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际,精心导学,提高实效
2012-04-29陈冬春
【摘要】针对如何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我设计了“注重实际,引发兴趣;精心导学,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案。这一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下列两个要点:一、注重实际,引发兴趣。1.创设氛围,引发兴趣。2.悬念设疑,攻破难点。二、精心导学,培养能力。1.精心指导阅读,提高自学能力。2.精心指导解题,提高阅读文段、解答问题的能力。3.注重口语训练,提高作文表达能力。总之,在语文课教学中,注重实际,引发兴趣是教学的关键;精心导学,培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实效性 注重实际 引发兴趣 精心导学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31-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十几年来,针对所教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注重实际,引发兴趣;精心导学,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案,并一直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一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下列两个要点:
一、注重实际,引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艺术性,狠抓一个“活”字,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引发学习兴趣。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创设氛围,引发兴趣
渲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营造语文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文的相关内容,或选用一句笑话、或用一张漫画、或背一首古诗、或唱一曲歌、或讲一个典故、或说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悬念设疑,攻破难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联的,是辩证的统一。教学中,教师可常常设疑问难,创造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使学生学有所得。李健吾的游记散文《雨中登泰山》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开篇之章,足见其具有的典范性地位。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到的本文“描写了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一句,“景物”容易把握,“独得之乐”就难于全面理解了。教此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了“独得之乐”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边学边思,边思边学,然后再让学生在老师的课文讲解中析疑。原来“乐”在欣赏到泰山的雨中景,“乐”在体味到泰山的雨中情,“乐”在领悟到了登山的人生哲理。最后指出,“独得之乐”实际上是对全文的提纲挈领,这一“乐”贯穿在全文的写景、言情、悟理之中。这样,既解疑,又把课文的难点、重点攻破、掌握,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在教学过程中,诱错提问也是设置悬念的一种技巧,即诱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陷入谬误之中去,再诱导他们从谬误中回到正确的理解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教《祝福》时问学生:“《荷花淀》里有个水生哥,水生哥的名字是什么?”学生答:“水生!”再问:“那么祥林嫂的名字呢?”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祥林!”过了一会,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因为答错了。祥林嫂的名字不叫祥林又叫什么呢?原来她没有名字,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命运,这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善于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脉络,把握中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把握好提问,则要根据教学、教材的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组织得科学化、艺术化,继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兴趣是学习获得知识的“催化剂”,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得法,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之自觉、主动地学好语文课。
二、精心导学,培养能力
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也有一个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是紧密联系彼此相通的,并且是可以转化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而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成为人们进一步掌握更复杂、更高级的知识的条件。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有可能培养相应的分析难度高的文段的能力,并引导升华为更深层次的文章内涵。因而,我在教学中注重“三个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精心指导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教师授给学生的只是“鱼”,那就只能满足学生顿餐之饥。如果教师授给学生的是“渔”,它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就能教给学生获取更大更多的“鱼”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光听讲,不融化,不会成才。举一隅,不能三隅反,不会成才。唯有入学取得自学本领,才会成才。”可见,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宗旨。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既从听讲而来,更从自学而来,对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自学能力,然后才是听讲能力。教师要把自学时间充分用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体验和总结这条主线上。注意到这一点,我执教以来,重视既授给学生自学方法,又留给学生自学时间。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我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1)自学不可没有,也不可过度。课外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课间自学要把握适度,重点段落,知识点部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听讲情绪不佳时,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自学要有提示,有指导,有要求。(3)要检查,要反馈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提高,收到好的效果。
2.精心指导解题,提高阅读文段、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题训练是巩固和深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解题,以适应高考要求。
首先要交给学生解题的钥匙。语文科高考试题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各类题型的解答予以训练与指导,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解答选择题时,我指导学生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或用排除法,或用比较法,从题肢与题干的相互关系中找出不同范围、层次、侧面、角度、条件上反映题干的规范性的正确题肢。近年高考都要考现代文阅读,而且考查的阅读量大多在千字以上。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如何快速阅读文章,把握好选文的大意,是从容有效答题的关键。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教他们掌握“错序读”和“检索读”两种快速阅读文章把握内容的方法。所谓“错序读”就是不顺着原文的次序,而是前后交叉地读,有较大的自由度。这种阅读法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根据阅读去确定猎取目标有的放矢地读。而“检索读”就是运用检索信息的方式进行阅读。这两种方法效果都不错,既省时,又体质。
其次,应立足课本,打好基础,灵活运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从试题来看,大部分题目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因而立足课本,扣紧教材,语文常识基础扎实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弄懂弄通课文中的相关知识,例如句型、修辞、词的灵活运用、文章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注重口语训练,提高作文表述能力
口语训练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训练的结果又最终集中体现在作文的表述能力上。不少学生作文时,组织材料无法下笔,或三言两语写完,或啰哩啰嗦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口头训练,不能完整通畅地表述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举行“辩论会”、”“演讲会”、“课前十分钟”等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上台亮相,让他们人人动心、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头表述的效果,改变了过去能想能读而不能写的局面。
十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了上述教学方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通过精心指导,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扎实了,整体文化素质提高了,近年来的高考成绩与同类学校相比,名列前茅,受到上级表扬。总之,在语文课教学中,注重实际,引发兴趣是教学的关键;精心导学,培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目的。实践证明,语文课这一教学方案的实施,能起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也能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基础扎实,文化素质高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为高校输送人材尽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陈冬春,女,1971年11月出生,1996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6年7月就职于汕头市澄海区凤翔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至今,是一名中学语文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