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2012-04-29
宝鸡村民挖地基挖出175件周汉文物
陕西宝鸡的一位村民在开挖宅基地时发现9件文物,经专家鉴定为周汉两代文物。其中包括5件青铜器,分别为酒器——、尊、卣,食器——簋、鼎,系商末周初器物;3件汉代器物;1把长约9厘米的青铜斧。更可喜的是,在第一批文物出土之后,宝鸡市文物部门继续对这一地方进行探测和挖掘,又挖出166件文物。这其中有銮铃、铜矛、铜泡、档颅、铜斧、贝饰等。此次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具有典型的周初礼器风格,除略有锈蚀外,很多部位都显现出青铜器原有的金黄色。数量之多、造型之美,是宝鸡文物发掘30年来第一次。
陕西镇安发现200余处罕见明清古山寨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地处秦岭的陕西省镇安县发现200多处明清时期古山寨。这些山寨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镇安县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构成了秦岭独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体系,被人誉为“东方古老寨堡”和“秦岭险峻奇观”。 有关专家称,这是目前陕西境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古山寨群,在中国大陆亦属罕见。
四川自贡发现两座宋代墓葬
四川自贡村民在自家宅基地打地基时,一锄头刨下去,3块刻有花纹、图案的青石露了出来,后经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所专家到现场初步挖掘查看,两座像墓葬一样的古建筑显露了出来。两座墓一高一矮,最上方各有一块刻有花纹的青石压着,下面的门中央各雕着一男一女的塑像,还有凿出的方形图案,以及莲花型围边。两座雕塑一东一西相望,其中刻有男子雕塑的门从外到里共有3层,由大变小。在施工时,男子雕塑的头部和胸部被破坏,已无法见其真容。女子雕塑则保存完整,经过清理后,露出了笑容可掬的形态,头上盘着长发,怀中还抱着一名幼儿。专家称通过花纹、雕刻和形制等判定是宋墓,并已请求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看护。
四川乐山工地挖出东汉崖墓
四川省乐山市某学院内一教学楼拆迁,一辆挖掘机挖土过程中挖出一个长10米,大约有30多个平方的墓葬。墓里除发现大量陶器、钱币、铁器等文物外,还首次发现出土青铜器皿。专家推测,这是东汉崖墓。由于没有被盗过,里面的陪葬品保存得十分完好。其中的青铜器皿填补了乐山崖墓出土的空白,初步认定它是一件用来盛食物的器皿。
郑州发现4万年前古人类遗址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郊樱桃沟景区内发现距今约4万年的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发掘工作。
据了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老奶奶庙遗址进行首次发掘。挖掘面积50平方米,发现数以万计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与动物骨骼及其残片等,还有20多处用火遗迹,以及由上述遗存构成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填补了过去中原地区以及东亚大陆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发现的空白。
台北故宫发现清代海坛水师珍贵史料
海坛水师是清朝水师之精锐,福建省平潭县堪称旧时中国海军之摇篮。近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在台北故宫发现大量清代海坛(平潭)水师的珍贵史料,其中内阁大库139份,军机处档案147份。这些史料重现了海坛水师的风采。海坛水师处在福建海疆最前沿,是清代守卫福建的水师大本营和滩头阵地,且与台湾一衣带水,与台湾有着密切的人文与军事关系。史料显示,清朝治台期间,福建累计有70万青壮年赴台戍防。
光扫描发现梵高新作品
梵高名为《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的画作在被发现前,已经在荷兰一家博物馆悬挂了30多年,它一度被认为是出自另一位艺术家之手。近日来,专家经过对这幅作品进行X光扫描,发现被它覆盖的是两名摔跤手的肖像。结合当时梵高在一所比利时艺术院校学习的信息,研究人员断定这是梵高的作品。X光扫描显示,两名摔跤手穿着束带。模特上身赤裸是1886年梵高在那学习的安特卫普学院定义的特征。这两名摔跤手被认为是梵高厌倦的绘画主题,于是他在上面画了其他图案。这幅作品目前被悬挂在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
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现身
近日,一幅名为《半裸女像》的油画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室一亮相,便立即引起在场专家的强烈兴趣。因为,这幅油画出自著名大师李叔同的笔下,而且已初步推定为大师存世三幅油画中唯一的人体油画作品。此画幅宽116.5厘米、高91厘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幅大作品。据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这幅画作早在1920年便曾公开亮相。当时,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吴梦非创办的《美育》杂志,其创刊号上便呈现过《半裸女像》。但是没过多久,这幅作品便悄然消失。1959年,吴梦非在央美《美术研究》杂志上撰写文章时,也曾提及此画,但他本人也不知道这幅作品流落到了哪里。如今,这幅已从人们视野中神秘消失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油画重新面世,真是令人惊喜,而这其中的谜团还有待人们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