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期高校师德现状与成因的分析

2012-04-29魏玮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市场经济

魏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1-01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的任务。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出现了与师德相悖的负面现象。因此,作为社会首善之区的高校,加强师德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师德现状分析

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先了解当前高校师德现状,在看到主流现象、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认清存在的问题,分析师德缺失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主流是好的

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可喜地看到,教育战线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维护和发扬教育界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传统做出了不懈努力,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既教育了学生,又增强了高校内部的凝聚力,为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做出了榜样和典范。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也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价值取向多元化

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有制多元化的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倾向。无私奉献,公私兼顾,合理利己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并存。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滋生。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贪欲在不断膨胀,部分教师的价值评判标准上呈一定弹性,是非观念模糊。部分教师没有把本职工作放在主要位置上,而是热衷于第二职业,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受物质引诱,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随便泄题,送人情分,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2.教书与育人相分离

有的教师上课较认真,但下课就走人,与学生沟通不多,关心不够。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和不可分离的系统,也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教书育人上没有用心下功夫,或者没有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3.业务上不求精深

有的教师上课不认真,得过且过,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应付差事。没有真正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致课堂信息量少,知识陈旧,教学效果差,贻误了学生获取知识。

4.重科研轻教学

有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为追求职称岗位。急功近利,重科研论文的发表,而轻本职教学工作,结果是两边受损。这样的同志,就是真搞科研,也会因浮躁和傲气而不能潜心的做学问研究。

5.为人师表不够

敦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更应该是为人师表的楷模。孔子十分重视自己修养,指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主张教师“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俄国教育家、美学家车尔尼霍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自律精神淡泊,不严格要求自己,行为松懈,不守时,不守信,不守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生中影响极坏。

6.学术道德欠佳

有的教师出于提职晋升等追求,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采用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等手段,炮制大量低水平的毫无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论文、著作,个别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也有的炒作学问,搞学术商品化,过分追求物质利益。

7.协作精神不强

在部分学校,“文人相轻”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能形成很好的学科团队。一些同行、同单位的学者往往因学术观念、学术派别的不同或在研究方式、方法乃至荣誉、待遇方面发生分歧,互不服气,更谈不上合作。一些教师则是自高自大,对别人的学术观念视若无睹,根本漠视甚至否定别人的学术成就,突出表现为师门之间的冲突,学科之间的门户之见等。

二、对当前高校师德现状缺失的成因分析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缺失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总体来说,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是积极的,它转变了办学体制,更新了办学观念,拓宽了办学渠道,优化了高校人才机制等。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毕竟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需要一个健全和完善的过程。而且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极易孽生、扩张。

市场经济强化了经济问题的社会地位,谋利成为既合法又热门的时尚。一旦成为时尚,不择手段与舞弊现象就成为谋利时尚的孪生子。社会上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风气势必袭击着高校校园。教师中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价值取向多元化,为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导致教师的敬业精神欠缺,一心讲实惠,讲索取,追求个人名利。

(二)制度建设滞后的影响

制度建设是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高校师德建设是相对滞后的。我国先后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而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文件至今未出台。有部分省市和高校出台了自己制定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尽完善。部分高校也因为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不便操作,对师德建设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各高校师德水平参差不齐。

(三)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影响

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制度还不行,要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和办法,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有的高校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大都流于形式,或者操作困难。有的强调宏观管理,而没有把师德建设融入到校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中去,没有从基层抓起,没有渗透到教学科研第一线,没有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导致师德建设年年抓,师德水平却提不高的局面长期存在。

(四)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除了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内部环境等因素对师德现状的缺失有一定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原因。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平时不注重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为人、为师方面极不负责任,自律意识太差,自甘堕落,随波逐流,在学术研究上过分追求功利,弄虚作假。在师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损害教师的光辉形象。

总之,高校现有师德问题是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道德约束机制弱化和教师自律意识弱化,道德实践能力不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要看到积极的、主流的一面,要充分相信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既不能夸大其辞,搞全盘否定,草木皆兵,也不能对存在的丑恶现象忽视纵容,放任自流。搞好高校的师德建设,需要各位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共同探讨并找出其扬长避短的最佳切合点。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