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作用

2012-04-29程仪容

飞天 2012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德育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在内容、形式、实现途径等方面存在直接的互动关系。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人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德育功能。校园制度文化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监督和保证作用。校园物质文化通过环境建设净化思想,能有效抵制消极思想的滋生。而随着学校德育内涵的丰富,一系列涉及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法学、美学、逻辑学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德育之中,既充实、丰富了德育的内容,也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知识基础。另外,广大德育工作者不断寻求新的德育形式以增强其实效性,这些形式各异的德育必然为校园文化吸收和借鉴,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学校德育在实现途径上也不断创新,积极利用科技传媒加强思想宣传,特别是网络的运用,在客观上促成了校园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总之,校园文化和学校德育唇齿相依、不可偏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全方位的德育,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而在校园文化中起着导向和灵魂作用的高校德育,又指导和创新着校园文化,不断把校园文化推向更高的境界。

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隐性课程,因而它也作为学校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存在。它是一种主要通过课余文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精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课程形式。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深化,在使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等方面,校园文化通过熏陶、感染等形式而起作用,因而比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对培养学生成才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所以,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共同组成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非课堂教育的体系是不完整的。只有当非课堂教育补充、深化课堂教育时,大学的教育功能才能达到最大的施展,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的关系,既不能取消或扼制非课堂教育,也不能使非课堂教育排斥、对抗、否定课堂教育,否则学校的目的任务就难以甚至无法实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与学科课程的互补关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这样几个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如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校园环境等;行为层面,包括学生间的交往、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师生间的关系,乃至教师与家长、社会与学校的关系等;观念层面,主要有校风、办学方针、教学风格、教学观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制度层面,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从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与校园文化的内容一致的,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内容完全是校园文化的内容。发展校园文化与开发隐性课程在许多方面是同一个工作,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校园文化。由于隐性课程具有隐蔽性、整体性、易接受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因此它在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都有其特性。此外,由于隐性课题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因此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深刻影响。

从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到走完大学生活里程,校园文化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感染作用。校园物质文化,不是通过硬性的规定和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管理,叫他们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是通过校园物质文化陶冶师生员工,使其自觉地被物质文化的氛围所吸引、所净化。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不光是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塑造大学生们的美好心灵。校园物质环境至关重要,校园的建筑、雕塑、装饰及明亮整齐的教室,一切都整齐有序,到处都充满文化氛围,师生员工在这样优美的校园环境里,没有烦恼、忧愁、苦闷、彷徨,它每时每刻都能给人以情感上的抚慰。还可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学习紧张之时可以到校园轻轻漫步,草坪上躺躺,潺潺流水的溪边坐坐,享受鸟语花香。在这种环境里,紧张烦闷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平衡。

第二,激化作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处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它们随时随地会给人无形力量,催人奋进,开拓进取,积极向上。优秀的有特色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所折射出的学校传统、思想、精神等,能培植出师生员工的内心信念和奋发向上的热情,能促进其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学校的凝聚力。环境有重要的影响,环境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大学生,从而对学校产生感情和热爱,进而升华为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和认同,从而激发起高尚的爱国精神,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导向作用。校园物质文化可谓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导向、它是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当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踏人图书馆前宽阔的台阶就给人步入学术殿堂的感觉,一走进图书馆大厅,那种宁静与庄严会让人在知识和真理面前更为虔诚,当你长年累月与图书馆打交道之后,对它的外貌你也许只有模糊的记忆了,可是它给你的感受、它的精神则可能永存于你的记忆之中。当你漫步在校园林荫道上看到一尊尊塑像时,你会感受到孔子伦理思想之崇高、屈原爱国精神之伟大、爱因斯坦科学观念之可敬,就会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之处,自觉地受到他们的伟大形象的启迪,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对其有一种无形的启发教育作用。在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你会被这种环境吸引,连那雪白的墙壁都似乎在告诉你,不要破坏这美的环境。学校的报刊、广播、宣传橱窗、幻灯、闭路电视、黑板报、标语、墙报等传播媒介,无不对师生员工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建设得无比优美的校园对形成良好的校风、人际关系、学校精神都会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明确的导向作用。

有人把智体俱佳而品德不好的“人才”比做社会的“危险品”,这是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而校园文化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校园物质文化为德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校园精神文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利条件,校园制度文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德育方式。因此,校园文化应该而且能够担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校园文化也理所当然地要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具体目的。

注: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规划项目“大众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影响关系研究”(11JK004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3]欧祝平.谭益民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程仪容,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物质德育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