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觉醒》

2012-04-29曹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觉醒父权制凯特

曹静

【摘要】凯特·肖邦,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的先驱,被世界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觉醒》,被认为是一部美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是评论家们评论的热点话题。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凯特·肖邦;女性主义;《觉醒》;父权制

一、《觉醒》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学评论

(一)历史背景

凯特·肖邦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一直处于社会权利的顶端,他们可以说拥有绝对的自由,以至于女性一直处于一个从属地位。女性留给大众的印象一直是“温柔、顺从、贞洁、虔诚”,女性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自己的家庭,除了少量的宗教活动以外;而男性则是在社会上打拼,以此获得他们的社会地位、金钱和权利。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一直非常严重。因此,迫于一些社会和舆论的压力她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宁愿做一个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孩子们眼中的好母亲,不敢“越雷池一步”。当时的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为肖邦创作《觉醒》提供了可能性。

(二)文学界对《觉醒》的评价

当时的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直处于霸权地位,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则在这些方面具有从属地位的。我们不难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笔下的妇女形象基本上都处于从属、次要、被动的地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当中仍然存在有鲜明的女性形象,但是也是作为男性作家反抗“政治”压迫的工具。“这种思想渗透到文学作品中后,我们发现父权制体系对女性形象的定义十分简单,正如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她们女权主义代表作《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中指出来的那样,非“天使”即为“妖妇”,呈现出二元对立的极端趋势。所谓的“天使”无非就是天真、可爱、美丽、贞洁、温顺而又无知的女性形象,而被妖魔化的“妖妇”们则无一例外的是丑陋、刁钻、狠毒、蛮横、乖戾及叛逆的代名词。”美国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布鲁克斯赞扬《觉醒》“是南方19世纪90年代的一部小说,本应该让人们对这本小说记忆犹存,这是一本完美的小说。她比许多多产作家的一生作品都要重要的多。”

二、女性主义批评和《觉醒》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的女性主义批评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特别是伴随着20世纪60、70年代席卷欧美的女权主义运动而诞生的。女权主义批评认为,在现存的文学作品中,性别歧视处处可见。肖邦作为一名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不像其他同时期的男性作家一样。由于她善于观察周围女性的生活习惯以及了解她们内心的情感,因此她笔下的女性生活内容和塑造的女性形象更真实、更贴近实际生活。她在小说《觉醒》中便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艾德娜不是一个传统的母亲也不是一个以丈夫为中心的妻子,她是一个希望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女性。

(二)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觉醒》

一方面,在《觉醒》中不乏有很多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女性,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是爱戴尔·莱迪奈。对那时候的男性而言,她符合他们对另一半的向往,这样的女性就是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妻子,是这个时期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代表了肖邦对当时传统女性的描写,她们相夫教子,自觉地维护着传统社会的秩序。

但同时,小说中也对这个时期的“新女性”进行了深刻的描写。除了女主角以外,莱思小姐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其他人眼里,莱思小姐是一个奇怪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挑战传统,和传统意义上温顺贤良的女性很不一样。小说中莱思小姐靠给人上音乐课得以经济上独立,这一点给了艾德娜很大的启发,以至于后来艾德娜也放弃靠着自己丈夫的“施舍”生活,她搬到被称为“鸽子房”的小房子里,靠卖画为生。“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艾德娜的经历证明了女权主义者的观点:女人如果要获得自由、获得独立的人格,就必须有经济能力,还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两类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更突出了作者肖邦内心对一种独立生活的向往,但也同时表达了她的无可奈何。

三、从女性主义出发分析《觉醒》中的意象

(一)大海意象

大海这个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之所以艾德娜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罗伯特邀请艾德娜去海里学习游泳。此时又出现了大海这个意象,大海发出的呢喃声仿佛在请求艾德娜,这种声音始终在她的耳边萦绕。大海的声音仿佛是可以和人类进行灵魂上的沟通。一方面她内心极其的纠结,她是一名已婚妇女,道德上不允许她与丈夫以外的男子过于靠近。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她先是婉言谢绝了。但是另一方面她是非常想去的,于是在最后她还是答应了罗伯特的邀请,跟他一起去游泳。“游泳使她自信心越来越强,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叛逆决心越来越坚决,最终冲出旧生活的圈子,做一位有个性有自由的新型妇女”。以至于到最后,罗伯特仍然选择离开她的时候,同时她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抗争不会有什么结果,她不愿意再如此压抑的生活下去了,于是她选择在大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她最初觉醒的地方。

(二)戒指意象

戒指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共出现三次,戒指也见证了艾德娜的逐渐觉醒。小说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最后她终于停了下来,脱下结婚戒指,丢在地毯上,看到它就躺在那里,不禁狠狠用鞋踩了几下,想踩碎它,但是她细小的鞋跟不仅没有在那闪耀的小圆圈上造成任何刻痕,实质可以说是分毫未损”。她的这一行为说明对于此时的埃德娜来说,婚姻是一种束缚,她希望可以以某种方式来使她摆脱这种束缚。她的内心已经开始了激烈的反抗,可是行动上却不知该怎么做,找不到让自我意识畅快地宣泄出来的途径。因为她明白无论她怎么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都无法摆脱社会以及家庭对她的约束,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妥协,妥协于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

四、结语

虽然受制于父权制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很多女性对现实的状况是无能为力的,但肖邦笔下的艾德娜却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和使命。她努力的寻找新的一条出路:追求自由、寻找真爱,最终又不得不回归于自然。尽管如此,肖邦还是走在了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前面,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作品是具有一定划时代的意义的。尽管曾经被埋没,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被重新予以肯定及评价。

参考文献:

[1] The Awakening,Kate Chopin,2005 edition.

[2] 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1995年版

[3] 关晶.女性的觉醒——凯特·肖邦小说《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J]. 电影文学, 2008,(24) .

[4] 韩化冰.女性自我意识的三部曲——解读《觉醒》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5] 韩锐.爱德娜的觉醒-评凯特·肖邦之觉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 1)

[6] 洛伊斯·班纳. 现代美国妇女[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87

[7] [美]凯特·肖邦.觉醒[M]杨瑛美,译,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8] 伊莱恩·肖沃尔特.女性主义新批评:论妇女、文学与理论[M]. 纽约:纽约出版社,1985.

[9]曾晓覃.大海的呼唤-析觉醒中的象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 (2).

猜你喜欢

觉醒父权制凯特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