性和民族性而普遍流传的外来击弦乐器。它的声音优美动听,在我国使用极为广泛,除地方戏曲、曲艺用其伴奏外,还用于独奏、重奏、齐奏和为其他乐器伴奏、乐队合奏或为歌曲伴奏等。近年来,民族音乐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扬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学习扬琴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使广大读者在学习扬琴演奏的过程中,能尽快掌握扬琴的演奏方法,提高技术与演奏技能的目的,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演奏扬琴的体验,浅析扬琴演奏中控制音质的技巧。
扬琴的演奏是要讲究力度的,但初学者往往错误地理解“力度”,加之在初学阶段手腕运转不灵活,便用一种僵板的蛮力狠击琴弦,结果发出一片刺耳的噪音。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演奏中巧妙自如,需要演奏者的整个上肢放松,但有些初学者又错误地理解“放松”,便用一种松软的力度去击弦,结果发出的音绵软无力。以上这些情况,不能简单理解为是用力大小的问题,而更多是属于用力的方法问题。演奏扬琴确实需要用力,但需要的是一种巧力。
一、扬琴演奏中如何运用力度
1、正确的演奏姿势
首先,演奏者演奏姿势要端正。要端坐入静凝神,全身放松,含胸挺拔,两脚与肩膀同宽,肩臂自然下垂,前臂曲肘平伸,两臂与肘部既不要向内加紧,也不要向外张开;两脚平放着地,稍分开或一前一后,这样,演奏不同的音区时能够移动脚的重心,保持用力的平衡。
其次,演奏动作表情要大方。防止耸肩缩颈、低头弓背、双臂夹身、动作僵硬等不良现象。
第三,演奏时,扬琴要端正、平稳地放在琴架上,要保持适当的倾斜度,便于高音区的演奏。演奏者面对扬琴,坐于琴中稍偏左的位置,与琴的距离要以演奏高低音方便为宜。演奏者一般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处。
2、腕力的运用
(1)手腕垂直上下转动
当三指握住琴竹以后,上下弹奏的过程由腕子完成,要求腕子直上直下地转动。这样才能使竹头正面击弦,取得好的音色。腕子是个“万向轴”,什么角度转动都可以,而且非常灵活,但让它直上直下转动并非易事,训练的方法是双手合十,或半握拳合在一起,不得分开,上下转动,才能达到直上直下转动的目的。避免造成腕子转动或向外或向内,给演奏造成极大的困难。
(2)两手腕转动力度要衡衡
两个手腕在上下转动时力度要均,双手要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一只手高一只手低。在下键的过程中,手腕要放松,自上而下自然地下落,力量由腕的重力通过琴竹传到琴弦。在保持手臂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下,上臂呈自然下垂状态,前臂屈肘平伸,琴竹以腕关节为圆心,依靠手腕屈伸转动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辅以手臂的支持力,产生瞬间突发的击弹力量,使琴竹顺着空间扇形弧线,力聚琴竹头击弦。
3、“弹性力度”的运用
在弹奏扬琴时,琴竹下去应有弹性,也就是常说的用“弹性力度”来演奏,如何训练才能掌握弹性力度呢?假如击弦时,琴竹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而且是刻意通过腕子回到原来的高度,琴竹击弦瞬间越短越好。“回竹”是产生弹性力度的关键。在演奏时,用巧劲把击弦动作中必要的紧张度,压缩到最小限度,所以就需要用弹力放松法,使键头在瞬间既有弹性又有力度充实地弹到琴弦上,使两只手在动态下求得放松。在“击弦”与“回竹”两个动作过程中,都要放松腕、臂、指的肌肉,只在键头触弦的一刹那,用巧劲有弹性地弹击琴弦,然后立即放松。
在实际演奏中,琴竹头在触弦前的一瞬间,向下击弹的用力状态已变成弹性放松,琴竹利用惯性击弦,这就是向下的击弹动作。这种惯性击弦的弹性放松,便于利用琴弦对琴竹的反向作用,迅速将琴竹反弹送回原先启动的高度。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手臂运动
1、放松与紧张的运用
在演奏过程中,整个手臂必须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状态,并始终保持向下垂落的基本感觉。以腰部为基础,全身都要自然放松。
(1)击弦前,在上述松驰状态和自我能够感觉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条件下,仅用拇、食、中三个指头,以及轻微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负担地轻轻捏稳琴笕。
(2)击弦时,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间紧张一用力使琴笕弹击琴弦。这时要避免非工作的肌腱出现不应该有的紧张。
(3)击弦后,工作的肌、腱应立即回松即弹性放松,越快越好。实际上,在笕头尚未着弦的前一刹那,它们就已经松弛下来了。键头着弦要富于弹性地一触即离,以保证下一次击弦的有效进行。
2、各部位的运用和协调
为了利落地进行各种技法演奏,准确达到音乐表现中力度、速度及音色方面的要求,减少与避免手臂持续紧张,演奏者可在基本方法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各部位加以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
(1)弱奏时,要肩肘高度放松,充分运用手指灵活巧捻,加上手腕的细微配合。适当减轻绊击力量,缩小动作幅度。力度极弱时,可减少工作部位,以达到控制力量目的,并力求控制性与自如性的统一。
(2)强奏时,要加强腕、指动作爆发性,快速下笕。适度加大弹击力量,扩大动作幅度。在可能的速度范围内,要充分运用手臂自然重量和必要的臂部动作配合演奏。
(3)慢奏时,要肩、肘高度放松,臂、腕、指动作应更加协调,避免松散无力。从举笕到下击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有机贯穿和外观形态舒展柔美。
(4)快奏时,一般需运用手腕灵活的伸转,加上手指以及小臂的密切配合。适度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充分发挥肌、腱的弹性机能。速度极快时,则应以手指为主导,加上手腕的细微配合,以求得手腕力所不及的演奏速度。
(5)力度由弱渐强时,需要采用由手指手腕手臂层层顺次加入的方法,逐步加强手腕主动性和击弦力量,渐渐扩大动作幅度,力度由强渐弱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肌肉快速和大脑神经灵敏调节,命名肌肉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逐步松弛下来。
(6)速度由慢渐快时,一般要逐渐加强手腕的主导作用和手指以及前臂的配合。逐步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速度极快时要依靠手指的主导作用,速度由快渐慢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从举笕到击弦,手臂的运动速度要与逐渐减慢的演奏速度高度一致。
(7)音区移位时,应充分运用手臂的调节作用和身躯重心的适当转移相配合。演奏高音区重心前移并加强手指的作用;演奏低音区重心右移,可加强左手手指的作用,以弥补手腕活动的不足。
(8)获取纯美的音质是一切演奏动作的核心宗旨(这里不涉及各演奏流派的音质要求与爱好)。它除与击弦部位准误,笕口垫物硬软和厚薄,乐器音质优劣以及琴弦好坏,空气湿度大小诸因素有关外,主要依靠演奏部位灵活协调的动作,产生轻巧的弹击力量。其中关键是拇、食二指必须对琴笕进行贴切控制和灵活操纵,将弹击力量适当而巧妙地传递给笕头击弦,使琴弦产生最佳振动。注意惯性的合理运用,力点的稳定性和击弦后的弹性回松。
(9)演奏轮音时,一般应利用手指灵巧的捻托和手腕灵活细微的伸转相结合。弱轮时,要偏重用指轮时,要偏重用腕。演奏中应尽力避免肩关节紧张、僵硬。
(10)演奏弹轮时,在腕指力量作用琴笕的瞬间,必须充分运用手指的捻托。揿压琴笕时,随着笕杆振幅逐渐缩小,手指应将笕头始终控制在与琴弦保持有效的弹性距离内,并注意笕杆弹性和琴弦反弹作用的发挥。下滑弹时,将笕柄适当上提,以笕头挂弦滑弹时,将笕柄适当压低,以防笕头插入弦下。
(11)笕尾或指甲拨弦时,应在肩、肘、腕有机贯穿的基础上,以掌指关节为根基,运用食指和中指第一、二节灵活地拨动。滑拨时,应注意动作协调和舒展。上下滑拨转换时,应注意手腕自然曲伸,轻盈带过。
(12)演奏压音时,应充分运用肩(包括胸、背)和整个手臂的静力性动作,将力量集中到工作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上按压琴弦:(a)需吟响之音,可多次按压琴弦;(b)需固定音高的波音,可自本音一次性压至目的高音,马上又放回本音;(c)需上滑效果,可自本音一次性压至目的高音不放;(d)需下滑效果,可事先压至目的的高音,击弦时再放回本音。
在扬琴曲目的演奏中,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要求是同时存在的。在学习和演奏中参照本文的方法,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扬琴演奏,就力度而言,用力大小是关键;就速度而言,腕指灵活性是关键;就音质而言,用力巧妙与适度是关键。它们均与手臂的演奏机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借鉴本文所述方法的同时,应当致力于演奏能力的提高。一个优秀的扬琴演奏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乐素养,广博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文成县总工会 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