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2-04-29王志豪

金融经济 2012年5期
关键词: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

王志豪

摘要:本文根据1990-2010年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以及城镇化率的数据,采用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江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与城镇化率有协整关系,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比就业比重对城镇化影响更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城镇化不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并探讨了相关的原因。

关键词:第三产业 城镇化 VAR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方差分解

引言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关系显得更为重要。江苏经济在全国领先,但江苏是工业大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其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相比明显偏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短板或将成为日后经济发展的桎梏。

以往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关系的文章不多见,运用计量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关于江苏省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研究更是非常少见,本文将借助VAR模型,运用计量分析,通过研究江苏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关系来更好的为江苏的产业政策建言献策,以便江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进而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一、文献综述

关于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关系,配第、克拉克、库茨涅茨等人主要从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的作用角度入手,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会不断提高。钱纳里提出“发展型式”理论,进一步实证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会发生规律性的演变,提出了“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刘易斯则认为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巨大收入差距造成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现代工业,实现了劳动力的城市化。

国外学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便开始研究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Signalman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得出城市的非农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以第三产业为主,进而提出第三产业已经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也提出由于城镇化带来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Riddle(1986)认为“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他采用计量方法根据截面数据对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进行了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回归,结论得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Messina(2004)根据世界上某些发达国家的数据,从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职能和规模大小的角度,得出了二者对第三产业的正促进作用,相反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二者。

林汉达(1998)和都沁军(2005)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城镇人口的规模,当城镇化率较高时,由于城镇人口的需求普遍大于农村人口,因而会加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李健英(2002)通过具体比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作用认为,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量的角度,即扩大城镇的空间规模,而第三产业则主要从质的角度来提升城镇的层次和品位,提高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点对城镇的发展显得更为长久。杨文举(2007)通过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得出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由于户籍制度和产业升级主要依赖资本投资等原因,第三产业的发展没能带动城镇化。张自然(2008)借助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因果检验,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作用显著强于城市化对第三产业的关系。李林杰等(2003)、刘汉辉(2009)、黄玉竹(2010)、吕一清(2010)、王乐军、郑近德(2011)等人分别根据河北、广东、安徽、成都、湖南等地区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第三产业产值与城镇化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谈镇和邱宇(2010)通过对江苏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进行了协整分析,初步得出江苏第三产业和城市化之间的单向关系,但分析不全面,并且没有考虑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本文将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和城镇化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更详细的结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 数据的来源和变量定义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江苏统计年鉴2011》、《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上的1990-2010年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以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之比的年度数据。

2.变量选取

从1990年开始,江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速明显快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强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平稳性检验

所謂平稳性检验,是指分析变量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否则为平稳序列。城镇化、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说明这三个原始序列都是不平稳性序列,而其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说明城镇化、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各变量都为I(1)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变量作长期协整分析,分别探讨城镇化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之间以及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是否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

2.协整检验

当两组变量下面采用EG两步法确立协整方程,第1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构建CITY与PROD3以及CITY与EMPL3的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如下:

方程一:CITYt=-63.39+2.99PROD3t+e1t

(-6.270***) (10.186***)

adj-R2=0.8371F=103.77DW=0.41

方程二:CITYt=-8.982+1.82EMPL3t+e2t

(-3.533***)(19.459***)

adj-R2=0.9497F=378.67DW=0.53

依据上述两方程的DW值得出这两个方程的变量存在自相关

方程三: CITYt=-12.52+0.55PROD3t+0.88CITYt-1+e3t

(-2.484**)(2.759**)(14.930***)

adj-R2=0.9883F=801.80LM(1)=0.878

方程四:CITYt=0.24EMPL3t+0.89CITYt-1+e4t

(1.853*) (9.989***)

adj-R2=0.9859LM(1)=0.007

第2步,对三个模型的残差序列μ1、μ2和μ3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均采用不包含常数项和线性时间趋势项的检验方程。

结果表明ADF 值绝对值分别为3.660和2.220,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可以判断残差序列e3t和e4t为平稳序列。即存在CITY和PROD3以及CITY和EMPL3的平稳线性组合,表明城镇化分别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当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时,城镇化率分别提高0.55个百分点和0.24个百分点;因此在长期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更能带动城镇化。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应该对城镇化影响更大,但是在本文的分析中出现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影响更大,其内在原因在于江苏是工业大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江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为1.36,而同期全国之比为1.068),从而说明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吸收的就业占比比较高,第三产业吸收的就业比重没那么高,因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对城镇化的作用就不明显,这样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对城镇化的影响就没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城镇化的影响大。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进行EG协整检验的基础上,便可以分别对城镇化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城镇化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动态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不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江苏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但是江苏城镇化并没有有效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原因可能在于江苏城镇常住人口虽然增加,带来了人口的进一步集聚,但其中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主要就业于社会较低层的行业,其收入增长速度慢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因而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不能通过格兰杰因果。

4.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

(1)残差单位根检验

残差的单位根检验能够确定VAR模型是否稳定,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的必须建立在VAR模型稳定的基础上。本文对两个滞后一阶的VAR进行残差单位根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这两个模型根的倒数都处于单位圆中,因此不存在单位根,即VAR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

(2)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的目的是分析在给定当期内生变量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新的冲击后对其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它显示模型中的变量的扰动项影响其他变量和自身的动态变化过程。对滞后一期的模型用EVIEWS软件进行检验的结果如图4,结果表明:(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对城镇化率的冲击存在持久的正效应(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冲击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在第10期时达到最大值(达到0.89),并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对城镇化率的冲击存在持久的正效应。

(3)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Sims(1980)的目的是分析原序列滞后N期中,某个变量引起的方差占总方差百分比的波动情况,据此来预测各变量的方差的贡献率,判断各种因素对城镇化率的冲击作用。图5的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动对城镇化率变动的解释力度逐渐加大,最终能够解释城镇化率波动的80%左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对城镇化率变动的解释力度逐渐加大,最终能够解释城镇化率波动的72%左右。这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对城镇化的影响较大,这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相一致。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第三产业和城镇化进行时间互动关系的分析,由协整检验可知城镇化分别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在长期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更能带动城镇化。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江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城镇化不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变动的格兰杰原因;通过方差分解可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对城镇化的影响较大,这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相一致。

三、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江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江苏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各级政府要妥善处理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同时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降低城市失业率。

(二)提高居民的收入

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违法收入,使江苏居民收入分配情况改善,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对第三产业的需要,克服虽然城镇人口增加但对第三产业影响不大的怪圈。

(三)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

减少户籍对居民就业的限制,完善政府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建立有效的就业市场用工需求和反馈的信息机制,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使城乡劳动力市场真正统一。

参考文献:

[1]Riddle D.Service-Led Growth: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 .NY:Praeger Publishers,1986.

[2]杨文举.中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 經济经纬,2007,(7).

[3]李林杰,黄贺林,梁婉君.河北省第三产业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4]谈镇,邱宇.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基于江苏省的协整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5).

[5]吴振球,谢香,钟宁波.基于VAR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6].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7]马鹏,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8).

[8]刘汉辉,侯军.广东省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猜你喜欢

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
桂林入境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与转移数量的动态关系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