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对话式情境的构建

2012-04-29白万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对话有效课堂数学

白万民

【摘 要】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理应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本原要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对话;有效课堂

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课堂对话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话交流,对所提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的结果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无意义的一问一答,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详细的说明者,并没有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思维、主动学习、自我创造的舞台。在有效的课堂,纵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难有释放和表达的机会。

一、创设问题式探究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对话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安排,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一上课老师便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看谁能考倒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开始,学生说的数还不是很大,试了几个,老师都是对答如流,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老师还是答对了,学生们都震惊了。

二、创设趣味性导入情境,引领学生自发对话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只要开了个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课堂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每节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动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案例:“0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

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这样新课颇具吸引力地开始了,学生在故事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自主地对话。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三、创设活动型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层对话

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学生还不容易理解。而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1.操作情境:“动”中迸发对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2.模拟情境:“演”中迸发对话

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他们亲自动手,感知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一。其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学生可以借助活动获得鲜明的感知,有利于掌握规律、抽象方法,从而为升华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及“题海”大战,而应是让学生体会讨论、钻研、发现之余的求知性喜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新知的学习主动。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向导”的指引下,去探索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喜欢数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实物情境:“观”中迸发对话

我们生活在有形的世界里,我们的周围充满了许多有形的物体。对几何形体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对这些有形物体的学习研究。而这种学习研究并不全是通过课堂上学生遥遥观望老师手中教具的操作来完成的。课前的收集活动、课中的展示,都会给予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猜你喜欢

对话有效课堂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