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婴戏纹瓷器鉴赏

2012-04-29赵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2年6期
关键词:五子登科婴戏童子

赵金

婴戏纹,又称婴戏图,是指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人物题材相比山水、花鸟题材使用较少,而在较少的人物画中,表現儿童游戏主题的婴戏图却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生动活泼,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爱。在陶瓷上绘画婴戏图,据現存实物资料看,最早出現在唐代。宋代的瓷器装饰中婴戏题材应用逐渐广泛,绘画技法有刻、划、印等,构图有疏有密,题材有婴儿戏莲、戏鸟、逐梅竹、荡秋千、骑竹马等,生活气息浓厚。元代婴戏纹饰多用于青花瓷器,其他瓷器品种应用较少。这一时期,婴戏图的时代特征明显,重在表現多姿多彩的世俗生活,这也为明清婴戏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早期,受社会現状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瓷器一大装饰门类的婴戏纹饰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到明中晚期,婴戏题材才被广泛应用于瓷器装饰。清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各类装饰题材的大发展时期,其中作为重要装饰题材之一的人物图也在此时得到很大发展,而婴戏图在整个人物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乾隆之后,婴戏图不仅人数众多,场面开阔,而且所表現的婴戏内容也超过前朝,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浅绛彩等都有婴戏图出現。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品类繁多,其中瓷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带有婴戏纹内容的清代瓷器数量亦较多。例如馆藏青花双狮耳婴戏纹瓷瓶(图一),主题纹饰为婴戏,表現手法为青花绘画。童子头顶无发,两侧梳扎短髻,八字眉,直鼻小口,身穿大襟衣,下身着肥筒裤,脚穿平底布鞋。一童子手牵纸鸢,一童子手持树枝,另一童子左手拿排箫,右手被一手举莲花灯仕女轻握。四人姿态各异,神态活灵活現,充分展現了庭院嬉戏玩耍的欢快场景。

粉彩五子登科婴戏纹印泥盒(图二)和青花堆粉五子登科纹瓷盖罐(图三),表現内容均为贵族子弟游戏场景,寓意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只是绘画手法一个为粉彩,一个为青花。粉彩五子登科婴戏纹印泥盒呈圆形,子母口,矮圈足,造型圆润饱满。盖面绘五子登科图,中间一人头戴官帽,身穿官袍,手持象征廉洁的莲藕,四周四个童子或站或坐,手中均持一物,头部简单勾勒几笔,无发,五官虽抽象刻板,但人物喜笑颜开的表情却跃然画面,场景热闹非凡。青花堆粉五子登科纹瓷盖罐,造型饱满,器形硕大,通体青花绘画,童子或短发髻或裸发,身着圆领对襟衣,下身穿肥筒裤,或手持物件单腿跳跃,或空手奔跑,欢快喜庆的气氛表現得淋漓尽致。

浅绛彩兽耳衔环婴戏纹瓷瓶(图四、图五),采用浅绛彩的绘画技法,把人物的形态特征表現得活灵活現。女童头梳短髻,一字眉,丹风眼,直鼻小口,身穿黄色大襟衣,下身着紫色肥筒裤。男童子头顶无发,两侧梳短髻,一字眉,杏核眼,直鼻大口阔耳,身穿橘红色开衩衣,下身着浅蓝色直筒裤。两童子立于一个冒着热气的桶状物体两侧,指手画脚,仿佛在谈论什么,引来旁边的仕女侧头俯看。

以上几件瓷器的主题内容虽均为生动活泼的婴戏图,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表現的民间大众化内容较淡,更多的是贵族子弟的游戏场面,如点彩灯、骑马、做官、舞龙等,即使是民窑器物上的纹饰也多寓意着升官发财等内容。纵观明清时期婴戏图,与宋元时期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婴戏图应用广泛,题材多样,技法成熟,但人物表現往往较抽象,色彩繁华,喜欢运用“寓意”或“谐音”的画法,且生动活泼不足,刻板呆滞有余。

2儿童上身多穿大对襟衣或马褂,下身着肥筒裤,均穿鞋子,设色以红绿为主,在粉彩盛行的时候以黄、绿、紫色为主。人物裸露的地方多为头部及手臂。身上多有绣球花、项圈等装饰。

3人物尤其是儿童,头部轮廓勾勒简单,五官多在同一个平面上,构图立体感不强。人物的造型比例较夸张,富有动感。儿童的头发多为两个辫子或胡桃形,嘴巴多为樱桃小口。

4儿童的活泼好动的姿态多以圆弧线表示。除康熙、雍正时期的婴戏图外,一般孩童的形态和动作都比较刻板呆滞,整体不够生动,程式化、模式化特点比较明显。

猜你喜欢

五子登科婴戏童子
谁的节日到了
童趣天真 婴戏升平
熊童子
宁夏博物馆馆藏西夏婴戏莲纹印花绢赏析
“五子登科”让人大宣传锦上添花
五子登科
山童子和一串红
书中有童子
论婴戏题材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五子登科”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