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农村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2012-04-29李秀娟

理论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远程教育

李秀娟

[摘 要]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是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人才的新模式,目前该项目在青海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优势和特点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应从政府支持、加强宣传、资源建设、认识等角度探索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等教育;远程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90 — 02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比较薄弱,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在2004年秋季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一村一”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并集成全国农业高校和相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采用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为每村培养一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一、青海“一村一”项目实施现状分析

青海电大到目前为止只有3个教学点开展“一村一”项目,一是大通农广校教学点,2006年开始招生,开设专业只有设施农业,目前在校生7人,毕业55人;二是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点,2010年开始招生,开设专业有农村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在校生只有8人;第三个教学点是循化电大,2011秋开始招生,开设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在校生2人,青海有4172个行政村,“一村一”项目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行政村覆盖率仅为1.68%。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大通农广校在开展“一村一”项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是青藏高原唯一的全日制农牧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有4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9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省级实训基地3个。师资力量雄厚。开设15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草原与饲料、兽医、农业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级示范专业。大通农广校是大通农民学历教育和科技培训基地。在农民科技培训、生产示范、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其农业师资、实验和实训基地都非常适合开展“一村一”项目。

二、“一村一”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一”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建立面向农村开放式的远程与继续教育新模式、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使其优势和特点不能充分发挥。

1.规模小、效益低,教学点办学积极性不高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10春招生7人、10秋招生1人,11年春、秋都没有招生,大通农广校除了最开始06年招生较多以外,以后招生人数逐年减少,10春招生3人,10秋和11春没有招生,11秋招生3人。循化电大11秋开始招生,学生也只有2人。青海电大“一村一”招生人数之少、招生数和毕业生数的行政村覆盖率之低,全国罕见。与其他电大相比差距巨大。

湖南电大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自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一村一”项目开始,截至2010年秋季共招生42753人,开设专业18个,试点覆盖全省14个市州50个县市36067个行政村,乡镇覆盖率为92%,行政村覆盖率为76%。不仅招生规模位列全国41所试点省级电大首位,而且“一村一”办学质量令人瞩目。

内蒙古电大截至2011年春季,“一村一”项目累计招生近6000人,毕业生达3200人,开设4大类9个专业。

青海电大“一村一”项目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招生人数少,不能形成招生规模,教学组织难,教学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无效益,教学点在办学时缺乏积极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政府支持不足

青海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和农村教育条件的低保障为“一村一”项目的实施带来了诸多制约因素。一方面是学生学费的支付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学设施设备的改善问题,都需要大量持续的投入。在目前的条件下,青海“一村一”项目要通向农村还存在很多障碍和实际困难。而这些障碍和困难的解决,关键要依赖于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与机制保障措施。

全国“一村一”项目开展的较好的省市,其“一村一”项目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比如湖南电大“一村一”项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下发专门文件,将“一村一”项目纳入湖南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从政策和经费上予以扶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财政厅与内蒙古电大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区农村牧区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提出,自2011年秋季起,重点从自治区现职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农牧民中招收“一村一”学员进行学历教育。此举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等问题,为提高农牧民特别是村干部整体素质搭建平台,同时为农村牧区培养一批不离乡不离土的大学生,推动农村牧区科学发展。项目实施期内,学员学费由自治区财政厅和学员个人按照7:3的比例共同承担。〔1〕

青海电大开展“一村一”项目以来,没有积极争取政府在经费、政策、组织等方面的有效支持,这也是“一村一”项目得不到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3.资源缺乏,教学支持服务不到位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调整,部分农村形成了各地的优势产业,农民对知识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各地的优势产业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计划性。由于“一村一”起步晚,加上新开专业增加较快,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比如许多教材仍停留在原有教材的缩编上,在内容上不够贴近生活,在语言上不够浅显易懂,知识的更新也不够快,部分教学资源建设跟不上知识的更新发展;VCD光盘的学习指导大多内容枯燥,内容偏重于理论及应试,缺少实用技术的指导和讲解,对学员的吸引力不强;网上资源大多也是停留在应试及书本理论的阐述上,有关于生产生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较少。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力度不够,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于“一村一”学员主要来自农村,居住分散,受时空的限制,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问题突显。

4.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一村一”学员受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农村学员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时间较少、学习环境差、学习适应性较低这些都是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障碍。青海农村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电脑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真正网上学习的学员很少,造成部分学员难以按照目前的远程教育模式完成教学规定的任务。

三、青海“一村一”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村一”项目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促进了社会的公平、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应该充分发挥项目特色和优势,使项目能健康持久有序的发展。.

1.提高认识

青海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单一,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一方面难以接受新农业科技知识,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多从事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低层次的服务行业,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兴第三产业,这都制约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如果通过“一村一”项目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一大批立足农村的高等专门人才,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大应当主动承担为“三农”服务的历史责任,办学不光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必须要认识到为青海农村发展培养人才是电大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项目发展

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实施好“一村一”项目的重要途径。“一村一”项目应列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同时提供政策或资金支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税费改革中,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从办学过程看,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有效引导在“一村一”项目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然要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各教学单位本身应该统一认识,广泛宣传,积极争取支持,要充分认识到有为才能有位。只有把“一村一”项目办好办强,扩大影响力,才能获得地方政府的最大的支持。

3.广泛宣传,确保丰富生源,选拔优秀生源

在取得政府财政支持的前提下,确保丰富生源是做好“一村一”项目的关键所在。浙江缙云电大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行政手段组织生源,即:由县政府亲自发文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落实推荐名额,有效保证了生源的质量。此外,通过新闻媒体、招生简章等形式,加强“一村一”工作的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一村一”,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政府埋单,更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连续三年的招生报名中,报名人数均超过招生指标的30%以上,招生指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现象。”〔2〕有了丰富的生源,就可以选拔优秀的生源,优秀的生源也就更适合远程学习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通过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农村基层干部。

4.资源建设

针对网上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补充不及时的问题,一方面中央电大和全国电大需要提升资源建设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青海电大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点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实验条件较好的优势,科学安排时间,加大面授辅导力度,在农闲期间集中进行面授辅导。保证学员能参加面授辅导,在面授辅导过程中既要注重适当的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措施之一便是“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电大应当积极探索农村远程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参 考 文 献〕

〔1〕http://ddsx.crtvu.cn/PressReleases/Lists/List/DispForm.aspx ID=2201

〔2〕李献平.基层电大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责任编辑:侯景清〕

猜你喜欢

远程教育
多媒体教学古诗有感
探究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模式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远程教育的军队成人教育模式探讨
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军队任职院校发展远程教育的思考
2005—2015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远程教育中教学交往策略探究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