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环境下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研究
2012-04-29申彦舒
申彦舒
〔摘 要〕随着Web20的出现,就业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就业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Web20环境下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Web20;高校;就业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16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064-03
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但大部分高校就业网上的信息资源组织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1],服务功能只停留在政策、招聘等信息的简单发布上,缺乏与用户的互动沟通,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集互动性、参与性、社会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为一身的Web2.0的出现,对就业信息服务的影响不仅是在技术层次上,更多的是对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革新,即更加注重就业服务对象的因素,提供的服务更加主动化、个性化、便捷性。因此,如何利用Web2.0带来的契机改善就业信息组织与信息服务方式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现状
1.1 就业信息资源匮乏,利用率低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信息资源一般都是为本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仅收集本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的招聘信息,数量不多,更新不够快。对于独家优质资源,通常采用屏蔽信息等保护性措施,只允许本校学生使用,禁止其它高校的学生访问,使得本来匮乏的就业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共享功能,导致学生所获得的就业信息数量有限,资源利用率低。
1.2 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滞后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网站还仅限于对就业政策、招聘等就业信息的简单发布上,没有充分发挥控制、指导和预测等方面的功能。只有少数高校同时具备就业信息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就业课程点播、在线职业测评、就业跟踪、网上调查、人事档案代理管理、在线咨询等功能和服务项目[2]。
1.3 就业信息收集缺乏主动性
就业信息服务既需要有懂信息技术的人才搜集就业信息,又要有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人才指导学生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懂心理学的人才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而当前,各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他们多为普通的行政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就业服务信息收集较为被动,通常通过用人单位主动上门联系、招聘会等获取就业信息,缺乏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专业技能要求等各方面深入和持续的了解[3]。
1.4 就业信息服务缺乏交互性
以往由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就业信息服务仅仅停留在单向的、点对点的服务层面,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人才市场、政府等之间缺乏就业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比如就业指导培训,目前高校就业培训的主要方式是举办相关讲座,而且这类讲座举办的并不多,并不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所有毕业生,影响了就业信息在各用户之间的充分传导,无法实现即时通信,难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难以获得就业反馈信息,难以为教育主管部门获取决策参考信息。
2 Web2.0在就业信息服务中的创新
Web2.0的出现给就业信息组织与信息服务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并且使就业信息服务的互动成为可能。Web2.0技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互动性,使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提供者,大大丰富就业信息资源,并实现就业信息的充分交流和互动。针对目前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高校可将就业信息化建设作为Web技术应用的重点,将Blog、Wiki、RSS、SNS、Podcast等为代表的Web2.0核心技术应用给就业服务工作者之间、用户之间、工作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围绕就业信息化建设这个中心构建统一的平台。
2.1 注重以信息构建2.0建设就业信息服务网站
信息构建思想在网站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该思想指导下建立网站的标识系统、组织系统、搜索系统、导航系统以及设计控制词汇表等,形成一个优化的信息空间。Web2.0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方式,考虑用户交互,提倡服务个性化和社会化,突出开放、共享、参与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搜寻与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习惯,这些是只将“用户做为信息受众”的传统信息构建(IA)方式不能充分解释和实现的。Web2.0的出现使信息构建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了满足新环境下的用户需求,信息构建(IA)进入了“信息构建2.0”(IA2.0)阶段,其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和“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4]。因此,Web2.0环境下需要应用信息构建2.0建设就业信息网站,要求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为中心,强化用户的社会性和主动性,以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用户体验为目标来设计和组织信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具有丰富用户体验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站是顺利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必须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2.2 构建基于RSS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
RSS是一种基于XML技术的互联网内容发布和集成技术,可以通过一个浏览窗口或RSS阅读器将大量信息源聚合到一起,用户通过订阅无需逐一访问各站点便可了解所需内容。就业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谁在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谁就赢得更多的机会。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向用户提供各种主题类型就业信息的定制和推送服务,当信息更新时,系统会自动将信息推送给订户,使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信息的最新动态,大大地提高了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3 构建基于Blog和IM的参考咨询服务平台
Blog是Web2.0应用的最典型代表,它赋予用户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同时也为任何愿意接受相关信息的人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渠道。IM(Instant Message)是即时通信工具,使用户能够进行各种信息的实时交流。在就业参考咨询服务中利用Blog和IM等Web2.0应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各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用户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可以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就业信息的需求和理解,实时咨询相关的问题,还可以利用IM和Blog创建专业群组,随时共同探讨各种实际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可借助这种方式帮助毕业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和解答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的反馈,倾听用户的心声和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进就业服务质量。
2.4 构建基于Wiki的就业知识导航
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它的协作是每个用户针对同一主题依从自己的观点进行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具有简捷性、即时性、开放性、自组织性等特点,被认为是最适合做百科全书、知识库或整理某一领域知识的知识性站点的工具[5],正日益成为集纳众人智慧的平台。就业指导中心可借助Wiki的理念和工具创建就业知识库,通过知识库实现知识导航,使用户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各项分散的就业信息服务。在具体实施中,先确定好就业主题,针对各个主题进行大量的信息资料搜集工作,初步建立就业专题知识库。对于整理好的专题知识库,允许小组成员、领域专家和用户加以补充和完善,聚集多人的智慧,共同完成优化某一主题的建设,并在Wiki平台上形成新的有价值的条目,不断形成许多主题资源库,使导航更加完整、充分和权威,最终构建整个的就业知识导航。
2.5 构建基于SNS的就业虚拟服务社区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采用实名制的方式,形成真实的用户信息,从而能够在网络上充分地为用户打造人际关系网,提供多渠道、多方面的资源,最大特色是扩展用户真实交际圈,稳固可信的人脉资源,为用户互动分享知识提供跨越时空的场所。就业指导中心利用SNS可以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搭建就业信息培训虚拟社区,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用户之间提供就业交流平台以及为学生用户和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求职平台等。使学生用户可以与已经就业的同一专业行业的人成为好友,向社区人群推荐自己,不仅可以求职,还可获得行业信息和人脉关系,求职成功后,仍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发展自己的圈子关系,为其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平台。同时,SNS也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管理方案,通过对用户简历做在线测评后,可以快速将合适的人才“囊入怀中”,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招聘模式,建立起一种立体化、多元化的网络招聘[6]。
2.6 构建基于Tag的社会化标签服务平台
Tag是一种分类系统和新型信息组织形式,集合集体智慧,形成多种分类或聚类规则,给用户提供一个清晰易理解的信息环境,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和获取信息。具有平面化、随意性、聚合性、社会性、以人为本、导向性和动态自适应性等特点[7]。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任何就业信息自由选择词汇贴上个性化标签,对新资源可以进行简单的描述,通过使用不同的标签可以把多主题的资源归到不同类目里,更加便捷地汇聚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并且可以向其它用户推广传播。所有用户的资源不仅在一个共享平台,而且相同的标签还能聚合不同用户相同分类下的资源。Tag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揭示、资源的聚合,使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更能切合用户的检索需要;实现了对信息的自我组织和用户间的互动,产生了基于Tag的信息共享[8]。
2.7 构建基于Podcast的多媒体服务系统
播客(Podcast)又称作“有声博客”,是一种网络上传播的数字广播技术,用户通过RSS订阅可自动接收媒体文件,并将其转到便携终端,实现实时收看、收听视音频节目,也可以上传自制的视音频节目与其它用户分享交流。利用此技术,可将各类实用的就业培训多媒体资源无限制地向用户开放,提供就业技巧、就业案例、招聘活动等之类的在线广播节目,用户可以直接在线收听或者下载后随时收听,用户也可以将就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就业信息制成视频信息进行交流,使之更加形象化、可视化。大大丰富了就业信息服务的途径和形式,充分营造了人性化服务的新形象。
3 平台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观念问题
Web2.0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给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带来服务观念的变革,在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个人经验交流平台、就业培训教育等方面给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互动、开放、共享等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技术成为平台建设的核心。因此对于各种最新的信息与服务项目,其中包括Web2.0的相关服务项目,应定期实施专业培训,使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3.2 安全问题
成熟的Web2.0网络应用系统之间可以方便地共享资源和功能,这是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同时,由于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基于Web2.0的网站系统承担着更多的信息安全风险。如垃圾信息、病毒传播隐患、黑客的攻击、恶意网址等。所以需要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各方面加以考虑,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网站的正常运行。
3.3 用户信息素养问题
用户往往只是将自己定位于就业信息的使用者,而不习惯于在Web2.0环境下的既是信息使用者又是信息发布者甚至是信息创造者的角色定位,不利于求职技巧、面试经验等隐性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同时,新技术的引入,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要求用户掌握一定的使用技巧。因此,需要通过各种信息素养教育手段全面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4 结 语
依托Web2.0技术的就业信息平台,不仅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就业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就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的深度、广度,提升了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激发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用户之间就业信息的充分交流,创新了就业信息服务模式,使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蒲姗姗.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99-100.
[2]陈璞,单宝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266-267.
[3]何雪梅.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J].科技信息,2010,(8):65-66.
[4]刘记,袁琳,叶晓峰,等.Web2.0环境下的信息构建研究(Ⅰ)——信息构建发展的新阶段[J].图书情报工作,2007,(8):58-63.
[5]李亮先,钱文丽.Web2.0环境下医学信息检索新途径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39-41.
[6]马川.SNS:青年人求职新平台[J].当代青年研究,2010,(3):54-57.
[7]张立彬,赵麟,吴一平,等.基于Tag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新方式[J].情报科学,2008,26(10):1494-1501.
[8]赵需要.基于Tag的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1,(5):18-21.
(本文责任编辑: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