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药”让你远离路怒症
2012-04-29李玲
李玲
34岁的李女士是个大学讲师,每天下班都要去学校接女儿放学。这个时间恰逢下班高峰期,一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前都会排起汽车长龙,这让她的脾气变得特别暴躁。有一次甚至在自己8岁的女儿面前爆粗口,这件事让李女士狠狠的难过了一把。
“因为堵车就在女儿面前骂人?李女士觉得自己太惭愧了,自己还是个大学讲师,怎么能给孩子建立这种印象?”李女士觉得自己做的太不对了,可是有时候实在是忍不住,脾气上来,李女士还是骂。
李女士的行为开车的人都很熟悉,它有一个特有名称——路怒症。路怒症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症状,它是一个新的代名词,用于阐述现代都市人,特别是“开车族”在交通或开车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不良情绪状态及心理反应的总和。
路怒症者通常有以下表现:
症状一:开车“骂人”成常态。
症状二: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症状三:喜欢跟人“顶牛”。
症状四:开车时和不开车时的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虽然“路怒症”是压力下的一种正常心理表现,但毕竟是不良情绪,害己害人。医理讲求对症下药,改善“路怒症”,弄清其背后的心理原因至关重要。
诊断病因:包容度差
非新手驾驶员在顺畅路段开车时,加油、换挡、打灯时大脑基本处于潜意识状态,而突发状况,如插队、红灯时,意识会再度出现,控制大脑做出相应反应。同时,由于都市街道的复杂路况,人们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情绪自然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如果遇到堵车、事故等非正常情况,就会变得烦躁、易怒。车厢中的隔离感让驾驶员对外界事物的包容度变差,简单的刺激就能引发情绪的对立。因此,小冲突也将引发大纠纷。
诊断病因:责任心理
手握方向盘,就像握着一把手术刀,开车的时候,司机必然背负了一定责任: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车安全。时刻注意路况,情绪紧张的状态下,对周遭情况的观察面一定程度上会变窄,此时,如果行人乱穿马路,车子随意变换车道或者插队,这些违反交通规则的突发情况就会惊吓到司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司机 处于责任心理,对这些违规行为容忍度就会降得很低。
诊断病因: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引发路怒症的另外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你的违规行为耽误了我的行程,对我的人生和财物造成了损失,给我带来经济损失,你必须要进行赔偿。”因此,即使是最小的刮擦事故,无责任一方都会有补偿心理,这种心理会让调解的难度加大,口角升级甚至动手。
不只开车时这样,人在任何高压力下,都是不好说话、易怒的。长期焦虑必然影响心理健康,损害身体健康。抓好四味“药”,远离路怒症。
第一味药:“察”
觉察自己处于路怒的压力之中。每个人在压力下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情绪表现,开车时就表现为,忍不住骂脏话、狂按喇叭、超车斗气……,觉察的重点在于:弄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性格原因,哪些是异常的情绪表现。
第二味药:“纳”
觉察到自己存在的异常状况之后,分析这些情况,哪些能够改变,哪些无法改变。改变可以改变的,如果不能改变,那就接纳。比如堵车使我们变得路怒,那么是否可以不走此路?如果不行,就要做足堵车的心理准备。降低突发状况带给自己的压力值。“
第三味药:“省”
反省自己的异常言行的出现,是否因为自己心态出现了偏差,自己的习惯和态度是否需要改变等。将心比心,自己讨厌的违规行为,别人一定同样不喜欢。如果每个行车人都能反省自己的习惯和态度,避免故意赌气违章,急躁心理和行车纠纷自然会越来越少。
第四味药:“动”
给自己创造一个有积极感应的车厢空间。比如,堵车时听听舒缓的音乐,和同车的人聊天;在车上放置一些有美好回忆的照片或者小物品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调节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