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2-04-29张开鑫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改革思考教学艺术小学美术

张开鑫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和培养,需要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动手、欣赏等方式来陶冶小学生的艺术情操,形成良好的美术品质。本文以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对美术教学进行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改革思考

深入了解美术教学大纲,可以发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从而领会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探索式的学习,这是新课标下美术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和改革方向。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利用创新的教育理念,来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浅见。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原则

(1)融思想情感与美术教育于一体,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客观而言,每一幅美术作品中都蕴含着积极丰富的主题情感,将这些情感思想的教育和美术学科本身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艺术。比如在一副山川河流的美术作品面前,作品的气势往往能表达出对祖国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我们在进行这样的佳作赏析教学时,要巧妙地运用美术作品唤醒孩子们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激情。这样的情感传递,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提升艺术修养。

(2)将知识教授穿插于美术教学,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水平。不可否认,由于客观方面的限制,小学生的视野大多相对狭窄。打个比方,农村的孩子可能从来没见过飞机,而城市的孩子则对真的猪牛羊一无所知。这些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一个阻碍。美术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借助生动的图片、有趣的画面,来抵消这些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更好的姿态去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水平。长年累月积淀下来,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而以趣味性去带动学生掌握知识性,这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改革创新目标。

(3)切实落实美术技能训练,在锻炼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作为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美术又是以图画创作为主的课程,而线条组合与色彩搭配又是其重要的基础。如何进行系统而有趣的讲解,是考验每一个小学美术教师的问题。如何落实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首先教师必须达到一个较高的美术水平,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其次要科学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完成好每一次美术作业。另外,美术教学可能最大不同于其他学科就是它没有对错之别,只有精与不精的区别,要更多的引导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接受和表达。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1)营造民主气氛,创设和谐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石,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无时不刻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们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才能思维活跃,想、说、问联一体,敢于通过美术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应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满足他们年少的表现欲望,并通过恰当合理的语言、眼神或动作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革新创优。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言引导课堂的主人——学生,而不是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约束他们。当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见解时,无论如何,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与表扬。而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则要用眼神、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并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美术课堂没有指责与嘲笑,只有宽容与鼓励,只有平等的交流与进步。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的创新,在于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实现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作为美术教师,要做到积极参与学生的“美术活动”,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表达,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保持引导者的责任,适时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其创新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准备。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的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不是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应该是美术学习的兴趣。基础知识和技能只能说是一种手段和方式,一旦没有了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讲授的知识内容就难以实现有效对接。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美术独特的吸引力,以多样化的途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认知相适应。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就能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自然而然进入美术的世界,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求知兴趣被唤醒之后,想象力开始承担起重要角色,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从模仿到创造,想象起着桥梁的作用。美术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很多时候,美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给学生们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在美术课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美术艺术。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从一定程度上说,探究性学习需要更强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因此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陶冶方面能发挥更大作用。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况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提出问题,在实践表达与交流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只有注重学生主动性才能调动学生思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创新精神需要与实践能力相互统一,才能探索出意料之外的火花;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可以去强调学生该怎么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

总之,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把握好基本的原则,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和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尹淑华. 论美术课的欣赏教学[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

[2] 高学才.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 教育革新,2008,(12)

[3] 王仁义. 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 新课程(教师),2010,(03)

猜你喜欢

改革思考教学艺术小学美术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