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颜何曾是商山
2012-04-29黄元英
黄元英
商洛丹凤县有一山名叫商山,这座景色怡人的山,静默矗立于丹江南岸不知多少年了。秦汉以降,商山渐为世人所关注。卫鞅变法强秦被封于商邑,四博士隐居商山尊为“商山四皓”,人山辉映,相得益彰。这些品行高洁、事功卓著的历史人物,为商山注入了人文内涵和文化生命,而商山则为历代文人雅士抒情言志提供了素材、激发了灵感。仅《全唐诗》中“商山”就出现121次。尔后,随着“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踟蹰”(陶渊明)、“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李白)、“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杜甫)、“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孟郊)、“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元稹)、“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白居易诗)、“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赵嘏诗)等名人佳句的传播,商山成为声闻天下的名山,并被录入明人《名山记》。正所谓地因人显,景借诗传。
《幼学故事琼林》中说:“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商山之名即为此属。商山有很多别称,《陕西通志》卷十二写到:“商山即商阪,一名地胏山,一名楚山,一名商谷山,一名商洛山,一名智亭山。”但自唐时起,诗文碑记中,商山却又多出一个新的别称——“商颜”,如:李绅《南梁行》:“望秦峰回过商颜,浪叠云堆万簇山。”吴融《宿青云驿》:“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干邵《送从叔南游序》:“将登商颜,寻绮季翼储之显晦。”张养浩《越调?寨儿令?秋》:“共三闾歌楚些,同四皓访商颜。”进而,作为山名的“商颜”又用以指代“商州”,如:韩愈《次邓州界》:“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王禹偁《登郡南楼望山感而有作》:“西接蓝田东武关,有唐名郡数商颜。”元代商州学正张泰来《重修宣圣庙碑》写道:“全秦山水甲天下,商颜居其右。”明代商州训导郭涣《名宦、乡贤祠记》也说:“商颜起自契封,敷教逊民。”在地方志书中,以商颜指代商州则首见于清代王廷伊主持的《康熙续修商志》,志书中介绍商州八景之一“商山雪霁”:“洵商颜第一名胜也”。如此看来,“商颜”即商山、商州别称似无可疑。但究其实,这竟是一个讹传千余年的错误称谓。
商山虽有多种称谓,且多见于文学作品,但史书中均称商山或商阪。比如,《史记?苏秦列传》:“於是说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通典?州郡?上洛郡》:“(上洛)汉旧县。有秦岭山、熊耳山、洛水、丹水。有商山,亦名地肺山,亦名楚山,四皓所隐。”《通典?州郡?风俗》:“巩、成皋,则今巩县、汜水也。宜阳、商阪即今福昌山及商山也。”《新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撤退情景:“出蓝田,入商山,委辎重珍赀于道。”《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公元五三七年)“高敖曹自商山转斗而进,所向无前,遂攻上洛。”《清史└?李素传》:“光绪初,授陕西商州直隶州知州,扩充商山书院,延硕儒课士。”商山因秦末四博士隐居于此而声闻天下,“商山四皓”累见于史册,但未见“商颜四皓”之说。
“商颜”作为山名,首见于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但《史记》中“商颜”不是商洛的商山,而是今澄城县的铁镰山。《史记》载:有一个叫庄熊罴的人,上书建议开渠引洛水灌田,这项工程可以使一万多顷的盐碱地变为良田,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於是为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学者服虔观点:“颜音崖。或曰商颜,山名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颜音崖,又如字。商颜,山名也。”这两种《史记》注中,均没有指明“商颜”地界,说明商颜属地明确,无需明言。《通典》卷二《食货》“自徵(音惩)引洛水至商颜下”则注:“徵在冯翊,即今郡之澄城县。商颜,今冯翊县界。”《通典?州郡》又载:“大唐为同州,或为冯翊郡。领县七:冯翊,古芮国。汉临晋县地……有洛水、商原,商原所谓商颜。”《清史稿?地理志?同州府》:“雍正十三年以同州地改置。西:黄堆山。北:商颜。”《陕西通志》:“商原即商颜,一名许原,许一作浒,又名高原,又名铁镰山,又名长虹岭。”可见,史料中自汉代使用至今的“商颜”山名,均指古冯翊县即今陕西澄城县的铁镰山,毋庸置疑。况且,商山即在丹江南岸,如需穿过商山(商颜)引水灌溉,只能是引丹江水,根本不可能舍近求远引洛水。所以,商颜和商山分别处于关中和商洛,原本是毫无关系两座山。
“商山”何以、何时讹传为“商颜”?据笔者及同好钩稽,此讹当肇始于唐代学者颜师古。武英殿本《汉书?沟洫志》颜师古注:“征音惩,即今所谓澄城也。商颜,商山之颜也。谓之颜者,譬人之颜额也,亦犹山岭象人之颈领。”显然,颜师古将“商颜”误注为“商山”。唐代文人据此而张冠李戴,大量用于文学作品,后代文人不加辨析传讹至今。其实,宋代学者刘攽、刘奉进曾发现并指出这一错失,武英殿本《汉书》师古注之后,即是“刘奉进曰:洛水南入渭,商山乃在渭水之南甚远,何由穿渠至其下也,盖自别一山名,颜说失之。”清代学者著名顾炎武在《日知录?汉人注经》再次严肃指出:“史记注《河渠书》:‘引洛水至商颜下。服虔曰:‘颜音崖。崖当作‘岸。《汉书?古今人表》屠岸贾作‘屠颜贾是也。师古注谓山领象人之颜额者非,其指商山者尤非。刘攽已辩之。”至此,已基本厘清“商颜”误用讹传的蛛丝马迹。“商颜”,这一误用讹传千余年的商山、商州之别称,可以休矣。
(作者单位:陕西商洛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