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2-04-29何沐蓉凌志海王婉君

高校教育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导师研究生

何沐蓉 凌志海 王婉君

摘?要: 贫困研究生中存在着自卑心理突出、自尊心过强、个性容易偏执、行为上自我封闭等心理健康问题,而造成这些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就业和婚恋方面。应从调整助学贷款政策,健全奖助金体系,减轻研究生经济压力;以生为本,三环并重,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和谐,促进沟通,构建良好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三方面入手解决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词: 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机制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84—04

一、 研究动因???? 2006年,教育部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三所院校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至今已逐步推广到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往一切都免费的“公费研究生”已不复存在,所有研究生都需要按录取类别缴纳相应的学费。收费制度的改革,或多或少给研究生及家庭增加了负担,从而出现了贫困生。近年来,据媒体公开报道,因贫困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选择自杀的研究生上海、北京等地都有,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许多人对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心存疑虑。???? 本文将贫困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1]对我校随机抽取的1 00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将贫困研究生的量表数据与全国常模对比分析,主旨是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教育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才,推动培养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在在校研究生中随机抽取1 000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1 000份,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月均生活费用低于300元的问卷共有156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设计。问卷涉及被试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是否进行过心理咨询、压力源等。???? 2. 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该量表共90道题,分为10项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目,用以测量个体的心理症状,从而可以推断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因子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子分越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3. 统计方法。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将贫困研究生与全国常模SCL

90比较,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取a=0.050(以P<0.050作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三、 结??果???? 研究生SCL

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项目无显著差异(详见下页表1)。被调查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说明在贫困研究生中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心理压力。

四、 讨论与分析???? (一) 贫困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分析???? 1. 自卑心理突出。贫困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当他们踏入大学校门后,发现自己所接受的信息与所知的事物皆与城市生源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形成了自卑心理。进入研究生阶段,年龄增大,需要考虑婚嫁问题,同时接触面扩宽,需要考虑一些必需的应酬,而经济状况的窘迫与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导致他们自卑心理加剧。???? 2. 自尊心过强。有自尊心当然是好事,但自尊心过强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贫困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较高的智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对外界对自己的态度相当敏感,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话语和很平常的举动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感受到压力,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3. 个性容易偏执。研究生由于学历层次高、年龄较大、阅历丰富,个人性格比较独立。而贫困研究生由于自尊心过强,容易走向偏执,常表现为固执己见,不能容忍自己失败。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容易将责任归于他人或客观因素。现实中,常遇到有研究生处理不好同学关系或者师生关系,这与他们的性格偏执不无关系。???? 4. 行为上自我封闭。部分贫困研究生面对友谊,选择逃避。他们面对困难和压力,常表现出排斥和回避,将自我的行为进行封闭。???? (二) 贫困研究生心理压力源情况分析???? 经济和就业是给贫困研究生造成困扰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研究生由于年龄较本科生大,婚恋情感方面的困扰也相当突出。???? 1. 经济压力尤为突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我校近两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应届本科生的比例达到80%。一方面,贫困研究生中大多有本科助学贷款的历史,上研究生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等开支,促使该部分学生只能继续选择助学贷款。近年由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行,很多院校实行研究生全面缴费制度,虽然入学后随着奖、助学金体系的完善,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入学前还是需要先解决部分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另一方面,受社会上“攀比风”、“吃喝风”的影响,当今大学校园存在一种追求虚荣、竞相消费现象。班级里、宿舍里、导师科室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费攀比现象。对于部分贫困生来说,他们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大大方方”地花钱,这给生活上本来就窘迫的贫困生增加了额外的经济压力。另外,有些贫困生为了自尊和面子,不愿意去申请和参与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失去了一些获得生活补贴和经济收入的机会。???? 2. 学业压力不可轻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导师的要求。导师必须给研究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与充足的课题经费,一般来讲,导师对研究生的投入与对研究生的期望值是一致的,投入越多,期望越高,期望越高,研究生的压力越大。这种压力通常表现在导师对研究生提出更高的科研目标与论文要求,如果研究生能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就可能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但是贫困研究生已经承受了种种生活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来自导师的压力,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有的研究生会因此退学,还有的因为厌学导致抑郁,轻生的事也有发生。???? 3. 人际交往障碍要及时化解。不少贫困生由于自卑和敏感心理,常为一点小事和他人闹意见,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跟导师和同学亲近,导致师生和同学关系比较疏远。加上进入课题阶段的学业压力增大,使他们常常整天面对仪器和设备,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和他人交流机会更少,单调、封闭的生活状况形成了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影响这部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什么样的后果都可能产生。???? 4. 就业竞争容易引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总有一天,研究生要走出校门,汇入到就业竞争的大军中。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待就业的研究生人数逐步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很多毕业生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理想的极大落差, 自身较高的期望值与严酷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毕业生成为高校心理辅导的重点人群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也不例外。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往往要求较高的个人素质。而一些贫困生因为自身的原因缺乏自信,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面试时缺乏优势。而且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拉关系、走后门等,而贫困生缺少有权势的父母可以依赖,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如果得不到缓解,必然产生心理问题。???? 5. 婚恋成败也会影响贫困生心理。当今社会,人们的婚恋观更注重物质层面。在现实生活中,感情交往极可能受到物质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研究生缺乏自信,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加上因为经济原因穿着打扮不够时尚,导致他们难以吸引异性的注意,恋爱成功率低。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就容易因为感情受挫出现心理障碍或问题,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

五、 对策与建议???? (一) 调整助学贷款政策,健全奖、助学金体系,减轻研究生经济压力???? 一方面,建议提高研究生助学贷款的额度限制。目前,研究生每年国家贷款的最高限额是?6 000元,离贫困生每年需支付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较大差距。根据我校往年研究生偿还贷款的情况,绝大部分都是毕业后1年即可还清。鉴于研究生未来的工作预期及工作收入较好,贷款的偿还能力较强,国家应调整政策,适当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健全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培养机制改革后,高校陆续实行全面收费制度,但同时亦必须健全奖、助学金体系。完整的奖、助学金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奖学金。培养机制改革后,应大幅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的标准,并使奖、助学金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学校、培养单位和导师积极为学生提供的“四助”岗位助学金。“四助”制度使得收益与付出都发生在研究生本人身上,从而使研究生珍惜学习机会,增强经济意识和自立精神[2]。三是优秀奖学金,学校设立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每年评选1次,研究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优秀奖学金。此外,学校还应努力实现研究生医保全面覆盖,以解决意外伤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高校奖、助学金体系的完善,能力保研究生生活无忧、潜心学习,同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 以生为本,三环并重,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由心理咨询人员—导师—辅导员三方面人员组成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第一,心理咨询人员主要负责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定期检测,通过心理卫生课程和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等形式提高研究生心理调节能力,还要定期对导师和研究生专职辅导员进行培训。第二,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紧密的人是导师,导师不但要传授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技巧和知识,更要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特别应重点关注有心理障碍苗头的研究生,引导和帮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健康成才。第三,研究生辅导员与研究生的接触频繁,应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建立“关爱—引导—教育”的师生朋辈关系,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常态,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 倡导和谐,促进沟通,构建良好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在研究生群体中将高消费视为一种时尚,贫富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已不再是单纯的吃穿好坏的区别,而是出现了整个消费结构的巨大差异。作为育人的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和谐,促进沟通,创建重学术学识,轻奢华时尚的健康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举办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发现研究生的特长,提高研究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能力,促使贫困生走进集体生活,使他们在友情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渐排遣寂寞沮丧、痛苦等不良情绪,在集体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其次,做好常规教育,打造和谐校风。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在研究生中树立先进的社会风尚,用最主流最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为贫困生树立坚定的思想意识。最后,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它在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所展示出的作用巨大,影响广泛。而研究生是网络里的活跃分子,他们经常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加强健康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引导是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总之,研究生中的贫困生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整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应该像关注本、专科贫困生一样关注研究生中的贫困生,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为他们“脱贫”创造良好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解决贫困研究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既顺应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形势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参考文献[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7—53.[2]?许丽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新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66—68.[3]?饶武元.培养机制改革视野下的研究生德育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26—29.[4]?高中建,张?娟.“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初探[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24.

(责任编辑?赵文青)

猜你喜欢

贫困生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