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写作》教学的改革路径

2012-04-29张萍

今传媒 2012年5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媒介融合

张萍

摘要: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新闻教育已无法适应不同媒介之间相互渗透的传播实践,全媒体记者成为新闻人才培养新方向。《新闻写作》课程也面临同样挑战,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并非不同类型媒介新闻写作技巧的简单相加,而追求跨媒体之间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写作》;跨媒体写作;团队制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130-02

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大学的研究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什么类型的技能对一名记者的成功是最为重要的。调查显示,尽管存在诸如多媒体产品等技术因素,但多数的受访者依然认为,好的写作水平是第一必备的技能[1]。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新闻院系学生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新闻写作能力,而是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只有具备了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他们才能适应一次采集、多媒体故事讲述、多媒介渠道发布的融合新闻生产流程,传统新闻教育显然已无法适应这一要求。长期以来国内新闻教育就以媒介分类来划分专业方向,新闻学专业主要为报社培养人才,广电专业则面向广电媒介。如此传统导致《新闻写作》呈现明显的媒介偏倚性,新闻学专业主要讲报纸新闻写作,广电专业主要讲广电新闻写作。如此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很难胜任全媒体记者的工作。

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并非对不同类型媒介新闻写作技巧的简单相加,而力求解决跨媒体之间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的有效转化问题,追求媒介的融合与互补。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实现《新闻写作》教学与媒介融合实践的对接;还有利于学生胜任不同类型媒介的工作,增强其就业适应性;对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也大有裨益。

一、兼顾不同媒介类型,并区分主次

《新闻写作》主要讲授消息、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要求,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这一传统授课主线。与传统《新闻写作》课程不同的是,跨媒体新闻写作的讲授需要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兼顾不同类型媒介的新闻写作技巧。跨媒体内容的讲解可置于课程开始部分,在学生对不同媒介新闻写作异同形成一定认知后,再进入体裁写作技巧的讲解。而在体裁写作讲授中,教师可进一步穿插与体裁相应的跨媒体新闻写作技巧。先总说后分述的多层级讲授可逐渐加深学生对跨媒体新闻写作规律的理解。

在兼顾不同类型媒介新闻写作技巧的同时,避免授课线索的杂乱非常重要。教师应分清主次,重点讲授报纸与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学生实训也可着重围绕这两方面展开。这主要考虑到广播新闻写作与电视新闻写作有较大相似性,不同在于广播无画面,只有声音;而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有不少共通处,只是在超链接文本写作上网络有独特性。如此安排可避免教学平均用力,以求化繁为简,触类旁通。

二、厘清报纸与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报纸与电视新闻写作的差异性主要源于传播符号的不同。报纸新闻写作只需考虑文字的表现力,而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涉及解说词写作,也要对画面、同期声、字幕、音乐等传播符号统筹安排,因此电视新闻写作更是“镶嵌”的艺术。电视解说词要“为看而写”、“为听而写”,故应少描写,注重口语化表达,重视各种传播符号的分工互补。报纸与电视新闻写作不仅差异鲜明,也可相互转化,如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可与报纸新闻中的“引语”对接,电视的现场画面、音响可转化为报纸的描写部分。报纸文稿要转化为电视文稿,关键要对报纸文稿内容进行分解,有的以画面表现,有的则由解说词、同期声、字幕等承担叙事功能。

三、设计循序渐进的跨媒体新闻写作练习

首先是改写练习,让学生把一篇报纸文稿改写为一篇电视文稿或反之。然后是跨媒体采写实践,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分别采写报纸新闻与电视新闻,在学生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不够娴熟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围绕同一内容完成不同媒介报道的相互转化。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学生围绕同一选题为不同类型媒介写作能发挥各自媒介优势的报道。毕竟融合新闻的最终走向不是内容的同质化,而是多样化、差异化,譬如报纸以深度见长,广播电视突出现场感、形象性,网络则以报道速度、信息量取胜。倘若学生具备一定摄像、剪辑技术,可要求学生完成视频报道,而不仅是电视文稿。

四、让学生明确专长,以团队制进一步展开实训

有学者指出:“媒介融合时代表面上需要的是人才的技术适应性,实际上更需要的是人才的内容适应性,需要的是在某个领域、某个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专才”[2]。首家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迈克·麦金教授也认为,没有任何人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好,同样,没有任何一个记者能够成为熟练掌握所有媒介技术的能手[3]。因此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要培养的既是全才,更是专才。全媒体记者要通晓不同媒介的运作流程、传播特点及写作规律,但全盘知晓的目的不在于样样全能,而是了解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以便更好与他人分工合作。全媒体实践常用的正是团体工作制,可预知事件常由两至三人共同完成报道任务,团队内部分工明确,出镜采访、摄像摄影、文字写作均由专人负责。基于融合新闻内涵及全媒体运作实践,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培育也应着眼于学生“全而专”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媒介新闻写作要领基础上,帮助其明确主攻方向。

五、搭建多层次实践平台

其一是建立媒体融合实验室。媒介融合实验室的构成内容主要有硬件(包括服务器、客户终端、网络交换机等设备)、软件(主要指媒介融合系统)。媒介融合实验室的建设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建,二是新建。如果原有实验室设备较新,可采用改建方式,只需购买软件系统即可。倘若原有实验室设备较陈旧,则需采用新建方式[4]。汕头大学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开放性的教学实践操作平台,教师和学生模拟全真环境下的多媒体运营流程,学生以记者身份采制节目,由模拟主编的老师进行批改和发布。媒体融合实验室的建设对经费、技术要求较高,条件不成熟的新闻院系可考虑其他路径。

其二是整合校内外各类媒体资源。与校外各类媒体共建实习基地很重要。实习基地的选择既要考虑媒介类型的全方位涵盖,又要以学生能深度参与为重要标准。与校内媒体的互动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内高校大多设立了全方位媒体架构:校报、学校电视站、电台、网站等一应俱全。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媒体资源,不仅能以较低成本为学生建构跨媒体新闻写作实训平台,也将为校内媒体赢得丰富稿源及整合传播效应。

其三是把跨媒体新闻写作教学与学生自主创建媒体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学生自办《新闻周刊》基础上,创办了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台和网站,形成“接力传媒”集团,指派专业教师指导、管理,将学生媒体的业务成果纳入课堂教学点评指导范围。

其四是利用免费的新媒体资源建立实践平台。Web2.0时代,网络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生产者。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功能强大且免费使用的博客、微博、SNS完全可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建信息发布平台,学生可把包括文字、视频、音频报道在内的全媒体形态作品放到平台上展示。

六、改革考试模式,考察学生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

传统《新闻写作》考试多限于对单一媒介新闻写作技巧的考察,因此有必要改革考试模式,增加对学生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由期末与平时成绩构成,后者涵盖课堂评析跨媒体新闻作品、不同类型媒介新闻写作转换练习、学生自主选题完成跨媒体报道作业、学生完成跨媒体新闻写作实训平台报道任务情况等。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各类媒体发表跨媒体新闻报道,并制定相应奖励标准,奖励分值可在成绩中有所体现,推动学生积极写稿投稿、主动参与跨媒体实践。

事实上融合新闻的完成仅靠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兼容的多媒体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变通性和沟通协调能力。迈克·麦金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媒介融合的态度——以团队的方式工作”,因为“团队合作是媒介融合的基础”[3]。因此如何让学生既掌握跨媒体新闻写作技能,又能强化其团队协作精神,是《新闻写作》课程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锐.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人才的角色转型——兼论新闻评论的教学革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 田过龙.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传媒教育改革谨防再陷误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4).

[3] 付晓燕.媒介融合下的美国新闻业和新闻教育变革——访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介融合项目创始人迈克·麦金教授[J].新闻与写作,2009(8).

[4] 黄龙.新闻专业媒介融合实验室建设思考[J].今传媒,2011(10).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媒介融合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次浪潮”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