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人格的魅力及其协调功能

2012-04-29吴淑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魅力

【摘要】“君子”是中国古代对上层社会中具有良好修养的人的尊称。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知礼、不争、仁爱、坦荡、克己、恭敬、晓义、乐道,笔者认为,“君子”人格魅力体现在四个方面:“让”、“和”、“仁”、“安”,这几个人格层次,对协调今天社会的各种关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强调这些,对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和道德修养将很有帮助,对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颇有助益。

【关键词】君子人格 魅力 协调功能

【Abstract】“Gentleman” isarespectful address to have good of the upper ̄class society inaccomplishmentChinese ancient times. Kongzithink: the gentlemanisrefined, not contend for heselfs,the kindness to fellowmen, bighearted, restraint oneself,reoectful, justiced, joy way, etc.The writer think, “gentleman” personality magic power giveexpression to be four aspects:“Let”, “harmonious”, “kindheartedness”, “satisfied”, this several personal space layers, still has a count for much function to various relation that moderates today society.

【Key words】the gentleman personality magic power coordinat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8-02

“君子”,是古代对社会上层具有良好修养的人的尊称。在《论语》里,孔子常常提及“君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知礼、不争、仁爱、坦荡、克己、恭敬、晓义、乐道。这种高贵的人格,是今天的知识阶层也应该拥有的,应该成为大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层面,因此,理解其魅力和功能是很必要的。

孔子所欣赏的“君子”,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社会理想人格,在道德水准、胸襟气度、为人处世、治理社会等方面都具备相当高的修养,在传统文化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呼吁君子人格是一种必然。关于君子人格的内涵,君子人格理想等等,论者颇多,此不赘言。本文只谈古代圣哲所提倡的这种理想人格在营造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大要有四:

一、营造互让的温馨家园

君子人格的魅力之一是“让”。“让”是儒家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儒家评价君子品格(温、良、恭、俭、让)的重要标准之一。儒家礼仪特别讲究“让”。《论语·八佾》第三里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要求人在生活中有“礼让”的君子之风。这种礼让,不是无原则的让步,而是一种处事风范,一种大家气度,一种人生修养,它能够营造安详和谐的生活氛围,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温馨,因而在现实中尤其需要。

常常见到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比如行车,狭路相逢,总有人梗起脖子较劲,互不相让,更有甚者,出言不逊,乃至大打出手,结果双方两败俱伤,各自不欢,何苦?倘若双方各自让开一步,车流水畅,波澜不惊,双方还都显得有君子风度。所以在生活里需要最浅层次的“让”,这也是孔子提倡礼让治国的基础内涵。《论语》里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孔子引导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率尔对”,被夫子哂笑,就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先进》第十一),可见孔子心目中的“让”,必须表现在生活的最基本层次。在孔子看来,如果连最基本的礼让都做不到,便不可能以礼让治国,而若“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第四)也就是说,如果连“让”都做不到,儒家所崇尚的礼仪也便无法实现。

“让”所体现的君子风,是一种度量,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格力量。《史记·廉蔺列传》中,蔺相如回车躲避廉颇,展现的是勇受“胯下辱”的大将风度,是“先国家之仇而后私仇”的宽广胸怀,是心底无私的人格力量,廉颇因之羞愧难当,负荆请罪,演出了“将相和”的历史喜剧。生活中亦如是,谦和一笑,拱手一揖,退开一步,并不损失什么,却可以避免舌枪唇剑,减少许多不愉快。最主要的是,它能给生活营造一种温情氛围,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心情舒畅。

当然,君子之“让”,绝不能成为软弱的标识,“当仁不让于师”是“让”之底线,原则问题不能放弃。

二、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人格的魅力之二是“和”。“和”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交际能力,同样也是一种人格力量。最早提出“和”的概念的是较孔子为早的史伯。史伯言:“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郑语》)“他”是“不同”的意思,指在不同中找相同。能够在不同中找到相同,可见并不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亦可见善于处理“不同”,故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君子和小人处事的最典型区别正在这里:君子允许不同意见、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交往原则、不同谋生手段等等的共在共存,而寻找其共在共存的合理内核(“和”的集合点),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小人则不然,只允许在相同利益条件下的共存共生,一旦失去相同利益的共存条件,便不能相“和”,甚至处心积虑排斥异己,乃至制造矛盾、蓄意启衅,给生活带来不和谐的音符。可见君子心胸宽广,有较大的包容性,容易相处,而小人心胸狭隘,极富排他性,不容易相处。

君子之“和”,使得君子善于发现“和”的集合点,故能做到大肚能容天下事,不会对他人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这就容易让他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自己的不被排斥,也就愿意与君子结交。君子的这种易于与周围人和平相处,内含一种强大的亲和力和吸附力,“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这是君子人格为自己营造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君子人格的这种“和”谐人际关系的力量,也是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个人需要,领导尤其需要。

这种“和”的价值还可以大而扩之。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学而》第一)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美的关系,是一种小大都适用的关系。说到“大”,甚至可以大到国际关系。江泽民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使用了“和”的观念,他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定,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北京日报》2002年10月25日)这是对“和而不同”的更加深刻和完美的理解。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关系,都是建筑在这一“和而不同”的观念上,以求共同发展,共存共荣。

三、建构和谐的吏民关系

君子人格的魅力之三是“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君子人格的培养核心,能够培养完美的为政道德。孔子时代的君子,虽然是指一种道德理想人格,但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群体,依然主要生存于社会上层。处于社会上层的君子,担负着治理社会的重任,其为政道德极其重要,有一个“仁”在,至少可以做到克己爱人。

就克己而言,主要是克服自己的私欲,它要求“君子喻于义”,故能使君子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第十二);就爱人而言,主要是推己及人,想他人之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第十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第六)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官吏——由“仁”德修养而成的君子吏:见得思义、欲而不贪、养民以惠、使民以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有如此政治道德的君子,除了自己能够做到克己爱人,还能够“周而不比”(《为政》第二),“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第十五)故在选拔官吏时不会选拔巧言令色之人,在治理过程中不会听不进不同意见,他们能够做到“知贤才而举之”(《子路》第十三),“视思明,听思聪”(《季氏》第十六),因此,能够选拔出同样具有君子人格的官吏,能够根据不同意见及时调整治理思路,使政治形成良性循环。他们会因之受到庶民的爱戴,得到庶民的配合,吏民关系会因之协调。上下同心协力,焉得不治?历史上有名的循吏,莫不宅心仁厚,以仁德为其执政之根本,故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第四)

任何一个时代,政治清明与否,都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官吏的为政道德是政治清明与否的标识。如果官吏具有君子之仁德,获得百姓的信赖和支持,相信定能吏民关系和谐,上下同心,共建和谐社会。

四、协调自我的内心世界

君子人格的魅力之四是“安”。

“安”是一种怡然的情怀,一种泰然的心境。能够有这样的情怀和心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尤其是面对一切的不愉快,要能够以平静心态处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安”的表现有许多种,面对自我价值的得不到认可,“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第十五)“人不知而不愠”(《学而》第一),平静而坦然;在如何对待他人成绩和自我成绩时,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第一)客观而冷静;面对贫穷和困扃,君子能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乐观而理智;对于能否获得名位,能否成就大事,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第四)尽所努力,处之泰然。……君子的这种“坦荡荡”,与小人的“长戚戚”形成了鲜明对比:小人因为总是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得失,想到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常常处于杞人忧天的精神状态,既患得又患失,心神不宁。君子则会因为已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不沾沾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能够以磊落坦荡的襟怀面对世间的一切,无忧无惧。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拒绝懒惰,摒弃滥竽充数,凸显社会精英,使真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人所面临的是在“竞争”中随时可能被淘汰的生存环境,人的心态因之而易生急躁、暴戾,一遇药捻,即易爆发,造成不安定因素,有君子“安”的人格修养,或可将这潜在的不和谐消弭于无形。

君子人格的这四大特点,在化解一般社会矛盾、解决普遍人际关系、调节自身心态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协调功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都能为自身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为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中,这些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有意识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倡这些,就能够提升学习者的人文品格,让他们的精神气质中融入“让”、“和”、“仁”、“安”等和谐因子,让传统文化为建设今日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吴淑玲,女,生于1963年,河北省保定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学博士,博士后。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近十年主要关注点是唐代文学,博士论文《仇兆鳌及<杜诗详注>研究》、博士后论文《唐诗的当时传播》、独立主持并已完成的2008年国家社科项目《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独立主持正在进行的2011年国家社科项目和2009年河北省社科发展重点项目《唐代驿传与唐诗发展之关系》,均为唐代文学方向。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史记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会员;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社科基金通讯评委。

猜你喜欢

魅力
魅力之城
魅力包头
行走环岛高速,感受开放的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雨的魅力
《东方欲晓》的魅力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问刘十九》魅力的解读
提升魅力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