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模式与高职英语口译教学
2012-04-29魏华
魏华
摘 要 翻译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承担起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翻译人才的教学培养工作。然而,翻译教学,特别是口译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弱项,这是由口译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所决定的。本文建立在口译专家吉尔教授提出的口译理解模式之上,针对高职口译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对口译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吉尔模式 高职英语 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Gill model and Vocational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WEI Hua
(Jiangx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Nanchang, Jiangxi 330099)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bridge and link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ranslation caus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hina's foreign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ssume the teaching cul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However,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particula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 has been the weak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own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ed interpretation mode of understand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expert, Professor Gill, for Vocational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new ideas to th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Gill model; vocational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0 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提出: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显然,当代高职英语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法、阅读、写作等课程的专项技能,贯穿在整个英语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的译,尤其是口译成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翻译课,甚至是笔译课程乃至后一阶段的口译课。笔者根据自己从事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实践经验,联系吉尔模式对口译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 高职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资源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课程的开设逐渐呈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课表上。很多高职院校都一致把该课程开设在高年级阶段,被定位为专业核心类课程。这无疑体现了高职院校对翻译课程的重视,但现实就是课程开设的时间短,因此在教学上显得有些拔苗助长,仍然是专业设置的一个薄弱环节。接踵而来的教材编写和师资力量也有待提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采用本科类翻译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实用性,偏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还需要时间的积淀,翻译专业的教师较少,大多老师缺乏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
1.2 社会调查
有就业招聘要求高职英语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能够从事公司基础陪同口译的工作。也有调查显示,公司业务员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口译和笔译的能力上。英语毕业生进入公司岗位后,各种商务合同、订单、信函等的笔译工作,接机、谈判、沟通客户等的口译工作,综合体现了英语听、说、读、写的总体水平。大量访谈也表明,高职院校英语口译能力较弱,特别是中国与许多国外客户打交道存在严重问题。
2 吉尔模式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口译界知名教授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是口译跨学科实证研究的代表,在其著作《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一书中特别强调口译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口译的理解模式公式:C=KL+EKL+A。该公式解读为:C:理解(comprehension)=KL:语言知识(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EKL:言外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A:分析(Deliberate Analysis)。吉尔的口译理解公式表明:成功的理解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丰富的语言外知识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相互依存,只有通过译员的仔细分析才能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对源语的理解。
2.1 语言知识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教育不仅应该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涉外业务的能力。现在高职口译课程的开设正是面临着培养大量合格的译员,为听、说、读、写综合语言知识技能服务。“听”意味着在听译时能听各种地方英语,不同语速的英语。“说”意味着在工作过程中能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流利达意的表达能力。“读”意味着在视译时能快速阅读并理解再表达的能力。“写”意味着在工作过程中能进行信息过滤达到快速笔记的能力。
2.2 言外知识
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 Herbert说过,做一个好的译员要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我国钟述孔教授也认为,“译员应对一切都有所了解,拥有‘百科全书般知识”。一个合格的译员不光要对语言能力精通,还要对方方面面都有所知晓,特别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旅游英语口译一定要先前熟悉当地的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商务英语口译一定要清楚贸易术语、商务知识等。这也就是说,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全面的言外知识可能才是最终成就译员的法宝。
2.3 分析能力
翻译过程其实是一种创造,灵活的分析理解能力就是创造过程的根本。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将口译过程形象地概括为:“听”、“记”、“思”、“表”四个字。这里的每一个字都伴随着分析。“听”不仅指听觉系统被动地接受信息,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把源语进行分析,并过滤信息,为下一步“记”做好准备。“记”也并非简单的“笔记”,还要“心记”。换句话说,口译记忆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筛析、加工和编码处理后的储存和提取。“思”更是对源语信息的识别、解析和重构。最后在“表”的过程中,仍然要求译员考虑用词恰当、表达流畅等问题。
3 吉尔模式对高职英语口译教学的启示
对比高职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与高职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差距。结合吉尔模式的口译理解公式,高职英语口译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3.1 整合教学资源:训练语言基本功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关键。大多高职院校由于缺乏适当的教材,有的直接借助本科类翻译课本,有的编写自己的翻译教材。但总觉得遗憾的是,编出的教材还是照搬那些晦涩的老课本,专业性不强,甚至内容缺乏时代性。因此,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影响几届学生,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当然,翻译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应该使用各种即时材料。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会议口译的实况录音供学生们去操练,也可以从电视节目、英语报或其他杂志媒体上收集一些适合现场笔译或口译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一块黑板的普通教室难以满足当今翻译教学的需要。翻译是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语言训练,丰富的声像资料,与时俱进的现代资源在没有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便无法呈现给学生。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建设的投入,使得翻译课堂更加实用化,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一名资深的翻译者一定是双语功底都非常深厚的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现在很多大学生虽然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但是口语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这与其母语的掌握颇有关系。语言知识是掌握某种语言表达和接受该语言文字符号并进行交际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两种语言功底,而绝不是学了几年外语就可以做翻译的了。著名的翻译家Peter Newmark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翻译障碍的往往是译者的母语。因此,在英语口译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多样的双语互译材料,既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还包括我们自己的母语。
3.2 终身学习:拓宽言外知识面
我国的刘和平教授就提倡译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个译员,随时都可能碰上自己陌生的领域,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永远保持好奇的心态。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口译实践中会遇到不同讲话人和各种交际场合,话题千变万化,内容包罗万象,译员就像是个“杂家”。例如:刘和平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过,译员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翻译者,有时扮演着更多的角色,有可能是谈判者的助手,有可能是谈判者的调解员,有可能是市场的调研者。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一次谈判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译员的言外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不是“鱼”,而是终生受用的“渔”。
其次,各种专业的开设是众多高职院校的特色。英语学习者首先要牢固自己的专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例如:商务英语专业学习者必须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熟知商务英语语言特点,懂得语言才是架起双方谈判的桥梁。很多学生都有感触,到了学习翻译课时,方觉先前课程未学扎实。因此,翻译课程不宜开设过早。另外,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关心时事,注意发生在身边的英语。
3.3 改革教法:培养心理素质和分析能力
口译的特点之一就是即席性强,压力大,通常伴随不可预测性。在一些大型的口译现场,往往可以发现平时优秀的口译员表达不清,声音变小,究其原因可能与心理紧张有关。因此,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口译训练来说必不可少。第一,口译材料的选择从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第二,采取情感教学模式,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降低焦虑,提高口译教学效果。第三,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译实践,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译文,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译文的优劣,让学生从译文的比较中熟练口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最后,组织学生有效的小组口译活动,模拟场景口译等,使其语言知识与口译技巧逐步提高,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口译教学除了具备一般课程教学的特点之外,更是一门艺术。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师生的语言水平,更多的是言外知识能力。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提高自身口译水平,认真关注翻译理论动态,努力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
[2] 张吉良.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J].上海科技翻译,2003(1).
[3] 江峰.新编英语翻译技巧[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6).
[4] 程跃珍.从吉尔的口译模式看商务英语口译能力要素的构成[J].华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