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本科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2-04-29黄秋敏杨俊峰
黄秋敏 杨俊峰
[摘要]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本科审计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参与教师课题、教师指定选题和自主选题的方式进行,可设计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选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和结果评价并重的模式,为保证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应注意选题难度和研究过程的控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6-0101-0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应贯穿于学习的各个阶段及各领域。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措施。
一、研究性学习及其应用意义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课程计划》和2001年《指南》中给出了较为模糊的定义: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针对以上表述,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做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解释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校中研究性学习应该理解为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如何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具有该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是每一个审计专业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与现有的应试教学的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各种能力,促进其对专业课程或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领域中的理论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设计调研计划,通过教师的参与,组成团队共同分析和研究问题。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统一,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某一问题或某一选题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审计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学会从专业的视角对问题和选题进行判断、分析,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在本科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审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审计学原理》、《财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等多门课程,无论是哪一门课程,都涉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知识,“应该如何”以及“什么是最佳”的判断比比皆是。本科生既没有审计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以上判断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格外抽象,容易导致其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不足,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要改变这种局面,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一)本科审计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在本科审计教学中,通过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参与教师选题、教师指定选题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即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小组采取小组长负责,5~7名学生为宜。
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确定研究课题→调研→小组讨论→完成研究报告→全班交流”的过程进行。新学期开始首先把审计方面的教师课题公布出来,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组成研究小组。对选定研究课题的学生,课题负责人和审计任课教师应对该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并将具体的研究工作分派给各位学生,指导其研究并要求定期沟通、汇报研究进展,限期提交研究成果;对未选定研究开题的学生,任课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拟定选题并明确研究要求,学生自愿选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要求各研究小组限期上交研究方案、定期沟通研究进展、限期提交研究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自拟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学习。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任课教师都应当进行实时指导和监督,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范围和学习内容
审计学的内容较多,所有内容都引入研究性学习并不现实,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是必要的。要做到通过传统教学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完成,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应当选择重要的、有研究价值的内容实施研究性学习,如审计理论方面,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期望差距、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审计风险、审计准则、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审计实务方面,如何进行舞弊审计、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审计抽样技术的运用等。
(三)引入研究性学习后的成绩评定方法
引入研究性学习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需考虑研究性学习和传统学习两部分;至于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内容在审计教学内容中所占的份额自主确定。
研究性学习的成绩评定应考虑学习成果和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成果通常包括阶段研究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两部分,阶段成果通常有研究工作报告、读书笔记、小论文等形式,最终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报告、论文、设计方案、案例分析等,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考虑这两部分成果的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领悟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的提高。
传统学习的成绩评定则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加上一定比例(如20%或30%)的平时成绩(作业、练习、出勤等)综合得出即可。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审计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本科审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精心设计研究选题。无论是哪方面的研究课题,首先应当难易适中,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定的收获,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选题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过于简单,又会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其次要具备研究条件,研究所需的手段、方法学生是否掌握、能否自如运用,考虑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料。还要兼顾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前沿,兼顾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点、教学要求,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精心提出研究选题,并对审计方面的教师课题以及学生的自拟选题进行评价,挑选适于学生研究的题目做研究性学习的研究题目。
第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针对各研究选题列出相关书目和文献,要求学生阅读并通过读书笔记检查、沟通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和知识积累、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审计学科发展、学术研究动态、实务界的规范调整等信息,要求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和最佳实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调研。
第三,要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适当的监控。首先应关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关注整个研究过程及学生的研究活动,要求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定期汇报,监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保证研究目的的实现。其次应掌控研究进度和时间的分配利用,在研究陷入僵局时及时引导,在进展缓慢或受阻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再就是要把握分散的学习和调研与集中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既能够自己学习和思考,又能够广泛地听取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研究分析能力。
此外,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是给予必要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保障;二是班容量安排不宜太大,以45人左右为宜;三是逐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明确相关标准和规则;四是对教师的工作量考评,既要考虑课堂教学工作量,还要考虑课堂之外研究性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调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封闭的教学环境开放化,在本科审计教学中应用非常有益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蔷,刘淑华. 高校《审计学》课程设计的“喂球”艺术——谈研究性理念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12):40-41.
[2]高强,李秀莲,张惠茹. 论“项目学习”在高校审计学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7):395-397.
[3]张莉,高英. 审计学专业多维“椎体”培养模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269-270.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